书城亲子家教孩子学习的黄金期
14855500000018

第18章 为孩子营造一个求知的家庭氛围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学素养,不管教师作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如果希望孩子热爱学习,父母就要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从今天做起——和孩子一起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呢?“所有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爱心的家庭。”

当然,文盲父母“培养出”优秀子弟的例子也有。之所以文盲之家的才俊可以名噪一时,恰是因为那样的情况太少。书香门第出学者——谁会为此而惊讶呢?

对此,有专家提出建立学习型家庭的建议。

什么是学习型家庭?台湾嘉义大学廖永静教授认为,学习型家庭就是:学习的家庭 家庭的学习。

学习的家庭指的是有助于学习的环境,分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

(1)硬件方面

主要指物质条件,如书房、书柜、书架、书桌、报纸杂志、图书、录音机、电脑等。

(2)软件方面

如父母婚姻是否协调;亲子之间的沟通模式以及学习环境的营造等。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软环境”,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孩子才能静下心来学习。

家庭的学习指的是家庭成员的学习活动,其中包括:个人学习,如看书、读报;自我反省和“团体”学习,如参加读书班,进修、家长学校、亲子共读等;以及生活学习。

学习型家庭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家庭来说,充满着互动、互学、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形成了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可以通过观察进行学习。而一二年级的孩子正处在模仿力极强的时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仅要重视言教,更要重视身教的作用,要注意以身作则。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榜样。你想改变你的世界,首先就应该改变自己;你要塑造孩子,首先要塑造好自己。一位父亲喜欢玩麻将,家里整天聚一帮人打麻将,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也每晚围在麻将桌前等待着谁赢钱好分红,由于每次赢钱的人都分给他一点,孩子就把观看大人搓麻将当做自己每晚的“电视节目”。一向学习优秀的孩子因为每晚的这个“节目”,成绩大幅度下滑。

有一天,父亲让他不要在麻将桌前观看,赶紧去学习,孩子诧异地说:“难道我不是在学习吗?麻将学好了不也照样赢钱吗?”这位父亲立刻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此,他再也没有在家里打过麻将。他把在家里的时间全用在读书和看报上,有时还将重要的信息剪下来,不久,他发现孩子的行为也变了:孩子也学会了剪报。爱学习的父母往往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热爱学习,经常读书看报,与家人分享新信息,孩子也就会喜欢读书看报;父母在读书看报过程中作记录、剪贴感兴趣的文章,孩子也会模仿大人的做法。潜移默化之下,孩子就养成爱学习、善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了。

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内部建设需要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首先,家庭环境的布置,既要考虑孩子和家长的嗜好,又要考虑家庭成员发展的特点、需求。其次,家庭教育用品的配备(如收录机、报刊、电视,电脑等),既要考虑每位家庭成员目前的需要,也要考虑家庭成员长期发展的需要。另外,还应考虑是否有外部(如学校、社区)资源可资借用,以避免投资的浪费和家庭负担的增加,最后,值得重视的是,在学习型家庭建设过程中,应该对家庭所联系着的“小圈子”进行审视和利用。这个“小圈子”主要是指家庭的邻里环境,邻里关系以及家庭亲友关系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学习型家庭中,不免要给予孩子一定的物质环境,这就应该视家里的经济条件而定。

相对于物质环境而言,家庭的学习应该是更加核心的要素。日本学者多湖辉就建议每天至少有10分钟的时间全家坐在一起学习;和孩子散步的时候,多去书店转转,看看不同种类的书等。其实与孩子共同学习,并不仅限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反过来,“生活即教育”。在孩子的衣食住行玩乐学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都有学习、教育的内容和时机。在日常生活中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便能培养孩子的民主、平等的态度和自我选择、自我负责的意识;利用假日带孩子同行万里路,便能让孩子在锻炼了意志的同时又有了胜读万卷书的见多识广;与孩子同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孩子就会渐渐远离种种不良诱惑,将兴趣点转移到书本上来;带孩子共同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孩子在父母的亲身感召下就会逐渐成长为一个品格完善的人。

§§第四章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