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学习的黄金期
14855500000031

第31章 教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同学发言

学校里,一个班通常有着几十个同学,孩子如何与同学在课堂上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有的父母可能认为,那是学校的事,老师会教孩子如何做的。其实,孩子在课堂上如何与同学合作,父母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孩子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同学发言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爱抢话,这种孩子没有耐心听同学发言,甚至不等老师允许就大声叫嚷;还有一种是干脆不听,一到同学发言,他就觉得不关自己的事了,思想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有的甚至还和邻近的同学小声说话或者看课外书、玩游戏,等等。这些行为无疑会对孩子与同学合作学习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视。

孩子不认真听同学发言,注意力一旦分散,就很难再拉回来,不但影响了听课的质量,更不利于发展与同学合作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应该让孩子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而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就是对别人最基本的尊重和礼貌。

那么,作为家长,可以在培养孩子认真倾听同学发言方面做些什么呢?

(1)告诉孩子,认真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不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就是不尊重他人,是不讲文明礼貌的表现,这样的孩子以后是不受欢迎的,等等。

父母还可以经常问孩子:“如果是你在课堂上发言,其他的同学都不认真听你说话,你是怎么想的呀?”“你说话时其他同学不听,你就会不高兴,而且还会在心里记住那个同学,不想和他一起玩。那其他同学说话时,你不听,其他同学会高兴吗?他还会喜欢你,还会和你好吗?”“其他同学发言,你不听,还抢着说,是不是影响了其他同学呀?影响了别人,老师会高兴吗?”

家长应经常这样引导孩子去思考,让孩子体会到不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会让同学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和心情,让孩子逐渐意识到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是不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的。在这个问题上,家长要做的不是单纯说教,而是循循善诱,科学引导。

(2)父母在家做出好榜样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总是喜欢模仿,并且极容易在无意识中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平时在家里,应该做出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榜样。

父母在平时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表现出十分关心和重视的样子,并恰当地运用丰富的体态语言。如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可以走上前去侧耳倾听,并且向孩子竖起大拇指,对孩子说:“说得真棒!”或者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小脸等来鼓励孩子。

孩子说话有时难免吞吞吐吐,表达不清,每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总会有一种窘迫的心理,父母这时一定要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并且适时点拨、引导,指出孩子的不足,并为孩子解围。父母千万不能对孩子严厉批评,而应进行鼓励,比如说,可以用微笑的表情向孩子说明父母并没有责怪他,给孩子以信心。

父母平时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在孩子面前也要做出一个好榜样,不要让孩子感觉父母言行不一致,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和形象。

(3)教孩子怎么听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父母应该教会孩子怎么听同学的发言。一般来说,父母应该向孩子讲述如下内容:上课的时候要正确使用眼睛、嘴巴和耳朵。

在同学发言时,首先应该安静下来,做好听的准备;

如果是前面的同学在发言,就用专注的眼神看着发言的同学。如果是后面的同学发言,就用耳朵仔细听,当需要看书时,就一边用耳朵听,一边用眼睛看。父母还要告诉孩子,不能只做一个听众,一定要边听边在心里想,看同学说得对不对、好不好,但是不要说出来,等同学说完了,老师允许发言的时候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孩子之所以不认真听同学发言,就在于他们认为这不关自己的事,而且这时候无事可做。如果让孩子边听边在心里评价同学的发言,也许孩子的注意力就不会容易分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