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孤独的心灵
14861600000001

第1章 序言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繁荣、稳定与发展的前提,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是几千年来的经验之谈,也充分说明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小到家庭,大到社会,如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则会影响到家庭的和睦,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家庭夫妻恩爱,会促进家庭成员共同进步;在单位同事团结,会促进工作;在社会人们和睦相处,会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愈演愈烈,下岗、失业、考学、就业、复杂的人际关系、信仰危机等因素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另外我国已经进入独生子女成人化时代,许多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对孩子的教育过分投资,而忽视了对孩子社交技巧、耐受挫折力等心理素质的培养。调查发现,在“90后”大学生常用的交流方式中,发短信、“聊QQ”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前位;而传统聚会联谊和信件交流等沟通方式则不被青睐,仅有17.4%和13.8%的大学生愿以这种方式交朋友。同时,77.4%的大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进入大学后,许多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缺乏动力,人际关系紧张。

在长期的心理咨询中,我发现,人际交往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社交障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导致当今社会人们心理痛苦的主要原因。社交恐怖症(socialphobia)就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已经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社交恐怖症,又称社交焦虑、对人恐怖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恐怖症患者精神极度痛苦,严重影响社会功能。严重者往往闭门不出,有更高的患抑郁症及自杀的危险性。美国等调查发现其患病率为10%~13%。日本社交恐怖症的发病率占神经症的30%,青少年发病率尤其高。在中国还没有确切的数据报告。

在我国,社交恐怖症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对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79~2007年论文检索发现,有关社交恐怖症的论文仅为200余篇,而抑郁症的论文为12500余篇,前者仅是后者1.6%。

2001年我去日本九州大学从事对人恐怖症及森田疗法的学习研究。回国后发现,中国有很多的社交恐怖症,由于症状的多变性及复杂性,医生往往无法进行恰当诊断,常常被误诊为精神分裂或其他精神障碍,许多患者求医无门,饱受社交恐怖症的折磨。我为国人对社交恐怖症的知识了解得少之又少的现状而深深地忧虑,从日本归国后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写一本有关社交恐怖症的书。经过五年多的临床探索,在总结国内外专家及患者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终于2008年完成了专著《社交恐怖症的森田疗法》,由于这本书比较专业化,被摆放在精神病学专业书籍里,不能被众多的人发现,也不适合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轻度社交障碍的阅读,故总结各种案例,又撰写了这本通俗易懂的科普版,期望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