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足迹
14864600000001

第1章 2002年度

新闻专题 爱管闲事的“的哥”王爱国

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创作 播音:雪莉

录音片段:

“他如果再这样弄下去迟早有一天要被揍扁。”

“我可以叫公证处去公证一下,如果我王爱国在监督当中真的被别人打伤了的话与公管处无关……”

“王爱国这个人呀……”

“我管就管到底……”

主持人:王爱国这个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引起众说纷纭?什么事竟让他将生死置之度外?

王爱国只是一个穿梭在宁波大街小巷的普通的哥,车牌号是浙BT1914.而就是这样一位有点瘦弱、有点黝黑,其貌不扬的出租车司机,最近却在宁波的出租车行业掀起了轩然大波,有关人士将这场风波称为“王爱国现象”。

2002年5月15日,王爱国挂上了宁波市公管处破例颁发的义务监督证,成为全国第一位出租车义务监督员。半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对51名有违规行为的出租车司机进行了现场监督,有7名司机向他写下保证书,还有5名因为严重违规被公管处工作人员处罚。一个普普通通的出租车司机怎么毫不留情地管起自己的同行来了呢?我们还是来听听王师傅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出王爱国录音:我已经开了很多年出租了,最起码有六年了。我看到了宁波的变化。出租车行业作为宁波的文明窗口,爱心车队啊诚信车队啊等四块牌子都出来了,都在做好事,可是其中一部分人在做坏事。有这么一件事情,一个出租车司机载了个外地打工的小姑娘,付费的时候小姑娘拿出100元,司机说找不开,就把100还给她了。后来小姑娘发现还给她的是一张假钞,我听到这件事心里非常难过。我通过电台告诉这个小姑娘,我认他做妹妹,今后如果她到宁波来了就来找我,我去接她。这件事情以后我就在想,出租车对一个城市来说是很重要的。自己做好只是一个人好,如果能带动一批人好那就好了。想把一部分做坏事的人帮教过来。

主持人:司机管司机,被管的当然有些不服气。于是同行中就响起了许多声音——

司机甲:王爱国这个人啦,怎么说呢?用宁波话说就是有点“寿”(傻),他一分钱都不能拿还多管闲事,自己人抓自己人,被我们看到小心揍他一顿。

司机乙:管还是要管,他管得太多了,我的号码也让他抓到过一次,他再这样弄下去迟早有一天……

司机丙:王爱国的这个事情是值得提倡的。这个行为在宁波是没有的、首例的,在中国也是首例的。所以我说这个工作要做好是很困难的,难度不是一般的,是很大的。他也不图什么,(只)是个普通的司机啊!

就在王爱国当上义务监督员的第三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王爱国是这样告诉记者的——

出王爱国录音:那天上午,发现了哈罗快餐门口有好几辆出租车停在那里,照规定这里是不能停车的,因为那边已经有公管处禁止上客的标志。好多司机都向我反映,他们都是做长途的,拒载短途,这里的车果然很多,其中一辆车停在那里,有个司机在车上,我就对他说你不要停在这里,他说我不在做生意,我在小便,广场里怎么可以小便呢?我说这次我原谅你,我把号码记下来,下一次我就投诉公管处,(他说)怎么样啦,你如果把我的号码记下来我就打你,(我说)那你打吧,他就打我了……

一位司机目击王爱国被打。

出录音:这个人很傻的,那个(肇事司机)在墙角撒尿,他就走过去,说这是文明城市,不应该这样的,那司机就说了你管那么多干什么,我撒尿你也管,吵起来后就打起来了,(王爱国)管这种事简直是没事管——

王爱国在南站义务监督挨拳头事件发生后,管理部门对打人司机做出了取消营运资格、罚款1000元的处理,可是第二天王爱国却带着还未愈合的伤口,鼻青脸肿地找到了市出租车协会要求协会代他向管理部门求情,减轻对打人司机的处罚,王爱国告诉记者——

出王爱国录音:他们对打人司机处理很重,我想了一下以后这样还是不行的,我的目的就是为了教育,请求领导从轻处理。

王师傅对协会的徐玉书秘书长说,开出租车赚钱不容易,取消营运资格就等于砸了司机的饭碗,而那名司机已经有悔改表现,他希望能以教育为主,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请听记者与王爱国的一段对话——

出录音

记者:“你做了义务监督员后,事情很多,很累,钱也少挣了,这么多的人对你还不理解,在背后骂你,有的还要打你,王师傅你图的究竟是什么呀?”

王爱国:“我一点都不图。我就是想把这个风气搞上去,我发现,做好事的不敢说话,做坏事的人可以说话。比如说吃饭的时候,有人说今天运气真好,没打表,什么什么人捡了几个手机,有时候,爱心车队吃饭的时候,把牌子要藏到下面去,否则大家像看外星人一样。”

记者:“你的家庭对这件事态度怎么样?”

王爱国:“反对的,所有的人都反对。压力很大,当时老婆把结婚证都撕烂了。我认为我这件事做得是对的,一定要做下去,监督证如果收上去了,身份证穿两个洞,我也要做下去。”

记者:“你觉得你的行为对宁波出租车行业开展诚信服务有作用吗?”

王爱国:“还很难说,我觉得现在已经有一定的作用了,我开到哪里,哪里的违章就很少了。”

记者:“会不会大家看到你都想绕着走?”

王爱国:“我不在的时候,有人违章就有人吓唬他‘1914来了!’假话真话也说不清楚,反正马上就跑掉了。”

记者:“你会一直干下去吗,有人说要揍死你,那你怎么办?”

王爱国:“当时我也不想干了,但后来觉得还是要干下去。我和公管处的领导说我可以叫公证处去公证一下,如果我王爱国在监督中真的被别人揍扁了,(与)公管处无关……”

王师傅的这番话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王爱国现象”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宁波公管处出租车管理科的蒋科长给予王爱国很高的评价——

出蒋科长录音:王爱国的事迹非常值得欣赏和赞赏,因为通过王爱国我们想到了60年代的雷锋,很多人包括他的家属对他不理解,话讲得很难听,我们管理部门却认为他是交通行业诚信服务的一个典范,不仅自己要做典范,他要求整个出租车行业做诚信服务的典范,他为打造信用宁波和推动宁波诚信交通方面起到很大作用。任何地方都有先进和落后,先进人物在一段时间里被少数人所不理解也是非常正常的。由不理解到理解有一个过程,我相信一个王爱国能带来一大批“王爱国”,来自觉监督行业的诚信服务。

记者专门采访过曾被王爱国抓过的违章司机。

出马甬录音:我叫马甬,我被王爱国抓住是在南站附近。那时我违章调头,后来得到通知说我被扣分了,我问为什么,才知道是被他抓了。那个时候真是恨不得把他打死。他怎么能这样,自己人抓自己人。后来有一回,王爱国主动来找我,我不想和他谈,还差点打他,把他赶走了。但之后他还是找到了我,我们谈了一会儿,我觉得他人还可以。实际上宁波出租车也需要这样的司机,不管怎么样,他还是希望宁波的道路秩序好一点,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

在王爱国的精神感召下,许多司机开始理解并接受王爱国的行为,很多司机都与王爱国联系,希望加入到他的行列当中来,浙BT1907的姚小宝就是其中一个——

出姚师傅录音:开始我本人认为啊,(王爱国的举动)好像有种傻乎乎的感觉,后来我感觉到这个行为特别的好,我找到他的手机号码,我说,王爱国,我是不是可以加入你的行列,又过了一个星期,他打电话说他要成立一个纠察队,要我去参加,我当时心情很激动,我愿意参加他的队伍,因为他所做的一切使我很感动。

关注王爱国的人不少,当然最关心他的应该是他的家人。王师傅的妻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出王爱国的妻子录音:我本来不想让他去做,他在做我也不知道。我车子开出去时,每个司机都说他(王爱国)脑子有毛病,没毛病不会管这种事,我听着心里很伤心,为什么我的丈夫被人骂成傻瓜。有一次我到南站,我车子开过去,那里的司机说:“1914这个傻瓜车来了!”我听了心情很不愉快,回到家后,我对王爱国说:“人家说你傻瓜,听到后我眼泪就‘噗噗’翻落来了,你为什么做这事?!”他反而劝我不要听这话,日子长了大家总会支持他的,这只是少数(人),到现在我慢慢开始理解他,这事既然做了,领导也支持的,有这个委屈在外面,付出了代价,我为什么不帮他,应该帮他!

“诚信”是近年来人们所关注的一个新话题,王爱国的目的就是在出租车行业中倡导诚信经营,塑造文明形象。今天,我们在赞赏王爱国的同时也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行业自律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单单凭借少数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王爱国能管得了宁波这么多的出租车吗?“王爱国现象”被称为今年宁波出租车行业的一个劲爆点,每个人对此都会有些不同的看法。然而“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王爱国持之以恒地致力于出租车司机职业道德建设的精神是应当肯定的。

值得高兴的是,宁波市交通局近日已经采取扩大自治队伍、健全制度等措施来强化出租车行业文明经营和诚信建设。而宁波有十几位出租车司机在王爱国被打之后自发声援,自愿要求加入出租车司机自治的行列,并且向全市8000多位出租车司机发出倡议,在宁波建设“诚信的士”。在这里,我们希望出租车行业和广大司机们认同这个爱管闲事的哥的同时,能涌现出更多的“王爱国”来。

宁波市副市长吕国荣专门对“王爱国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宁波人历来崇尚‘诚信为本’的经营之道。这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今天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今年‘两会’期间,12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打造信用宁波的‘一号议案’。市政府及时发出打造‘信用宁波’的号召,要求我们每一个经营者、每个市民从小事做起。可以说,‘王爱国现象’是这一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个典型。出租车是窗口行业,是城市形象的直接体现。王爱国司机不仅自身做到文明经营、诚信服务,而且自发地督促其他的司机在经营中讲文明、重信誉,是非常可贵的,它对构建宁波的市场经济信用体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广播新闻专题二等奖

现场直播 第二届中国梁祝婚俗节“百合婚典”现场直播

(2002年5月1日中午12:05播出)

宁波人民广播电台、鄞州人民广播电台创作 主持:张倩、建军、周林、金凌

出片头(音乐起)

宁波人民广播电台,鄞州人民广播电台。这里是第二届中国梁祝婚俗节“百合婚典”的现场。千古爱情,缠绵悱恻;绕梁金曲,荡气回肠。梁祝,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个时尚的品牌。56个名族,56枝花,56对兄弟姐妹成一家。花芬芳,蝶飞舞;情相依,爱升华。宁波人民广播电台、鄞州人民广播电台倾情合作、全景式现场直播:山盟海誓,情定梁祝;百年好合,爱我中华。

(主持人上)

男:宁波人民广播电台。

女:鄞州人民广播电台。

男:现在是北京时间2002年5月1日中午12点07分,我是宁波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建军。

女:我是张倩,现在我们正在悠远的姚江之畔、全国唯一的爱情主题公园——梁祝文化公园内为您现场直播第二届中国梁祝婚俗节“百合婚典”全过程。

男:今天在这里,我们不但迎来四面八方的数万名嘉宾和游客,而且还特别有意义的是将第一次迎来汉族、藏族、黎族、傣族、蒙古族、壮族、高山族等全国56个民族的56对新人。

女:是的。在宁波梁祝公园举行祖国各民族新人参加的婚典,这在中国婚俗史上还是第一次。在梁祝文化研究上有造诣的俄罗斯、美国、日本、越南、韩国、摩洛哥以及国内的专家今天也来到这里,参加“百合婚典”。

男:听众朋友,鄞州区已把梁祝当成一个时尚的品牌,最近他们正着手进行梁祝文化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不久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也已批准全国唯一的“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正式落户宁波。今天下午,这个研究会将在梁祝文化公园内梁圣君庙举行挂牌仪式。

女:是的。丰富多彩的梁祝婚俗节活动还被国家旅游局列入“2002年中国民间艺术游”系列,为更全面、更细致宣传反映整个活动,我们在梁祝文化公园的另一侧还安排了另两位主持人;我们宁波人民广播电台、鄞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在活动现场,也将随时发回现场口头报道。

男:下面让我们联系上另两位节目主持人。

(另一对主持人上)

周林:听众朋友,我是宁波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周林。

金凌:我是金凌。

周林:我们现在在梁祝公园茶花园。

金凌:56对新人将在这里种下新婚纪念树。

周林:到时候我们会在现场为你解说植树活动情况。

金凌:我们待会再见。

(《梁祝》曲子上)

男:收音机前听众朋友,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离奇而美丽。千百年来,曾有多少情男痴女为之动情、为之感泣。

女:是的。当这美妙动听的梁祝乐曲响起时,在这繁花似锦、绿草成茵的音乐广场上,我们深深地感觉到人们自由圣洁的爱情将升华到理想的境地。

男:千年万载永相随。

女:是的。过去在我们宁波就有这样一句谚语:“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

男:而今天,来自56个民族的56对新人,将在这里山盟海誓、比翼双飞。

女:他们将身着各自民族的盛装,展示各自民族最富有特色的婚俗文化。

男:每个民族都是一部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

女:每一对新人都是中国民族与时尚相结合的爱情象征。

男:好,听众朋友,现在我们宁波台记者王秋萍采访到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官员李建辉——

出现场采访

记者:以梁祝为主题的这样的婚俗节以前有没有过?

李建辉:据我所知没有。

记者:那你觉得这个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

李建辉:那太有含义了。这是个品牌问题。梁祝嘛,谁都知道是千年的美好传说,而且在中华各民族当中,华人较多的一些地区和国家也都在流传,是咱们四大爱情传说故事之一。梁祝,无论是故事还是音乐都非常优美,优美到雅俗共赏。

记者:那你觉得像我们宁波举办这个以梁祝为主题的婚俗节,能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

李建辉:我觉得有趣,这一届的作用就更大了,主题是民族团结。中华56个民族、56对新人到宁波这个地方进行集体婚典,我觉得用这样美好的习俗形式来表现各民族大团结。第二个就是文化的作用。文化是跨国界的、跨民族的,也更是跨人际的。所以说,我们56个民族来自不同的地区,用文化作为载体来沟通各民族的关系,这个作用远远地超过了婚俗节简单的这种婚礼形式。再一个就是文化相互交融,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旋律是汉族和少数民族融合在一起,各个民族都融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了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文化本身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即为江总书记所说的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女:好。听众朋友,第二届中国梁祝婚俗节活动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总代表青岛泰之也来到了“百合婚典”现场,下面我们听听宁波台记者纪晨的采访——

出现场采访

记者:今年的婚俗节安排了56对新人共同来参加这个婚典活动,那您觉得这整个活动的创意怎么样?

青岛泰之:这次梁祝婚俗节是由56个民族派出56对新人代表组成的一个集体婚礼,是一个比较盛大的仪式。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个活动能维持中华民族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无形的文化遗产。这样的一个活动,能够使这些民族的文化、语言和风俗习惯可以继续保存下去、延续下去。

记者:你以前有没有听说过梁祝的故事?

青岛泰之:我以前也听说过梁祝的故事,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凄美的爱情故事。

(出现场音乐)

男:好。收音机前听众朋友,现场观众朋友,我们宁波人民广播电台与鄞州人民广播电台正在为您现场直播第二届中国梁祝婚俗节“百合婚典”。

女:听众朋友,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在梁祝文化公园音乐广场的南侧,也就是“百合婚典”主席台旁。

男:过去这里音乐广场看起来比较宽敞,但现在挤满了约有两三万名的游客,显得特别的拥挤。

女:听众朋友,今天梁祝文化公园内处处是一派热闹气氛,从我们宁波电台出发到梁祝公园有10公里的路程,但一路上我们看到的是第二届中国梁祝婚俗节的宣传画:花芬芳、蝶飞舞。

男:走在梁祝公园大门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飞蝶化彩虹”的大型彩画,长足有10米多,宽5米多。

女:这一切真可谓是蓝天白云、百花盛开、万里彩虹。

男:而洁白的化蝶雕塑相拥相依,展翅欲飞,预示着进入这座爱情圣殿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男:好。听众朋友,现在现场是情歌绵绵、蝶舞翩跹、人声鼎沸。

女:带着港城宁波450万人民的深深祝福,载着全国56个民族新人的柔情蜜意,一双双相拥的“彩蝶”已飘然而至。

男:让我们释放激情,共同续写这段千年的情缘。

女:好。现在第二届中国梁祝婚俗节“百年婚典”仪式正式开始了。

(出现场音)

主持人:请刚刚撤县设区的鄞州区副区长周江勇先生为大家主持婚礼。

(出现场音)

主持人:现在请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程刚上台致欢迎辞。

(出现场音)

女:现在请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顾朝曦先生宣布第二届中国梁祝婚俗节开幕。

(出现场音)

男:10多枚彩炮纷纷射向天空,五彩缤纷的气球腾空而起。

女:收音机前听众也能感受轰轰的礼炮声音。(出现场音)现在,百合婚典正式开始了。

男:现在,两位司仪已经走到主席台上准备主持百合婚典。

(出现场音)

女:这是爱情的宣言,这是梁祝的祝福,浪漫的天空飘逸着缠绵音符。

男:这是人生的誓言,这是古今的情怀,精彩的乐章弹奏出千年不变。

女:这就是爱情的时尚、梁祝的经典。

(出歌曲《爱我中华》)(压混、渐隐)

男:好,听众朋友。现在,百合婚典前一部分已经结束了,这里将进行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

女:接下来,新人们将进行情定梁祝游园活动,让我们跟着新人们的步伐一起走进梁祝公园的每一个景点吧。

男:听众朋友,现在新人们在导游引领下,沿着传说中梁祝走过的路前进,他们将经过世纪同心墙、梁祝读书处、凤凰山,走进茶花园,种下新婚纪念树。

女:好,下面让我们接通宁波台记者邵珏武采访来自新疆的一对维吾尔族新人的电话——

出现场采访

记者:你好,王洛宾你听说过吗?

新人:我听说过,(有)很多他唱得。

记者:你会唱吗?

新人:会唱的(唱歌)。

记者:太好了,你对梁祝、梁山伯与祝英台了解吗?

新人:了解的。

记者:你们这次来参加梁祝婚俗节,对梁祝文化你原来有一些什么样的了解?

新人:我很了解。我是搞舞蹈的。刚才在车里我听过(唱梁祝的曲子),这个舞蹈我也跳过。

记者:大家都在一起参加这样的婚典,你有怎样的心情?

新人:56个民族在一块儿,特别热情,我从来没有和56个民族的同胞(相处)一块儿过。这是第一次,很高兴,很开心。

男:听众朋友,“百合婚典”仪式一结束,在梁祝公园内梁圣君庙前就举行“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挂牌仪式。在挂牌仪式现场,现在,我们宁波台记者纪晨采访到一位来自北京大学的专门从事梁祝文化研究的孔远志教授——

出现场采访

记者:孔教授,您主要是从事梁祝文化哪方面的研究?

教授:我主要是从事梁祝文化在海外的影响这方面的一些研究。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在东南亚特别在印度尼西亚都有影响,在印度尼西亚的故事有爪哇文、有巴里文、有马都拉文,而且是一版再版。

记者:那您觉得梁祝故事要表达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教授:一千多年之前,中国人民就向往男女之间真正的爱情,想要摆脱封建束缚。所以这种精神今天梦想能够实现是值得歌颂的。他们追求的不是名利、等级、门第,而是爱情。今天我们还是值得继承这种精神的。

记者:那在西方也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您觉得跟中国这个传统的梁祝故事相比,两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教授:的确。莎士比亚写过《罗密欧与朱丽叶》,而且印度尼西亚著名的学者曾经把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并列为世界著名的悲剧之一。那么中国的悲剧爱情故事梁祝更有它特殊的意义。第一,它发生得很早,在四世纪的时候;第二,当时反封建束缚的斗争精神更加可贵,因为它不是接近现代,也不处于近代,而是在这么早的年代就已经反对封建束缚了,而且梁山伯出生于贫苦家庭,祝英台是富家女子,他们不追求门第观念,追求纯真的爱情,所以这个爱情故事无论对现代中国还是国外,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出片头)

男:好,听众朋友。现在,新人们估计已经到了茶花园。

女:让我们把信号切到另一对主持人周林、金凌那边。

(另一对主持人上)

男:收音机前听众朋友,我是宁波台节目主持人周林。

女:我是金凌。我们将为您直播来自56个民族的56对新人种植新婚纪念树的全过程。

男:听众朋友,我们所处的位置在梁祝文化公园后门茶花园里。这里整个茶花园面积有10亩左右大。

女:我们看到这里有2年前第一届中国梁祝婚俗节时,新人们种下的茶花树,现在已是郁郁葱葱,预示着爱情之花从此盛开。

男:同时种下的这棵合欢树也已勃勃生机、充满活力。

女:今天,这56对新人也将在这里,种下我们宁波市的茶花树和合欢树。

男:每一对新人种下一棵茶花树,并将在种下的树枝上挂上自己的编号,作为永恒的纪念。现在,我们看到56对新人正在种植新婚纪念树。

女:是啊。来自国家民委的领导与新人们共同种植新婚纪念树和民族同心树。

男:好,听众朋友,现在宁波台记者毛毛正在采访一对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新人——

出现场采访

记者:听众朋友,你好。我现在正在梁祝公园为您做现场报道。刚才我已经了解到了他们的名字,新郎叫夏乐哈尔·阿弗杜马耶夫,新娘叫古力夏提·赛依提克玛丽。这两个名字可真难叫,让(他们)上前做一番采访吧。恭喜两位。恭喜,恭喜,夏乐,今天是一个大喜的日子,那么您参加这个活动,心情如何呢?

新人:我觉得挺高兴,也觉得挺荣幸的。我们作为新疆的代表,咱们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份子——哈萨克族,也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和我爱人能参加这个活动,一方面感到很高兴,一方面也觉得有比较大的责任感,所以我们也做了一些准备,尽量把我们哈萨克族美好、优秀的文化展现给你们,文化之间只有互相交流,才能互相取长补短,才能互相升华。

记者:我们这次活动的名称叫第二届中国梁祝婚俗节。对于梁祝这个故事以及这次活动,谈谈你们的感受吧。

新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很有名啊,以前就听说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和我爱人看的第一部电影,居然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受到邀请的时候,一下就想到这个事情,这个跟宁波还挺有缘的。

记者:我感觉也是啊。

新人:梁祝是个很有名的故事。中国经典的爱情故事甚至是中国人爱情的象征,所以我觉得宁波人很聪明,经济发展了,文化也要发展,文化要发展就要有(老祖宗)经典的东西。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把这个宣传起来,张扬了宁波的知名度,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第一届还没有邀请过其他的少数民族,第二届是全国性的,第三届准备搞全世界的,所以你们这个野心很大啊(笑声),你们想把宁波搞成爱情城市了。

记者:你们俩从遥远的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新疆来到我们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宁波来举行婚礼,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今天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最想对对方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漂亮的新娘一直都没开口,您先说吧。

新人:我爱你(哈语、汉语)。

记者:再一次恭祝两位新婚快乐,白头偕老。

男:好。听众朋友,现在,56个民族的56对新人正一批批地来到茶花园,种植爱情纪念树。

女:是的。他们将种下的是爱情的承诺和信心。

男:好。现在,鄞州台记者丁放正在采访一对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新人。

女:而且我听说这对蒙古族新人家住在一个牧民聚居点上,家里养着100多只羊和20多头牛。

男:是嘛。

女:而且来我们宁波之前,他俩特意花了6000多元钱定制了两套新婚礼服。

男:所以我们看上去,这对蒙古族新人从头饰到蒙古袍,再到脚上的靴子,每样东西都是那么鲜亮。

出现场采访

记者:您的新娘真漂亮。这么漂亮的服装咱们蒙古话怎么说?

新人:(蒙古语)

记者:帽子呢?

新人:(蒙古语)

记者:在家里是干什么的?

新人:我是牧民。

记者:那你家现在有多少(只)羊、牛。

新人:羊一百来只,牛二十多头。

记者:那么生活怎么样?

新人:生活中等,还好。

记者:中等偏好,那你们的婚礼,从结婚第一天,婚礼要举办多长时间呢?

新人:我们两天,早晨很早就从家里出发。

记者:骑着马?

新人:以前骑着马。现在不了,开着车去,俺们送亲的多。

记者:那你在那儿待多长时间?

新人:待一个星期吧。

记者:是这样一个习惯,就是新郎送新娘回家待一个星期。

新人:就是认认她们家的亲戚,认认门。

记者:噢。认门。那我想问一下,你们在草原上种过树吗?

新人:种过,中学时候种过。

记者:那么我们今天在种象征你们两人爱情的树,你感觉同样是种树有什么不一样呢?

新人:不一样。

记者:怎么不一样。

新人:我也说不出来,挺高兴的,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吧。

记者:哎,好的。那你们唱一首什么?

新人:(唱歌曲《敖包相会》)

女:哎,周林。说起蒙古族,本次活动56个民族56对新人的牵线搭桥者、《中国民族》杂志社副社长沙格德尔也是蒙古族。

男:是啊。

女:听说他在组织56对新人参加时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就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与)很多对新人都接触过、交流过,可谓是历尽千辛万苦的,有时交通不便,它就骑马进行走访。我想,其中一定也有一些有趣的幕后故事吧。

男:好的。让我们接通宁波台记者邵珏武的采访——

出现场采访

记者:沙社长。您好。您作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对56个民族的56对新人进行联系,您肯定做了大量工作,本着这么大的热情,为什么?

沙格:从工作角度来说,我们是民族行政单位,是义不容辞的;从民族感情角度来说,我也是少数民族。无论哪个民族,对爱情的追求都是一样的,一方面也有民族感情在里面。

记者:56个民族聚在一起不容易,这一次寻找新人肯定花费了不少精力,在这里面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沙格:这次组织我们采取了两种办法,一个是通过各级民委来联系,一个是我们直接获得信息,跑到农村他们家里去联系。因为时间短,任务又重,跑的时候,那些边境都去了,西北到青藏高原,东北到乌苏里江,西南到西双版纳,这些地方我们都去了,各地都很支持。

记者:刚才听说你本人也参加具体寻找新人的过程是不是?

沙格:我一直都在跑,到这个之前还在跑。

记者:是不是骑着马跑?

沙格:有过骑马,还有骑摩托车,还有汽车。

记者:那么最辛苦的是哪一次?

沙格:最辛苦的就是东北,东北齐齐哈尔的一个达斡尔族家里头,小伙子在家,他媳妇还不在。小伙子骑摩托出去把他媳妇给接回来,我们见面还在他们家吃了饭。

记者:你告诉他们这事以后,他们反映怎么样?

沙格:很高兴,确实很高兴。不但他们自己高兴,他周围的人也很羡慕,他们说你们是很幸运的。

记者:他们具体的反映是怎么样的?

沙格:他们有些是没有服装的,重新做了服装。

女:好。听众朋友。现在,我们宁波台记者王秋萍采访到一对来自宝岛台湾高山族的新人——

出现场采访

记者:好。听众朋友。现在,在我身边的是一对来自宝岛台湾的新郎和新娘,他们是苏维新和高云倩,他们来自台湾的花莲县。高山族的苏先生,请问高山族在台湾称为什么呢?

新人:叫阿美族。阿美族在台湾算是人口多一点的。

记者:你们结婚时有什么习俗啊?

新人:结婚时比如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村庄里的人会集合在一起,长老讲话啊,论年纪大的、辈分大的讲话,经过一些山地人的习俗,新郎就背新娘回家。

记者:我听说以前山地人结婚要跟族人商量的,那你们这次怎么会决定来大陆参加婚礼?

新人:我自己要求。跟56个族亲聚在一起,参加这个婚俗节,可以了解各地方的婚俗民情是怎么样的,感觉很有意义,比较不同。

记者:你们身上穿的就是高山族的服装吧?而新娘的婚服是红色的,是所有中国人都喜欢的颜色,显得非常喜庆、吉祥。那么,新郎的服装也是以红色为主,配以绿色和白色。非常有趣的是,新郎穿的是裙子,有点像出征的罗马武士。你的服装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吗?

新人:对啊。裙子是一条一条分开的,有点勇士的味道。勇士要娶老婆的时候,穿上比较神勇的这种服装,看起来有力量保护妻子。

记者:今天参加的是婚俗节,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说过梁祝的故事呢?

新人:听说过,也看过。电视在演,其中一个女的扮成男的去读书,然后,她与另一个男生遇到一起称兄道弟了。后来男的发现她是女扮男装,然后男的就开始喜欢她,两个人都(互相)喜欢。后来,有个男的叫马文才,很坏,常常破坏他俩的关系,硬要抢那个祝英台。

记者:真了解(笑声)。

新人:马文才从中作梗,陷害梁山伯,害他不能和祝英台成亲。最后她也跟着殉情,变成蝴蝶飞了。

记者: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将会对你们产生什么影响呢?

新人:象征着他们两个对对方的那种忠贞不渝,就是不变心。(他们)就是不能同日生,也要同日死。当然了,我是不要后半段(笑声)。

记者:好的。那就祝福你们的爱情天长地久。

(出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压混)

男:梁祝作证,今天他们开始了人生最浪漫的旅行。

女:蓝天作证,今天他们实现了人生最经典的演出。

男:他们种下的是友谊,盛开的是希望之花。

女:他们留下的是爱恋,祝福的是祖国大统一,民族大团结。

(歌曲渐隐)

男:好。听众朋友,现在,种植新婚纪念树的活动已经结束了。新人们正在导游引领下,按不同路线游览梁祝公园。

女:让我们把信号切回主直播台那边。我们在这里先向大家说声“再见了”。

(切回信号)

(出片头曲)

男:收音机前听众朋友,周总理曾说过,梁祝是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而且比西方罗密欧与朱丽叶要好得多,好就好在是感情的升华,达到了理想化的境界。

女:是的。梁祝是爱情真谛的体现,也是永恒魅力所在,更是千百年来人们所追求的各种爱情精粹的积淀。

男:梁祝所赋予的现代文化内涵:人团圆、家团圆、国团圆、民族大团结。

女:好。下面我们宁波台记者邵珏武采访到这次活动的主要策划者、鄞州区副区长周江勇——

出现场采访

记者:梁祝文化的学术成果转化,这其实也是一种深化和引申,外延的扩展,形式的扩展。那么,在这方面请您介绍一下。

周副区长:梁祝文化形式的转换,因为梁祝文化本来的传说是一种悲剧,但是老百姓演化成了一种忠贞不渝爱情的象征。那么,我们更注重的就是这种美好爱情的象征,这本身就是一种转化;第二,我们想通过梁祝婚俗节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让梁祝这个品牌走出中国国门,走向世界,与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对接,向联合国申报梁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这个主题活动的创意一出来以后,就得到了国家民委的支持,一下子很多民众就积极响应,报名人数远远超过56对,说明中国人民对爱情生活都有一种美好的追求,所以他们乐意来参加搞这个活动。

记者:56个民族56对新人相聚在这里,本身是否说明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周副区长:那肯定的。所以对于这点,我们是非常高兴的。尽管56个民族结婚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我们这次事先征求他们的意见,既保留他们本身的特色,所有的新郎、新娘都穿他们各自的服装但又接受我们统一安排,参加的是我们一种现代的集体婚礼。56对各民族的新郎新娘都接受了这种方式,说明大家在党的领导下,相互统一,相互团结。这种文化的认同,加深了对同一个祖国母亲的认同感。

男:好,听众朋友。现在,新人们有些已经游完梁祝公园,开始走向公园正大门。接下去,他们还将游览宁波三江口、新世纪广场以及宁波的山山水水。

女:他们将感受港城宁波勃勃生机的城市新变化,他们将在这里留下自己人生最难忘的瞬间。

(出《梁祝》曲子)

男:曾经的爱情经历,我们续写永恒;

女:拥有的爱情时尚,我们诉说辉煌。

男:港城的历史瑰宝正多姿多彩、光彩夺目。

女:宁波的文化精品已生机勃勃、璀璨晶莹。

男:走进浪漫,亲近宁波。

女:这就是梁祝——

男:江南千古绝唱,

女:人间爱情殿堂。

男:好。收音机前听众朋友们,

女:现场观众朋友们,由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和鄞州人民广播电台联合直播的第二届中国梁祝婚俗节“百合婚典”现场直播到此结束了。

男:感谢各位收听。

女:好,听众朋友,再见。

男:再见。

(曲渐隐)

*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广播新闻现场直播三等奖

综艺节目 海誓

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创作 播音:张倩、建军、雪莉等

◎片头

谁能说得清渔人对大海的真实感受呢?

那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家园,也是他们埋骨葬身的坟场。

那是他们收获幸福的所在,也是他们遭遇悲伤的地方。

他们惧怕它但又尊敬它,憎恨它却更热爱它。

所以,

就算大海一千次地把他们推入痛苦的深渊,

他们还是毫不迟疑地一千零一次扬帆出航。

他们还会在海上豪迈地唱号子,轻松地撒网。

大海是他们的梦想,

大海是他们的希望,

大海是他们的故乡。

请听广播综艺专题节目:

海誓

第一章 恨与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1991年10月30日,船长比利·泰恩(Billy Tyne)和他的船员们驾驶着渔船“安德瑞·盖尔(Andrea Gail)号”一路愉快地返航。显然,慷慨的大海又一次成全了这些以海为生的人们,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一张脸上。远方——美国马萨诸塞州格鲁斯特(Gloucester)港,慈祥的母亲、知心的爱人、懂事的孩子,还有盘旋在港湾里的海鸟和守候在航道旁的灯塔,都在一如既往地等待他们回家。

然而灾难却突如其来地降临了。那是世界气象史上绝无仅有的三合一特大风暴——超级飓风“万圣节”。刚刚还宁静温和的大海霎时间变得怒气冲冲、杀气腾腾。在时速高达200公里的狂风和起伏落差上百米的巨浪之间,“安德瑞·盖尔号”像一条不幸落网的小鱼,拼命挣扎着,抵抗着。

一场人与海的激烈交锋就这样不容回避地开始了。

◎电影《完美风暴》片断1

格鲁斯特港盼望的目光还在盼望,“安德瑞·盖尔号”出海的渔人却永远不再回来。大海又一次以最残酷的方式给人们留下了一道冰冷的记忆。

◎电影《完美风暴》片断2

我是在2001年秋天,“安德瑞·盖尔号”沉没了整整十年以后,才从一部名叫《完美风暴》(The Perfect Storm)的电影上了解到这个不幸的故事的。我必须承认,怒涛狂澜的大海让我惊叹,坚强勇敢的渔人令我敬服,不过,当所有的震撼和感慨平息之后,我却发现我的心头漂浮着一个沉甸甸的困惑:从1623年到1991年,魂归大海的格鲁斯特人已经数以万计,可是为什么那里的渔人奔向大海的脚步依然如此倔强和执着?

不知不觉,已经是2002年的秋天。我的思绪被一则来自东海渔乡——象山的新闻再次牵起。渔民王金全和范余建出海遇险,靠着系网的浮子漂流了整整18个小时方才获救。我以为,这回九死一生,他们应该怕透了甚至恨透了翻脸无情的大海。没想到,仅仅过了一天,恢复了精神和体力后,两个人又出海了。有人问:这么做图个啥?回答很干脆:不出海,我们怎么生活?离开海,还叫什么渔民!

我终于明白!不是因为愚蠢,不是因为贪婪,不是因为冷酷。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已经离不开大海。这是一种生死相依的热爱,只有这种热爱,才足以使他们渐渐遗忘所有的恐惧、痛苦和悲伤。

我相信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试图从接触到的渔民口中寻找证明。然而渔民们总是憨憨地笑笑,不摇头也不点头,一句话也不说。

难道我错了?我又开始困惑了,直到有一天,我读到挪威作家亚历山大·基兰的一篇散文,那篇散文的名字就叫《大海》。

◎片头

世界上,最宏大的是海,最有耐心的也是海。海,像一只驯良的大象,把地球不足道的人驮在宽阔的背上,而浩瀚渊深的、绿绿苍苍的海水,却在吞噬大地上的一切灾难。如果说海是狡诈的,那可不正确,因为它从来不许诺什么。它那颗巨大的心——在苦难深重的世界上,这是唯一健康的心——既没有什么奢望,也没有任何留恋,总在平静而自由地跳动。

人们在海浪上航行的时候,大海唱着它那古老的歌儿。许多人根本不懂得这些歌儿,不过对于听到这种歌声的人来说,感觉是各不相同的,因为大海对每一个迎面相逢的人,用的是各种特殊的语言。

对于正在捕捉螃蟹的赤足孩子,绿波闪闪的大海露出一副笑脸;在轮船前面,大海涌起蓝色的狂涛,把清凉的、咸味的飞沫抛上甲板;在海岸边,浓浊的灰色的巨浪碰得粉碎;人们困乏的眼睛久久地望着岸旁灰白色的碎浪时,长条的浪花却像灿烂的彩虹,正在冲刷平坦的沙滩。在惊涛拍岸的隆隆声中,有一种神秘的意味,每一个人都想着自己的心事,肯定地点一点头,似乎认为海是他的朋友——这位朋友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记得。

然而谁也不明白,对于海边的居民来说,海究竟是什么——他们从来没有谈到过这一点,尽管在海的面前过了一辈子。海既是他们的人类社会,也是他们的顾问;海既是他们的朋友,又是他们的敌人;海既是他们的劳动场所,又是他们的坟墓。因此,他们都是沉默寡言的。海的态度起了变化,他们的神色也跟着变化——时而平静,时而惊慌,时而执拗。

可是,让这样一个海滨居民迁到山里或者异常美妙的峡谷里,给他最好的食物和十分柔软的卧铺——他是不肯尝这种食物,也不愿睡这种卧铺的。他会不由自主地从一座山冈攀上另一座山冈,直到很远的地平线上露出一种熟悉的、蓝色的东西。那时候,他的心会愉快地跳动起来,他会盯住远处一条亮闪闪的蓝色带子,直到这条带子扩大成为碧蓝的海面。

但是,他一句话也不说……

现在,我终于明白渔民们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他们的确是热爱大海的,那是生他们、养他们的故乡,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表达着,因为这热爱,太深沉。

◎片头

谁能说得清渔人对大海的真实感受呢?

那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家园,也是他们埋骨葬身的坟场。

那是他们收获幸福的所在,也是他们遭遇悲伤的地方。

他们惧怕它但又尊敬它,憎恨它却更热爱它。

所以,

就算大海一千次地把他们推入痛苦的深渊,

他们还是毫不迟疑地一千零一次扬帆出航。

他们还会在海上豪迈地唱号子,轻松地撒网。

大海是他们的梦想,

大海是他们的希望,

大海是他们的故乡。

请听广播综艺专题节目:

海誓

第二章 情与思

◎放歌曲:《渔光曲》

2002年9月的一天,刚走进著名的东海渔乡石浦,这支熟悉的曲子就伴着浓浓的海腥味儿迫不及待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原来这里正是当年拍摄电影《渔光曲》的地方。70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只有这动听的旋律依然在曲折的巷子里悠扬地轻吟浅唱。

在石浦的海滩上,我遇到了一位带着孙子赶小海的老人。他大约六十的年纪,黝黑的皮肤,刀刻斧凿般的皱纹,这些只有历经风吹浪打、日晒盐渍才会留下的痕迹,就是他渔家身份最好的招牌。小孙子八九岁的样子,圆圆的眼睛滴溜溜地转着,闪现着渔家孩子特有的精神和灵气。祖孙俩兴致勃勃地捕捉着海滩上随处可见的小海物,螃蟹、蛏子、泥螺、望潮。爷爷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猎物们再狡猾再顽强还是逃不出他的掌心,小孙子高兴得直拍手,一个劲地嚷嚷着:“爷爷,爷爷,这儿还有一个!这儿还有一个!”

“老人家,您好!”趁着老人歇息的当口儿,我迎上去同他攀谈起来。小男孩乖巧地自己跑开玩去了。大概老人也想把一辈子同大海打交道的经历痛痛快快地说上一回吧,于是,坐在不远的礁石上,点燃一支味道很冲的香烟,老人不慌不忙地开始了他的关于大海的故事。

老人说他最喜欢出海捕鱼:“年轻那会儿,有的是力气,有的是精神,捕过很多鱼呢。那时候不用出远海,近海都捕不完。鱼群游过来,很远就能看见海面上闪闪的粼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要是住在海边儿,半夜里还能听见鱼说话呢!”

“鱼说话?”

“当然喽。鱼说鱼的话。鱼也聊天,鱼也吵嘴,鱼也讲鱼自己的故事呢!”

“那您能听懂鱼说话吗?”

“能啊!划着舢板出海,把耳朵贴在船底上一听,我就知道下面的鱼是公还是母,好捉还是难捉。那大黄鱼叫起来,呱呱呱的,有点像……田鸡!”

“嘿,神了!那——鱼都讲些什么故事呢?”

“那可就多了,我们海边的人,哪个不会讲几个鱼的故事呢?”

这倒是真的。来石浦几天,鱼的故事可没少听。当然不是听鱼讲的。可听来听去,不由得有点儿相信了:海边人怕是真能听懂鱼说话吧,要不,这鱼的故事怎么会讲得这么活灵活现呢?

◎象山民间故事:《鱼儿多传说》

人见人爱的黄鱼又叫石首鱼,为什么呢?这里有个故事。说是有一次,海龙王在搞游泳比赛和选美比赛时,鱼儿们异口同声地说黄鱼一定是第一名,因为黄鱼不光身上有金子一般的鳞,体态优美可人,游泳也最快。黄鱼听了也高兴得忘乎所以,以为自己是王中王了。却万万没想到软不拉叽的虾孱要和黄鱼比个高低,使得当时在场成千上万的虾兵蟹将们极力叫喊、鼓劲、起哄。黄鱼以稳操胜券的口吻,问对方对比赛有什么要求?虾孱只要求自己从什么地方游,黄鱼也从什么地方游。黄鱼想也没想就同意了。比赛开始了,虾孱懒洋洋地在礁石中间钻来钻去,黄鱼也只好跟着它慢慢地游啊游的。后来,虾孱带它到了一个较大的地方,黄鱼实在憋不住了,也不看前方,拼命往前游,一用力,“砰”地一头碰在前面的礁石上,只听“咯”一声,当场昏死过去。大家大力来救,才保住了黄鱼的性命,不过有两粒雪白的石子嵌进黄鱼的脑门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从此每条黄鱼的脑门中间都有了两粒小石块;还在身上留下一种后遗症:浑身一痒就咯咯响,胸口就发胀。

“爷爷,爷爷,这些故事你讲了太多太多遍了,我都会讲了!”咦,小男孩不知什么时候悄悄溜回来了,小脑门上抹着一绺泥浆,大眼睛忽闪忽闪地也在听爷爷讲故事呢。

“噢,乖孙子,爷爷的故事你都听过了,你也会讲喽!那你也讲一个吧?”

“讲就讲,我讲一个——河豚鱼的故事。河豚鱼是有毒的鱼,内脏、鱼子、血里都有毒,但是它的肉却非常鲜美。河豚鱼长得圆鼓鼓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呢?”

“原来啊,有一个气死河豚鱼的故事。”

从前,河豚鱼的肚皮跟海鲫鱼差不多,扁得很。一天,河豚鱼被一个渔民伯伯捉住了,肚子一吸一吸,眼泪直流,哀求渔民伯伯把它放回大海。渔民伯伯就向它提出了一个要求,让它想个什么办法,让自己每天捕满一船鱼。河豚鱼为了活命只好点头答应了,渔民伯伯就把它放回海里。

河豚鱼回到海里,把自己被捕的教训向碰到的鱼儿们说。首先碰到小头鲳鱼,轻轻对它说:你如果碰着网,要拼命往前头钻,不然会没命的。它遇到大头黄鱼,又轻轻说:你如果碰着网,要拼命往后头退,不然会没命的。鲳鱼和黄鱼把河豚鱼的话记牢了。

“那后来呢?”

后来啊,鲳鱼和黄鱼也触网了。鲳鱼是头小身架大,本来后退好逃脱,可是它拼命往前头钻,越钻陷得越紧;黄鱼头大身子小,只要往前头钻,会逃出去,可它却拼命往后退,一退就兜进网里。这叫做“鲳鱼好退不退,黄鱼好钻不钻”。这样一来,鲳鱼和黄鱼就全被网住了。渔民伯伯每天都能抓到不少鱼,心里高兴极了。

一次,河豚鱼又被渔民伯伯抓住了。河豚鱼以为自己有功劳,渔民伯伯会放它一条生路。不料伯伯心想:鲳鱼和黄鱼都是听了河豚鱼的话才上当的。要是河豚鱼把实情讲出去,我就再也抓不到鱼了,所以不放河豚鱼。河豚鱼恨渔民伯伯不守信用,把肚皮气得滚滚圆,河豚鱼全家听说了,也气得整天肚皮圆圆地胀着。

“哈哈,原来河豚鱼是这么变圆的呀!这回我明白了。谢谢你!”

小男孩脸蛋儿红红地一闪,躲到了爷爷身后。

听着生动有趣的鱼的故事,望着朴实无华的渔家祖孙,我忽然有种深深的领悟和感动:如果你希望从渔人的嘴里听到他们对大海说“爱”,一定是枉费心机。不过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可以到他们讲的那些关于海的故事里去寻找,你会发现,每一个故事都浮现着大海和蔼可亲的影子;每一个故事都澎湃着渔民沸腾激荡的情怀!这,不正表达着渔民对大海最纯净、最真挚的热爱吗!一颗怦怦跳动的感恩之心,就随着那一遍又一遍的不倦讲述生生不息,直到永远。

我问:“渔家到底有多少这样的故事,这些故事又已经传了多少代,多少年?”老人没有回答,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长长地发出一声叹息:“不记得了!不记得了!就算记得,又有什么用呢?故事传到我这里,只怕就到了头了!”

“怎么会呢!您不是还在讲给孙子听么?他不愿意听吗?”

“听还是愿意听,渔家的孩子就爱听大海的故事,一天到晚缠着我:再讲一个吧!再讲一个吧!我就再给他讲。可惜,他还不懂,我给他讲故事,那是为了让他记住,我们的东海里曾经有过哪些鱼!”

我怎么也没想到,这简简单单的故事里竟然蕴藏着如此深刻且沉重的含义!这含义,孩子们终有一天会懂的,我不知道那时候,他们是该感激我们留下这故事呢?还是该怨恨我们只留下了这故事?

“爷爷,爷爷,我懂!我懂!我们老师说了,你们都是渔家的孩子,你们要学会保护大海!大海里的鱼越捕越少,再不保护,鱼就没了!爷爷,我说的对吗?”

“对!对!我的好孙子!你懂了,爷爷就放心了!放心了!”

夕阳把一抹余晖轻轻洒在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那是一张欣慰的笑脸。我看见,老人深陷的眼窝里,有一点晶莹闪动。

“阿姨,我们老师说,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她还教我们唱歌呢!”

“什么歌呀?”

“《大海啊,故乡》!”

“我们一起唱,好吗?”

“好!”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

◎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这唱给大海的歌声,把我的思绪带回了遥远的童年。

记得第一次听俄国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时候,我曾经一直对故事的结局耿耿于怀:可恶的老太婆那么贪婪,为什么遭到的惩罚只不过是一无所得?如今,我沿着老太婆的脚印也站在了大海边,我很担心,我们继续贪婪下去的结果,还会是那么轻描淡写吗?

◎片头

谁能说得清渔人对大海的真实感受呢?

那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家园,也是他们埋骨葬身的坟场。

那是他们收获幸福的所在,也是他们遭遇悲伤的地方。

他们惧怕它但又尊敬它,憎恨它却更热爱它。

所以,

就算大海一千次地把他们推入痛苦的深渊,

他们还是毫不迟疑地一千零一次扬帆出航。

他们还会在海上豪迈地唱号子,轻松地撒网。

大海是他们的梦想,

大海是他们的希望,

大海是他们的故乡。

请听广播综艺专题节目:

海誓

第三章 心与梦

◎器乐:《象山锣鼓》

(渐隐衬播)

早听说在象山,渔家人有个自己的节日——“中国开渔节”。每年九月里雨住风停,锣鼓这么一敲,螺号再那么一吹,海港渔村、千家万户便约好了似的一齐行动起来,摆果品,点香烛,挂彩旗,扎渔灯,闹腾得分外红火。因为传承了祭海开船的古老风俗,更倡导着保护海洋的时代理念,越发不得了,不光象山渔家自己舒心欢畅,就连慕名而来的外行人、外地人、外国人也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兴高采烈呢。

2002年9月8日,气势汹汹的台风“森拉克”在浙江、福建沿海悍然登陆,象山也被狠狠地扫了一尾巴。我想,糟了!今年的开渔节怕要泡汤了!还好,担心是多余的。消息很快传来:雷打不动,开渔节如期举行!等我急匆匆赶过去,大街小巷,已经人人说祭海开船,个个讲保护海洋,那充满海味儿的节味儿浓得都快化不开了。

可是没想到,当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象山海味儿的时候,却意外地吃出个故事来。就是这个故事,让我真正地品味到了象山渔家的性格,让我真正地融入了开渔节。

那是在一个叫做“海上人家”、很有些旅游度假村模样的地方,和主人边吃边聊听来的故事。“海上人家”是一座人工小岛,用浮桶和木板连缀而成,漂荡在宽阔宁静的海湾里。乘一叶小舟上岛,欣赏着水色山光,聆听着渔歌鸥鸣,感受着波浮浪涌,沐浴着海雾轻风,再加上驰名天下的象山海鲜形、色、香、味挡不住的诱惑,简直是“万般美景收心底,一派诗情入云天”了。

主人姓陈,很热情,四十来岁,瘦削黧黑,因为做过十六年船老大,脱不了渔民的秉性,所以周围人还是习惯地叫他“陈老大”。

生意很火,陈老大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好不容易闲下来搭上话,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比海鲜还要生猛——

“你的海鲜这么好,又鲜又大又全,怕是每天出海都打不来,有什么秘诀吧?”

“哈哈!秘诀没有,养殖场倒是有一个!”

陈老大很爽快,一边说一边伸手指向远处。我顺着他指的方向举目望去,嗬!好家伙!只见波澜不惊的海面上,平整整齐刷刷,排开了一大片四四方方的网箱格子,足足有好几百个,就像是列队出征的行军阵营,浩浩荡荡,煞是壮观。看不出眼前这普普通通的渔家汉子竟然有这样的头脑和气魄!我暗暗敬佩起他来。

“打了那么多年鱼,怎么想起干这个来了?一定没少花心思吧?”

“可不是?我老婆给我总结了四条:缴了不少学费,遭了不少洋罪,做了不少牺牲,流了不少眼泪!”

见我一副穷追不舍的样子,他干脆讲了一个故事,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尾。

◎广播小品:《卖船风波》

(挂钟响了六下。厨房里切菜剁肉声。电视播放动画片声。)

(院子铁门开了又关上,狗叫声。)

潮生 大黄,别叫!是我!这个大黄,才离开半个月,又不认识了!妈、秀云、小霞,我回来了!

秀云 小霞!你爸回来了,不是整天盼着爸爸回来吗?快去呀!

小霞 噢!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

潮生 噢,我的好女儿!想爸爸了吗?

小霞 想!天天都想!

秀云 妈,你看这爷两个亲的!

潮生 妈,秀云,你们都好吧!

妈 好!好!潮生,这回出海怎么样?

潮生 还那样,马马虎虎吧。

秀云 我看哪,还是休渔期不够长!

潮生 咦!上个月我给县里写信,说休渔期还可以延长,你还有意见呢!怎么这么快就想通了!

秀云 人家……(被接过话茬)

妈 人平安就好啦!秀云,晚饭好了吧,潮生、小霞,准备吃饭!

潮生 不急!不急!先歇会儿,我还有事要同秀云商量。

秀云 什么事?不好吃过饭再说嘛!

潮生 要紧事!你过来。

秀云 什么要紧事?神神秘秘的。(走到潮生近前)

潮生 秀云,我想——把船卖了。

秀云 什么?

潮生 我想把船卖了!

秀云 潮生,你没发烧吧?怎么说胡话呢?

潮生 我决定把船卖了!

秀云 你昏了头了!把船卖了,咱们怎么生活?你让我们老老小小喝西北风去呀!

潮生 你听我说……(被打断)

秀云 你是怎么想的啊?卖船!你别忘了咱们可是渔民!扒了皮,抽了筋,砸碎骨头,烧成灰,还是渔民!没了船,你拿什么打鱼?离开海,还叫什么渔民!

潮生 秀云,你没明白我的意思!

秀云 我不懂你什么意思!陈潮生,自从我嫁给你,这才过上几天好日子,原来你有啥?还不是全靠这条船!你都忘了吧,咱买这条船容易嘛!我把我爸备好的寿材都卖了给你凑钱!那时候你想什么啦!

潮生 你看你,我知道……(被打断)

秀云 你知道什么!你知道这些年我跟你吃了多少苦?你知道这些年我为你受了多少委屈?家里面什么事都依你,本来政府规定休渔两个月,你写信给中央要求再延长半个月,我依了你!你说原来的网眼太小要弄得再大点,我也依了你!你说要当什么海洋保护志愿者,要自费出去宣传,我还依了你!你可倒出息了,出海半个月,一进门就拿这戳心窝子的话折磨我。你心里头到底还有没有我!?

潮生 我那不是为了保护大海,保护渔业资源嘛!

秀云 你保护大海,谁保护我们娘几个?你保护渔业资源,那你的鱼呢?你多打了几条鱼?越来越少!渔民打不着鱼,你还算什么渔民!

(电视还在响:大风车呀,滴溜溜流转,这里的风景真好看……)

秀云 (狠狠地关掉电视)还看什么看,船都没了,没出息的东西!一边去!

小霞 我不嘛!(无奈离开)

潮生 秀云!你!——反正我已经决定了,卖船!

秀云 妈——!这日子没法过了!没法过了!我怎么这么命苦啊!

妈 秀云,别哭!他要是卖船,我就不认这个儿!

潮生 妈——!

妈 潮生,你要还想做个孝子,你就给我跪在你爸灵前!

潮生 妈,你这是干啥?!

妈 你跪不跪?

潮生 我——跪!爸,儿——潮生给您跪下了!

妈 你说,当年你爸第一次带你出海的时候,跟你说什么来着!

潮生 爸说,潮生,记住!船是渔民的命根子!船在人就在!船没人就没!

妈 你大声再说一遍!

潮生 船是渔民的命根子!船在人就在!船没人就没!(流下眼泪)

妈 你还没忘了你爸!你爸辛辛苦苦一辈子,就那么一条破木船!临到最后,还和那条破船一起留在了海上!连把骨头都捡不回来!你爸他做梦都想有条好船啊!你说,你要是把船卖了,你对得起你可怜的爸嘛!?(泣不成声)

潮生 (哭)爸——!

妈 好了,潮生,你要是心里还有你爸,还有我这把老骨头,还有秀云和小霞,你就听句劝:这船不能卖啊!

潮生 妈,秀云,你们听我说,你们应该了解我,我潮生不是那没事瞎折腾的人哪!我也舍不得卖船。可是我也想了很久了,这鱼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这海也不能再这样吃下去了,再这样下去,咱就把自己的路给走死了呀!

妈 秀云,看来潮生这回是铁了心要卖船了。他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咱就听听,他到底有啥想法?

秀云 (抽泣着)嗯,妈,我听你的。

潮生 妈,秀云,我有个打算……(被打断)

小霞 (在厨房里惊奇地喊)爸,你来!你来!

潮生 爸有事要跟奶奶和妈妈说,你自己玩吧!

小霞 爸,这是什么鱼啊?我怎么没见过?

潮生 爸有事……嘿!脑子全给你们搅乱了!我忘了给你们看一样东西!

小霞 嘻,嘻,真好玩!爸爸,这是什么鱼啊……(被打断)

潮生 (压低声音)嘘,小声点。小霞,咱们让奶奶和妈妈高兴一下!

小霞 好!

(潮生端着盛有鱼的水盆从厨房出来,放在桌子上。小霞随后。)

潮生 (兴奋地)来,妈,秀云,你们看,这就是我的新打算!

妈 这是什么新打算?不就是鱼嘛!

潮生 你再看看,这是什么鱼?

秀云 咦,这鱼好像没见过?

潮生 (得意地)没见过吧!这叫美国红鱼。是洋鱼!

秀云 你打回来的?

潮生 啊,我买回来的,很贵噢!

秀云 说你糊涂就是糊涂,渔民吃鱼还要出去买!尽乱花钱!

潮生 这钱可是花得值!以后咱的出路可全在这条鱼上了!

秀云 (迟疑地)你的意思是——?

潮生 (兴奋地)我要办个网箱养殖场,专门养一些洋鱼、名鱼、稀罕鱼。现在的人啊,一般的鱼已经吃腻了,就偏爱吃这些新名堂!你就等着瞧吧,我的鱼,保准不愁销路还卖得上好价钱!

秀云 瞧把你能的!咱又没搞过那个——网箱养殖,说搞就搞,能行吗?!

潮生 能行!我已经学了很久了,也考察了不少外地的养殖场,人家能行,我怎么不行!

秀云 (嗔怪地)好啊,你一直在瞒着我们!

潮生 我要是早告诉你们,自己都没底,你们还不得把我骂个狗血喷头、跳海自杀?

秀云 (急忙地)乌鸦嘴,呸!呸!呸!

潮生 (拨开秀云的手)以后咱也不用出海了,你害怕个啥?

秀云 那也不许乱说!这一家老小可全靠你呢!

潮生 那你们说,这鱼好不好?

妈 好!好!

潮生 那咱搞网箱养殖行不行?

秀云 行!你说行就行!

潮生 (打官腔)这么说,你们同意卖船啰?

(大家都笑起来)

妈 唉,卖就卖吧!省得像你爸当年,整天让一家老小担惊受怕!

秀云 是啊!

妈 (感慨地)这以后没有船了,不出海了,咱这渔民也做到头了!

潮生 谁说的?妈,搞养殖不还是吃海嘛!只不过换个吃法了!咱也还是渔民,秀云不是说了吗,扒了皮,抽了筋,砸碎骨头,烧成灰,渔民就是渔民!

秀云 (羞恼地,伸手要掐潮生)好哇!你还气我!

妈 潮生,咱是同意了,可这船是和水根、金旺合伙买的,人家同意吗?

潮生 妈,你放心!水根、金旺早就打算和我一起搞养殖了。这会儿,也都回家做思想工作呢!

(院子里开门声、狗叫声)

秀云 大黄咋又叫了呢?谁来了?

水根 (向房间里走)我,水根,你们家大黄老糊涂了,连我都认不出了!

潮生 (小声地)快擦把脸,眼泪还没干呢!看让人笑话!

水根 潮生,思想工作做得怎么样了?我们家那位可是发话了,只要秀云嫂子同意她就同意!

潮生 那还用说,你嫂子什么时候不是坚决支持改革开放?是吧,秀云?

水根 嫂子可真是深明大义啊!佩服!佩服!

秀云 (羞,岔开话题)水根,你吃了没有?来,一起尝尝潮生买的洋鱼,我现在就给你们做。

水根 嫂子别忙!潮生说,这鱼也能做思想工作。我就买了一条,结果啊,我老婆一吃就说,好!省了我不少口舌呢!

秀云 好哇——原来你们早就谋划好了,欺负我们妇道人家!

(大家笑)

潮生 哎,水根,回头你同金旺也说一声,明天把各家人都叫上,咱一起开船出海走一回,向大海告个别!妈,你也去!

妈 本来咱渔家的规矩,女人是不能上船的。可这回我得去,跟你爸做个交代,也顺便拜拜大海,让她保佑咱渔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秀云 我们再把船里船外好好清扫清扫、打扮打扮,当初是漂漂亮亮买回来的,这回也风风光光送它走!

潮生 对喽,这才是我的好老婆!

小霞 噢!噢!我要坐大船,上大海喽!

(众人大笑渐隐结束)

故事到这儿就讲完了,我问陈老大:“这个潮生后来怎么样了?”

他笑呵呵地回答:“后来,后来就办起了这个‘水上人家’嘛!”

“噢,闹了半天,说的就是你自己啊!”

“哈哈哈哈……”

陈老大,对,就是陈潮生,还拿出了一张七个人合影的大照片,指着当中的一个对我说:“喏,这就是当年的陈潮生!”

我认真地打量这张照片,陈潮生戴着大红花,披着彩带,笑得正开心呢!照片上面还有一行烫金大字:1988年度象山渔业先进生产者合影留念。

“旁边这几位是——?”

“啊,都是一起出海打鱼的船老大!都是熟得不能再熟的朋友,过命的交情呢!那次一块儿成了先进以后,大家就说我们是‘象山渔家七兄弟’啦!”

“是嘛!那他们现在都在忙啥?”

“这个和我一样卖船上岸,现在办了一家船舶修理厂,当了总经理!这个么,收购了几条船,跑起了远洋运输,也是大老板啦!这几个,还在出海,不过都换了大马力的钢制轮船,到太平洋里打大鱼去了!”

“看来你们都没离开船,也没离开海,还是渔家人嘛!”

陈老大嘿嘿一笑,说:“是啊,以前有客人开玩笑,说陈老大你这‘海上人家’是曹操的连环船!我就说,那你还敢来我的‘海上人家’,就不怕火烧赤壁、水淹七军吗?”

“哈哈哈哈……”

听陈老大说,平时大家都各忙各的,也没时间聚一聚。这次开渔节,七兄弟早就约好不见不散了!我像陈老大一样期待着那一天的来临,那该是怎样一个欢乐的日子呢!

◎放歌曲:《开渔的日子》

现场声:鞭炮、锣鼓、喇叭、螺号、人群喧闹等等。

2002年9月14日,第五届中国开渔节在象山石浦隆重举行。从庄严郑重的祭海典礼到意气风发的开船仪式,从万众聚首的皇城沙滩到千帆云集的海军码头,我在这欢乐的海洋里穿行,希望能够寻找到“渔家七兄弟”的身影。然而,人潮太汹涌,现场太广阔,我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可是我并不失望,我已经真切地感到,这盛大的开渔节,不正是象山渔家,不,还有中国渔家、世界渔家,最好的一次聚会吗?

天下的海是相连的,天下渔民的心是相通的。在这个属于渔民,属于大海的节日里,不管是南方人、北方人,不管是黑眼睛、蓝眼睛,都怀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和梦想,走到了一起,他们面对着一个共同的母亲——大海,发出了一个共同的誓言:热爱大海就是热爱母亲!保护大海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我想,如果我是摄影师,我一定会把眼前的这一张张笑脸永远定格,因为他们轻松,因为他们自信,因为他们坦坦荡荡,因为他们可敬可亲,因为这是献给大海母亲的最美丽的画面,它将构成人类关于大海的最为珍贵的记忆。

(现场声更加热烈。)

扬帆出海的时候到了。港湾里,沙滩上,看吧,樯桅林立,渔轮列阵,彩旗纷飞,人潮涌动;听吧,鞭炮声声,鼓乐阵阵,渔歌嘹亮,号角长鸣。汽笛响起来了,浪花飞溅起来了,港湾沸腾起来了。一千多艘装饰一新的现代化渔轮昂首挺胸,劈波斩浪,驶向远方,驶向一片空前广阔、空前浩瀚的蓝色海洋!

用一个日子告别历史迎接未来,用一种方式结束噩梦展示新生,用一种姿态祝福大海告慰母亲,这就是开渔节。她原本就是渔民心底里迸发而出的铮铮誓言,由于朴实而更加美丽,因为无声而更加铿锵!

渔家的鼓点啊,为什么如此振奋?

渔家的锣音啊,为什么这么舒心?

因为这是属于渔家和大海的节日,

渔家的心啊,永远献给大海母亲!

大海啊,大海,生我养我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漂流四方。

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

(结束)

▲相关资料:

歌曲类——《大海啊,故乡》、《开渔的日子》、《一帆风顺》、《渔光曲》

曲艺类——《敲梆谣》

文学类——配乐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散文:《大海》

音像类——电影:《完美风暴》

器乐类——《象山锣鼓》、《海边的祈祷》

故事类——《鱼类的传说》

*获中国广播文艺奖综艺节目一等奖

音乐节目 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东方与西方的对话——解读电影《英雄》音乐中的多元文化融合

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创作 播音:雪莉

宁波人民广播电台,下面播送音乐专题:古典与现代的交融,东方与西方的对话——解读电影《英雄》音乐中的多元文化融合。

(序曲《苍》,压混)

《英雄》不愧是一次视听的盛宴。张艺谋说:两年以后,你或许会把故事忘了,但你会记住一些画面:在漫天的黄叶中,两个红衣女子在翻卷打斗;水平如镜的湖面上,两个男人像鸟和蜻蜓一样飘忽。那么,同时,我想你还会记住这些声音:鼓声,叶子飘舞的声音,手指轻扬划破空气的声音,还有帕尔曼的小提琴、日本鼓童的鼓、交响乐的演奏,仿佛从遥远的地底下传来的歌唱的和声。这样的音乐在这部电影里无处不在,就像清澈的水滴,渗透在每一个灵魂骚动和沉静的时候里,贯穿着整个影片的始终。

作为奥斯卡、格莱美等诸多奖项的获得者,谭盾,这位走在世界新音乐甚至先锋艺术前列的音乐奇才,在《英雄》里带给我们这样的惊奇其实是毫不奇怪的。

出谭盾采访录音:最开始我们在北京见面。他问我:“你觉得《英雄》怎么样?”我说:“你觉得《英雄》怎么样?”后来他就跟我讲故事,当他把《英雄》故事讲完了以后,我觉得我的旋律已经出来了。我觉得我是不是可以把西方最浪漫的小提琴和东方的一个打击乐团,也是我最喜欢的打击乐团——日本鼓童放在一起,也就是西方的浪漫加上东方的浪漫,浪漫加浪漫,这就是开始时对究竟如何去处理音乐,最初的直接的反应。从张艺谋的故事里。

谭盾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后电影配乐时代”理论,他认为电影音乐不是简单的配乐,要让音乐在主题表现中占有一席之地。谭盾在《英雄》里大胆试验了这一理论。于是,从电影一开始,我们就淹没在像歌剧那样一刻不停的声音中。由序曲开始,《英雄》音乐有16个段落,分为序曲“苍”,主题曲“天下”以及部分的单曲。整整70分钟的音乐随着90分钟的电影情节跌宕起伏,就像一部完整的歌剧。

(出序《苍》)

大漠孤烟、黄沙暴起,一望无垠的塞外戈壁。由远而近传来神秘的鼓声,充满着阳刚、苍茫的大地情怀。东方的鼓结合爵士、摇滚的奏法,这是谭盾带给我们的第一个惊奇。

(出音乐《风》,压混)

万里长风,孤骑飞逝,尘烟起舞,旌旗如血。有人说:《英雄》的音乐一如它的画面,是泼墨的写意画,是北方的、粗犷的、苍凉的。从谭盾富于感性的谈话中,我们会发现这种阳刚、苍茫的大地情怀来自他作为北方人的气质,而这种气质又杂糅了某种现代的、西化的元素。这也是这样一部苍凉而浪漫的东方古代传奇要用华丽的西方歌剧来构架的理由了。现在,你能用耳朵听出在非常现代的歌剧结构中又有很多东方的神韵吗?

在聆听中,我们会发现:这种中西方的奇异组合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英雄的侠骨柔肠,苍劲深远的意境用歌剧来烘托,给这部苍凉的英雄浪漫传奇打上了史诗般歌剧的烙印。

我们也从中领悟出谭盾对大地以及民族的浓浓情感。

(出《棋馆古琴》,压混)

此刻我们听到的是帕尔曼小提琴和中国古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一段音乐叫做《棋馆古琴》。谭盾让小提琴与中国的古琴对话,东西方不同的浪漫在这里实现了一次完美的融合。画面里,一边是刀剑铿锵,一边是琴瑟噌吰,加上水滴丁咚,让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一个词:剑胆琴心。

(出《胡杨林》,压混)

小提琴是一种古老而浪漫的乐器。谭盾说:从帕尔曼拉的小提琴里面你可以听到大地的声音,它是人类灵魂深处的反映,拥抱自然与文化、人生与万物。于是,当帕尔曼的小提琴轻轻扬起,电影的画面便变得异常清晰了:

金灿灿的胡杨林不掺半点杂色,两个女子身着红色衣裙于林间上下飞舞。纯净清丽的小提琴绵绵不断地倾诉、絮语,仔细谛听,当中还有日本鼓童的声音,极具东方色彩和仪式感;还有很多叶子在飘的声音,深沉而浪漫。然后一个非常浪漫凄婉的侗族女声像摇篮曲那样慢慢地飘来,缥缈空灵、苍凉幽远……在这样的声音中,我们安静。安静我们的心,我们的身也在静默之中,然后在这种声音之后,滋生出一种思绪:一种关于个人情感与国家、民族情感之间的纠葛。

可以说这是整个电影音乐中最为动人的华彩乐章。在这段音乐中,谭盾让几根很古老的琴弦哭泣着、叹息着,来渲染男女之间浪漫情感的主线。不仅如此,他还让一把小提琴装上二胡的丝弦,让帕尔曼用民乐的指法,用中国最传统的演奏方式,令小提琴发出如马头琴一般的声音来,以表现命运、自然与国家,表现关于对大地的情感。听起来是那么悲壮,那么悠远。

(出《在水一方》)

(出《闯秦宫》,压混)

荛,据说是一种4000多年前的古乐器,它敲击在大钟上能发出悠远的回音。残剑闯入秦宫剑逼秦王,这时的音乐采用的是古荛的演奏,再配上藏族男声浑厚的哼鸣,渲染出一种宗教式的禅想,一种不可摆脱的宿命和吸引力。这种带着宿命的宗教色彩充满了东方所特有的神秘。而在《在水一方》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东方美学精神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出《带我回家》,压混)

在刚才的聆听中,我们可以时时感受到谭盾在音乐上的创新:他对中西方多元音乐元素和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也许是长期生活于西方,并且长期面对西方观众从事创作,谭盾在音乐上始终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其实从他创作《卧虎藏龙》音乐以后,我们可以了解到他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打破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门派和类别之间的隔阂。融合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已成为现代艺术发展的主流,《英雄》的音乐显然让谭盾大大地过了一次瘾,也让我们大大地过了一次瘾。

出谭盾采访录音: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奇故事。我觉得音乐应该非常浪漫,除了浪漫,还要非常阳刚。因为它非常幽远、非常沧桑,也非常远古。

(出《飞雪》压混)

谭盾在这部影片中试验性的大胆创新,正是代表着一种新音乐的思潮。我想艺术家要捕捉的就是这样属于时代的东西,他们挑战社会,同时也被社会挑战,因而,每一次只要他们的创作成为事件被关注,被评论,那么他们的创作就是成功的,他们的作品就是成功的。

(出《英雄》宣传带,压混)

(剧情简介,精彩对白节选)

各位听众刚才您收听的是音乐专题:古典与现代的交融,东方与西方的对话——解读电影《英雄》音乐中的多元文化融合。

这次节目播送完了,谢谢收听!

*获中国广播文艺奖音乐节目二等奖

播音作品 典妻

播音:雪莉 编辑:林惠丽

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听众朋友,现在是戏曲节目时间,请听根据柔石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改编的戏曲故事《典妻》。

(音乐起,混播)

话说民国年间,在浙东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这天黄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一个年约三十的少妇怀里抱着刚满三周岁的小男孩,坐在自家门前,她茫然地盯着门前的一条小溪,潺潺的流水与绵绵的雨丝交织着冒起层层烟雨,更增添了她的无限愁情。家里已经三天揭不开锅了,幼小的儿子正在病中嗷嗷待哺。雨丝飘在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她期盼着出门的丈夫快快回家呀!

(插入流水声和淅淅沥沥的下雨声,混妻的唱腔)春宝爹爹怎么还不回来呀。春宝病中哭声哀,丈夫出门不回来。米桶里面没有米,柴灶里面没有柴,油灯里面没有油,水缸里面没有水,整整三日未吃饭,心急火燎盼夫归。

(插入丈夫的声音)春宝娘,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春宝娘!

(一阵金属撞击声,那是银洋摊开发出的响声。)

外出的丈夫带回了一百块白花花的大洋,把从没见过这么多钱的妻给看傻了,她沉浸在幸福里。这时她丈夫却告诉她:“有一个秀才,因为没有儿子,想买一个妾,可他的大妻不允许,只准他典一个,三年时间,一百块大洋,只要给他们生个儿子。我把你典给他了。”

(插入雷声,音乐起)

妻听了,差点儿没晕过去。她没想到这千盼万等,等来的希望就是把她自己给典了。这一百块大洋,原来、原来就是她的卖身钱!

她想求自己的丈夫,哪怕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家里,她要和儿子在一起。可她没有说出来,她想起了一年前的事:那时她刚生下了一个女儿,自己如死一般地躺在床上,她看见了她的丈夫飞红着脸,提一桶滚烫的沸水,像屠夫杀小猪一样将刚出世“哇哇”啼叫的女儿丢进了沸水中。想到这里,她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有紧紧地抱着怀中的儿子,任凭泪水在脸上流淌。

见妻这般神情,丈夫垂下了头,可还是说——

(出丈夫的声音)春宝娘,银洋在桌上放着,轿子已经在门口了,契约在你手里拿着!

(接妻的爆发声)不!不!不!(混入凄楚的音乐声)

可怜的妻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她扔下怀中的孩子,头冲着墙撞去,她想一死了此一生,却被丈夫拖住了。妻的举动吓醒了儿子春宝,他睁着惊恐无助的大眼睛哭叫着直往妈妈的怀里钻。

(插入孩子的哭声)姆妈,我不让你走!

(丈夫乘机再次劝说)你死了,你死了我怎么办?春宝的病怎么办?这些钱我是用来还赌债,来做小本,来给春宝治病的,你不去大家不就要等着饿死吗?

(插入孩子的哭声)姆妈,我不让你走!

三岁的儿子春宝似乎也明白了什么,用那瘦瘦的小手擦去妈妈的眼泪。看着儿子那天真无邪的神情,妻的心都快碎了。她理了理自己的思绪,哽咽着对儿子说:“宝宝,姆妈要到三十里路以外的地方去,要三年才能回来。”懂事的孩子紧紧地搂住妈妈的脖子,生怕妈妈飞走了。

(插入几个轿夫的吆喝声)上轿了、上轿了!时候不早了!

这时,轿夫吆喝着催妻上轿。妻摇摇晃晃地站起,翻出孩子的几件破衣服缝补起来。时值春末夏初,可妻却连儿子冬天用的破烂棉袄都拿出来补了起来。在场所有人谁都没有阻止她,就这么看着她一针一线地缝补着。

(插入妻的唱腔)为了儿子不挨饿,为了儿子有衣裳,为了儿子治好病,为了儿子身安康,儿啊儿,你要憋住哭声忍住泪,三年不能见亲娘。三年后娘还回到儿身旁,娘为儿擦净泪水,再不让儿有悲伤。

妻把一叠缝好的衣服交给丈夫。两个轿夫再也等不住了,催促妻急着上路。妻一抹泪往外走,轿夫匆匆跟上,他们就这样上路了。背后留下的是儿子春宝声嘶力竭的哭喊声。

(插入春宝的哭喊声)姆妈、姆妈!这凄惨的童音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春天的细雨从轿子的布缝里飘进来,吹湿了妻的衣衫,她浑然不觉,耳畔回荡着儿子一声声凄惨的呼叫。

第二天一早,轿子到了那户秀才人家的时候,妻清醒了过来。

这时她才想起将要面对的新的生活。她仔细地打量着自己的新家,富丽而又气派。

也许她应该庆幸将要开始的三年新生活,这个“家庭”和这个“丈夫”,都比她过去的要好。可不知为什么,她心里牵挂着的总是她的旧家,放不下的还是她的儿子春宝。

(插入小溪流水声,混播)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旧家,渐渐地在她的脑子里疏远了,眼前的生活,一步步地亲近她,使她熟悉。这新的生活虽带着屈辱和压抑,但也不能说没有一丝喜悦和满足。

转眼到了这年的冬天,妻怀孕了,这可把年过半百尚无子嗣的秀才给乐坏了,整天笑眯眯地找各种稀罕食物给妻吃,也不让她干活,还把家传的宝贝青玉戒偷偷地送给了她。秀才的行为惹得秀才娘子妒火中烧,她骂妻本来像街头的母狗怀着一肚子的小狗,快临产了还要到处觅食,现在因为秀才宠着,就装起娇来。她还常常像侦探一样监视妻的一举一动。但是不管怎样,肚子里的小生命在一天天地长大,妻的情感也一天天地有了归依。

到了第二年秋天的一个黄昏,灯光像美丽的野花在屋里绽放的时候,她生下了第二个儿子。

(插入婴儿啼哭声)

一声婴儿的啼哭结束了秀才家香火无续的历史。儿子取名秋宝,名字是妻给取的。秀才夸妻聪明,说自己年过半百,实在是到了人生的秋季,孩子又生在秋天,秋天是万物成熟的季节,秋宝是个好名字!

说得妻局促不安起来,她含着眼泪想,自己无非是因为春宝而想到秋宝这个名字的。

(音乐起,混播)

秋宝在一天天可爱地成长,也一天天地更加离不开他的母亲。秋宝和春宝一样都有一双出奇大的眼睛,总盯着母亲看。母亲的心是酸酸的,她一边抱着秋宝亲不够,一边就更想念她的春宝,想象中的春宝,同眼前的秋宝一样的活泼可爱,她既舍不得秋宝,又舍不得春宝,可命运总在捉弄这个可怜而又善良的人。

秀才和娘子对孩子也很好,可这孩子总是当他们是陌生人,整天揪着自己的母亲不放。

可是孩子哪里知道他这样恋着母亲越紧,他母亲离开他的时间就越近了。

(出唱腔,混播音)一年春来秋又尽,代人受孕添子孙,今日宴庆百日喜,不知谁人是母亲?

(插入鞭炮声与鼓乐声,宴席的说笑声)

又一年的秋天到来了,这天是秋宝满周岁的日子,秀才家非常的热闹,张灯结彩,宾客盈门。

鞭炮阵阵、鼓乐声声,四方亲朋好友都来祝福孩子快快长大,将来飞黄腾达,主人的脸上是多么的有光彩!

这时,一个衣着破烂、脸色憔悴的乡人从朦胧的暮色中走进了秀才的家,他就是妻的前夫,今天是借着贺喜来借钱的。妻责怪他不把春宝一起带来,丈夫说春宝病重,今天是来借钱的。

(出丈夫唱腔)春宝娘啊!春宝生来讨债命,害得一家不安宁。出了娘胎就带病,不死不活到如今。我也曾带他四处去求医,我也曾带他庙里拜观音,无奈百药治不好,他一把骨头瘦伶仃。

妻的心像有四五只猫在抓她、咬她、撕扯她。她浑身颤抖地冲出了秀才家,撕心裂肺地喊着:

(出妻悲惨的呼叫声)春宝——我苦命的儿啊——

她一直以为有了她的一百块卖身钱,一切都会好起来。她错了,她的丈夫是什么人?她能相信他吗?可当初她是没有任何退路的!她只能带着这种梦想,根本就不敢想嗜赌的丈夫会不会弃邪归正,会不会真的去给儿子治病。她只能想象着用自己的身体换回健康的儿子和一个温饱的家。可现在,一切都成了泡影!

(插山风呼啸声,混播)

山风也在为这苦命的女人而哭泣,她疯了似的狂奔在通往家乡的山路上,她的前夫在后面跟着,却怎么也追不上她。

今天这个狠心的丈夫终于把她的梦全都撕破了,一下把她拉回到这个一直回避着的、残酷的现实中来。她终于一头栽倒在山路上,任凭狂风吹打。

(音乐起,混播)

妻醒了过来,她偷偷地摘下秀才送给她的青玉戒交给了不争气的丈夫,叮嘱他一定要给春宝治好病。她又一次别无选择,只有把希望交给了一个没有希望的人。

这时,秀才娘子带着家丁追到她身边来了。

(插秀才和秀才娘子的声音)我出了你一百块大洋,我就是她的老公,不但要骂,我还要打!对,打!

妻完完全全明白自己是个被典的人,是个失去人身自由的人。

妻又回到了秀才家。从此她一天天消瘦下去,时常抱着秋宝在门外的大路边,探听着有没有她的乡人,想得到一些春宝身体康复的消息。秀才对妻的这种情形很不满意,尤其想到悄悄送给她的青玉戒,竟被她随便交给前夫去典掉,更对她冷落许多。

(插入小鸟鸣叫声)

又一年的春天来了。

离别的日子到了。小鸟在窗前鸣叫,似乎在催她归去。早上,妻给秋宝穿衣服,泪如雨下,她伤心地想:别了,儿子,今生今世,恐怕再也见不到你了!秋宝天真地叫着“婶娘、婶娘”。

秀才娘子怕秋宝碍事,让佣人把他带走。又让佣人把妻的身上搜了一遍,怕她带走东西。秀才看着瘦骨伶仃的妻,有些心酸,于是支开夫人,塞给妻五块大洋,并给她叫了一顶没篷的两人轿。就这样,妻支起一把破雨伞,坐上了没篷的破轿,踏上了她的回家之路。

(阵阵雷声隐隐滚过)

(出妻的唱腔)天上滚滚雷声响,地下漫漫道路长。我的两脚悬着空,我的灵魂何处放?嫁了一个人,生了一个郎;破了一个家,断了一回肠;迈出一道旧门槛,飘飘忽忽若生若死一脚又跌进了新门墙。

(混播)

两个老轿夫抬着形容枯槁的妻悠悠地走着,终于在黄昏时分到了妻的村庄,当老轿夫提醒她快到家时,她振作着下了轿子,想到就要见到日思夜想的儿子春宝,她竟激动地奔跑起来。

她一口气跑进了自己那破烂灰暗的家,屋子里凝重、悲怆的气氛使她差点窒息。她问丈夫为什么不点灯?丈夫说没有油了,也没有米、没有柴了,她赶紧拿出了秀才给的五块大洋交给丈夫。灯点起来了,她终于看到了她的春宝,衣衫褴褛,皮包骨头,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身体像三年前一样的瘦小。

(出妻呼叫声)春宝,姆妈回来了!

(出春宝叫声)姆妈……

妻瘫倒在床边。她紧紧地抱着她的春宝。

春宝也终于叫出一声“姆妈”,为了这一声,春宝盼了三年,今天妈妈来到了跟前,可饥饿和病魔已不让他再喊第二声了。春宝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日思夜想的母亲。

(出妻悲恸的哭声,歇斯底里的喊叫声)春宝,我的春宝啊!春宝——

这时的妻,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典了三年,也就是卖身三年,为什么还不能挽救儿子春宝幼小的生命,这是为什么啊!这到底是什么世道啊!……

妻疯了,总唠叨着几句话:“姆妈回来了,姆妈为春宝做好吃的,姆妈为春宝做新衣裳,姆妈带春宝去治病,姆妈再也不离开春宝了。”……

(插摇篮曲混)睡吧,睡吧,我的小宝宝,睡吧,睡吧,我的小宝宝。

听众朋友,刚才播送的是根据柔石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改编的戏曲故事《典妻》。

*获中国播音主持作品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