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所谓故乡
14867600000141

第141章 柏林

天气越来越冷。气温已经到了零下。

从莱比锡到柏林只有两个多小时。到柏林,我只想看一看柏林墙。

柏林是欧洲古都,始建于1244年。建城人是勃兰登堡边疆伯爵阿伯特,因伯爵的绰号叫“熊”,后人就一直以一只站立的黑熊作为柏林城的城徽。1415年,柏林·科恩成为勃兰登堡邦国的首府。1675年,经历过欧洲大瘟疫的柏林,让一个生长于荷兰的friedrich-wilhelm承续了布兰登堡侯国的王位,开始重建,开凿了一条连接奥德河和易北河的运河,使得柏林成为欧洲中北部重要城市。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定都柏林。过去西德的首都在波恩,1990年10月3日,东西德统一,东、西柏林也再次合并为一个城市。次年6月德国联邦议院决定,柏林为德国统一后的首都和政府所在地,政府从波恩搬回柏林。但柏林出名是因为希特勒,作为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本营,柏林最后陷入一片火海。苏联电影《攻克柏林》是我们熟知的。希特勒自杀于柏林的某个地下指挥所。纳粹战败后,苏、美、英、法4个战胜国分区占领了柏林。1949年10月7日,苏联武力控制了德东地区和东柏林,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美英法支持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分裂,柏林便分东、西两个城市,后东德修建了柏林墙,将东西两区隔离。它成了隔开东欧与西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一座硬生生的墙。

进入柏林肯定是先进入东柏林,因为我们是从莱比锡来的,莱比锡属东德。东柏林的感觉还是有点共产时期的破败。比方房子、道路,不像是进入了德国首都。

1953年开始,东德人不满自己的政权,开始向西德逃亡。1961年8月13日,东德一夜之间在东西柏林间筑起了一道高耸的围墙,柏林墙成为了冷战时期的象征。1989年12月12日,东西德协商,建了28年的柏林墙也于一夜之间倒塌。世事难料。一堵墙能堵住什么?历史的必然是堵不住的。一个民族的血脉和向往是堵不住的。

关于柏林墙,东德取了一个正式名称:反法西斯防卫墙。柏林墙61年出现时是铁丝网,后来慢慢改为混凝土墙。全长169.5公里,其中水泥板墙104.5公里,水泥墙50公里,铁丝网55公里,墙高3.6米。沿墙修有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108公里长的防汽车和坦克的壕沟,还有一接触就可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和边防士兵的巡逻道119.5公里,墙设7个过境站,供墙两边人员来往之用。这话不好理解?告诉你,你只有亲临才知是啥意思,因为墙两边有的地段还是属于东德,它有个缓冲区,墙那边不远大约30米是一条河,叫思佩尔河,河那边才是真正的西德。这只是指现今保留的那一段墙址。有的地方如市中心,墙的另一边就是西德,两个世界大约就是一尺之隔。所谓近在咫尺仿佛就是专指柏林墙。

从1949年起至1961年8月13日止,逃往西德的东德人多达260多万,约占当时东德总人口的八分之一。不允许人民用手投票的政权往往也不允许人民用脚投票。1961年8月12日晚10时,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乌布利希在他的别墅里宣布了建柏林墙的决定,他说:“为了社会主义,我们必须这样做。”

有统计说,在柏林墙存在的28年岁月里,共有5043人成功越墙逃入西柏林,255人死亡,260人受伤。其中171人是试图越过市中心的混凝土墙丧生的。此外还有约六万人被指控为“企图叛逃”而遭到为期平均十六个月的监禁。一座高3米多的墙,生生在一个城市中心穿过,人为的造成两个世界。89年波兰、匈牙利开始自由化,莱比锡的示威游行,逼迫大言不惭说共产党五十年一百年不倒的昂纳克同志辞职,克伦茨同志乖,作出开放柏林墙关卡的决定,11月9日晚上,一经宣布,有10万东柏林人潮水一样涌入西柏林。

关于偷越柏林墙的故事耳熟能详,惊心动魄。

第一个翻越被打死的人是18岁的彼得·费西特尔,他已经爬到了墙顶,只要再一翻身就到了西德,但东德士兵开枪,当时有西方记者在场。东西德人民都听到了枪声。彼得身中数弹,倒回东德这边,血流如注。这个年轻人不停地呼喊救命,东德士兵不睬,西德那边的军人听到了呼救声,扔过来一个急救包,但彼得无力自救。东德士兵和警察袖手旁观。50分钟后他就死了。西柏林的上千群众亲眼目睹了这悲惨的一幕。西柏林士兵冒险翻身跃墙将彼得抬起来,但彼得已经死亡。死在了冷血的共产东德。

死亡无法阻止人们对自由和民主的向往,人们依然趋之若鹜。有人想另外的办法,比方开重型汽车直接撞墙,当时墙还不是很坚固,撞墙进入西柏林,有14例。但在冲撞时要冒着密集的枪弹,有一例甚为悲壮。一个叫布鲁希克的东德人与同伴用大客车冲撞柏林墙,但是他们的行动被发现,军警向汽车开枪,客车起火燃烧,但车未熄火,加速后一声巨响,柏林墙撞开了一个缺口,整个车进入了西柏林,欢呼的西柏林人拥来,拉开驾驶室门,可是发现布鲁希克浑身枪眼,中弹19颗,已经停止了呼吸。但是在现场录像的镜头回放时,大家看到冲进西柏林的布鲁希克最后抬起了头,他终于看到了西德,然后闭上了眼睛。

还有的是乘热汽球逃亡的。东德很多技术人员专门研究逃亡。1979年某夜,东德这边出现了一个高度为28米的热汽球,东德的探照灯终于发现,向其开枪,但热汽球遽然升空2000多米,逃过一劫。在空中飞行28分钟后,热汽球安全降落,他们看到的是丛林荒草,不知身在何方,还以为是又回到了东德,不敢揭开汽球。是西德军人来揭开的,第一句话告诉他们:“你们自由了!”

这个热汽球的制造者是对空气动力学一无所知的两个东德人。两家的夫妻加上各两个孩子,8个人,只想逃出东德,于是买了许多书籍,学习有关原理,买来大量纺织品,要学会掌控驾驶,做这个热汽球,要有材料学、工程学、物理、化学、力学的知识,竟然将热汽球做成了。

想尽一切办法突破柏林墙,有打地道的,有西德人帮东德人挖地道助逃。西德人从那边挖,挖到一个东德人的卫生间,那家小孩发现了,从地道爬到西德,后来别人问他,他说以为地道那边有野兽的,原来没有,比东德好玩。

还有一个年轻人自作潜水艇,从波罗的海潜入西德,很是轰动,此青年后来在西德成为了科学家。

在分界线上,有楼房,东德人采用跳楼的办法越境。想跳远一些,就必须登高几层。但跳到了西德,人摔死了。每当有人想跳楼越境时,西德人就拉起床单来接。最惨的是一位老太太,想跳又不敢跳,用床单接她的人站了许久,她还是没跳。这时东德的军警破门而入,要抓她,她这时来了勇气,奋身跃下,但拉床单的人已走,她摔死了。

柏林墙确是演绎了这个世界二十世纪末最悲壮最荒诞的一幕,一堵墙无法隔开两个世界,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民主必将战胜独裁。就像肯尼迪在1963年6月25日在柏林墙边的演说说的:“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也非完美,然而世界上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

他说错了,这堵关自己人民的墙,如今在许多地方依然存在,21世纪了,依然有这样形形色色的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悲剧。

这是一个冷雨飕飕的日子,我们来到了思佩尔(也有译施普雷)河畔的柏林墙边。第一眼看到的是一道残存的围墙,不高,跟咱们中国各单位的围墙没什么区别,只是墙顶是圆弧的,防止攀越的。但墙现在成为了“东柏林墙画廊”,一个丑陋的历史遗迹,当然它世界闻名,现在成了各国艺术家渴求的一块画板,不过意义不同,在这堵墙上作画,那可是要名垂青史的。现在一墙难求,中国人还没有谁有这种礼遇。日本人也有了一幅。

一幅画画的是啤酒瓶、面包之类,色彩有凡高风格,构图是抽象派的,很是艳丽,韵律感强。

一幅画就是画一辆东德车从墙里面撞出来。

一幅画画的是拥挤的人头,在两堵墙中间,如洪水滚滚。

有的很抽象,有的很浪漫、时尚,有一幅画画的是个红色的铁窗,两只手扒在铁窗上,一只手伸出胜利手势,但戴的是镣铐,另一端锁着一只鸽子的嘴,鸽子正在飞,脚下吊着一个地雷。寓意深刻;一幅画画的是非人非鸽,蓝色的、红色的、白色的,布满了画面。

一幅画画的全是手,红、白、黑、蓝、灰,这些手印印在墙上,也大约是想推倒这堵墙的意思吧。

一幅画有着中东色彩,抽象人脸,线条极有特色,画面很长——需要说明的是,墙是一块一块的,必须全部布满。

一幅画是个沉思的人头。有一排字,我不认识。

一幅画是画的几个提线木偶,一个木偶倒地,眼里竟流出血来;一幅画是画的一对老夫妻亲吻,在此画前照相留影的人很多。

我们在一个缺口处进去,墙的另一面刷得白惨惨的。我们寻了个无人墙下泉水叮咚了一回。也是对这堵可恶的血腥的柏林墙亵渎了一下。这大概是陈某人最著名的一泡尿了。东德兄弟们,当年墙倒众人推时咱没帮上你们一把,今天也算是以水助推小意思一下吧。有诗曰:柏林墙下一泡尿,东方西方一起臊。呵呵。

吃过中饭后我们即到了胜利柱,也就是柏林胜利女神纪念碑。这个柱子其实是一个建筑,从里面可以到达顶部了望台,俯瞰整个柏林。纪念柱是纪念1864年普鲁士·丹麦战争的胜利而建的。最上面就是胜利女神像,手指法国,是战胜法国之意。它底部有浮雕,顶部内有镶嵌画。

我们去德国国会大厦时,在它的右前方看了一下总理府,就是默克尔办公的地方。是典型的现代风格,总理府99年才从波恩迁来。国会大厦前是一个巨大的草坪。国会大厦为古罗马式建筑,气势沉雄恢弘。它建于1884年至1894年,建筑上有铭文“为了德意志人民”。它就是德意志帝国的象征。1918年魏玛共和国在此成立。1933年2月27日,大厦失火,所谓的“国会纵火案”让希特勒找到了对付反对派的借口,而后让纳粹分子掌权,导致了二次世界大战。但最终苏联的红旗插上了它的顶端——《攻克柏林》的电影结尾就是这个镜头。现在它是国会开会选举和制定法律的地方。90年代中期,它又建了一个透明穹窿圆顶供人参观,如国会开会,参观者在穹顶上可透过透明玻璃看这些议员们开会,绝对开放的,没有任何机密可言。

我们在凄风苦雨中排队进入大厦,这样的政府最高机关是可让人任意进出参观的,不是禁地,因为你是人民,人民最大。只是排队时间太长,安检严格,人忒多,世界各地的人。安检后坐电梯直达楼顶,向下俯瞰是玻璃的,再去后面的穹顶参观。那地方像个四围的城墙,甚为壮观。可惜这天国会不开会,向下看空荡荡的。

出了国会大厦,左边不远就是菩提树大街和勃兰登堡门。菩提树大街因从17世纪始植菩提树而得名。这条林荫道是欧洲最著名的大道,从巴黎广场(因战胜了法国,故名)的勃兰登堡门向东,到称做马克思·恩格斯的宫桥,这里曾是骑士专用道,后来越修越宽。这里的4排菩提树被希特勒所砍,为了战争嘛。后来这里成为了希特勒与盟军的血战之地。大街两边有德国历史博物馆、法西斯受害者纪念堂、国家歌剧院、洪堡大学(马恩二位、海涅、爱因斯坦均毕业于这所大学),勃兰登堡周围还有各国大使馆,如美国、法国、英国等。

勃兰登堡门的后面有一个放有倒扑过来的许多小舢板船的建筑,不知是象征什么,肯定有重大意义。约20米后就是勃兰登堡门,它是德意志和柏林的标志。我认为它比法国的凯旋门更为宽大,设计更为精美。它同样是凯旋门式的城门,以古希腊柱廊式城门为蓝本,纪念普鲁士战胜法国。门顶上是和平女神驾驶驷马战车,气宇轩昂。1806年10月,法国拿破仑占领德国后,将这尊铜像拿回法国,后联军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普鲁士将其索回,重新放上了此顶,雕塑家申克尔在女神的月桂花环中镶置了一个铁十字架和鹰鹫,变成了胜利女神。大门内侧墙有一组很好的浮雕,他们是罗马神话英雄海格力斯、战神玛尔斯、智慧女神、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的保护神米诺娃。但是这地方正是东西柏林墙的所在地,东德将勃兰登堡门圈了进去,包括洪堡大学。分界线亦即现在的美国大使馆,正从中间穿过。这也是一个讽刺和历史笑话。当然现在这里的墙被彻底拆除了,看不到一点分裂的影子。

因为我们要赶到德累斯顿住宿,柏林之行就匆匆结束了,该看的看到了。突然想到有一说:柏林的空气都可以出租。

这儿的空气确实好。但冬天来临了。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这海涅的诗歌名,有点像我们恍恍惚惚看过柏林之后的印象。“……我爱你,/我们要享受现在,/我们喝美酒,吃牡蛎/忘却那黑暗的将来。”

阳光下的柏林一定是很美的,明亮的。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