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陌上香锦蔷薇织
1486800000026

第26章 清昼永 (1)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樽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李清照《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

[存疑篇目]

它从来都是卓尔不群的。纵然如今已是玉瘦,却始终抵不过它孜孜不倦源远流长的肆意香浓。可惜她又错过花期,好时光残落满地。绛色的、白色的花瓣于淡烟软月中凋零。

长江之滨,楚地南天,有楼馆亭台。她举目眺望。梅树琳琅,错落有致,花香浓郁,粉波如海。云水相接,浮蓝若水,碧色连天,天深水远心意长。她蓦地觉着这昼日太清冷太漫长。只身凭倚着雕栏放眼远望,信手卷弄着低垂着的翠色帷帘。她仿佛是画里的,亦是梅中人。此时此地,她与它是如此的和谐统一。闲静里有惆怅。仿佛那一些濒临垂落的花朵会修炼成精。

后来有客拜访。她为他们斟满酒,良友相聚,自当达旦畅饮。这女子是有好酒量的。她之所以与别的任何一个女子都显得有区别,并且殊胜,除了卓绝的才情,芳洁的人格,她性格里的敞荡、利落、狷介更是寻常女子所不具备的。时婉约,时豪饮。这就是李清照的磊落与光明。于是,她利索地收起霖霪情绪,与亲朋纵歌抒怀,水流云断。

醉意阑珊时,她猛然再一次瞥见了它。南边向阳枝头上的梅依旧令她喜爱至极。这春意已渐次阑珊,若不趁着它方开未残攀折供插,它的疏仔冷香怕是稍纵即逝了。切莫等待,徒留冷香枯萎成烟时再惆怅留连。

这不是一首单纯的咏梅词。它有它的弦外之音。李清照这个女子的身体里流淌着一种倔强的血液。若是她要执拗起来,怕是没有人可以赢过她。这一回,她纵然心中有百般惆怅,亦不愿做半分的吐露。她可以绵软如絮,亦能刚硬如铁。不外亲友的面前曝露自己的渺弱。这就是她的道理。

于是这一首《殢人娇》写得极为含蓄。只有她与梅的情意流转,却难能捡拾出她对他的依赖。赵明诚与李清照的感情,盛大时耀眼,静默时又无形无色无味。但就是她们相濡以沫的方式,他们的好时光就是这样静默有时热烈有时的跌宕。

古人赏梅讲究“四贵”:贵曲不贵直,贵疏不贵密,贵梅花之瘦不贵其肥,贵梅花之合而不贵其开。它天然具备一种内敛的、向内收束的美。所以它能她吸进去,完完全全的囚住。她也是心甘情愿。

李清照对梅花亦是情有独钟的。《漱玉词》当中十五首写到梅花的词里就有六首是专门咏梅的。李清照在词作里对梅花意象的塑造融合着她自己在不同的生存时期个体生命的独特体验。对梅花的描述雕刻进了她个人内心跌宕与大时代的变迁的印迹。纵然词婉,那也是可以提炼归纳出来的。

她与梅花之间形成的那一种牵系,亦不是单纯的人花两望的吟咏,而是有了人花两相忘的精神交媾。她将它太多的感情注入了那无情草木当中,使之看上去具备女子的灵动感人。她们是姊妹。她们是灵犀相通的生命整体。

作下这一首《殢人娇》时,李清照已经是经历了大难的人。这样的人都有一种特别的能量,蕴含苦难若烟云,吞吐自如,旁人是绝然看不出她淡然一笑的背后所藏匿起来的暗涌。他们都具备了万事泰定的技法。再不能有挂碍跌宕她表象里的安稳。

词牌《殢人娇》,双调,六十八字。上下阕各六句,各四仄韵。六十六字格、六十四字格亦上下阕各六句,各四仄韵。入词牌《殢人娇》的佳作不多。柳永存《殢人娇》词一首。晏殊六十八字格《殢人娇》存词两首。宋人张扩、张智宗、毛滂和清人陈维崧等亦存有《殢人娇》词。

二月春光,正是杨花满路。那堪更、别离情绪。

罗巾掩泪,任粉痕沾污。争奈向、千留万留不住。

玉酒频倾,宿眉愁聚。空肠断、宝筝弦柱。

人间后会,又不知何处。魂梦里、也须时时飞去。

醉醒中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

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

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李清照《浪淘沙》

[存疑篇目]

天地之间,九五三千。最大的是不是人间帝,而是真情义。小儿女的情肠里有不可掂量的大乾坤。她明白这个太多人不明白的道理。寄生之希望于宋帝不如寄希望于自己内心与这尘世的厚重感情。国不再国,家不再家。但她依然是她。忠爱他,忠爱家,忠爱国的那个扬眉女子。

是夜五更时分,枕冷衾寒。她午夜梦阑,掀起珠帘,见沉沉一片暗天压下来。五更天是夜里最阴寒的时段。有寒凉的夜风,带着泥土气味吹将过来。她心有微澜,任凭这风日里的凄薄之气灌溉。她看上去是如此孤独。女人在深夜看天。这是令人潸然的画面。

如今,再也没有往日携手同上高楼的人了。如此,她亦是无奈的。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他离世已经这么多年,她依然茕茕孑立于这广天广地之间,无所依托。她不是没有过尝试,但是那只给她不曾预计到的羞耻,这始终是她的心疾。但是此刻已无碍。因她知道,再也不会有人可以让她去爱,她亦是再也不能爱了。他带走了她所有的精气和爱情。

曾经,她与他用玉钗斜拨烟炉中火,怕头香烧断。望那炉烟,预卜它年夫妻意志相合,共享天伦,以了此生。而今看来,却是往事尽成空愿,如炉烟飘散,已了无踪迹。

如今,她已寂寂度生,这是她迟到的静默,却是迟早的归属。她再一次回头望那一些光阴,雨润烟浓的建康生涯,那一些情愫也是图腾,溶在一江春水里流转。她在情意外,情意在她身。他离世时,记得自己当时的声泪俱下的猝然失控,但这并不表示此刻的安宁里有对往事的遗忘。往事随征鸿,非是遗忘,她是在用更沉默但却更深刻有力的方式来记得。

此词当中那一句“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的背后是有掌故的。“记得玉钗斜拨火”,本是写闺中夫妻的旖旎互动,但因接了“宝篆”一词,那么理解的时候就不可如此单调草率了。旧时“宝篆”有两层意思。第一层的意思是说香炉之中的炉烟升起时曲折回环状隐隐如若古篆字体。第二层的意思是指代古代道书、秘籍,因其都是用古篆字体书写,所以此类道书、秘籍被称作“宝篆”。

唐诗人王勃在他的《乾元殿颂·序》中有这样一段话:“灵爻密发,八方昭大有之和;宝篆潜开,六合启同人之会。”其中所写到的“大有”、“同人”都是《周易》当中的卦名。“大有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十四卦。上上卦。其意曰“火天大有顺天依时”。象曰:“砍树摸雀作事牢,是非口舌自然消,婚姻合伙来费力,若问走失未逃脱。”“同人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第三卦。中上卦。其意曰“天火同人上下和同”。象曰:“心中有事犯猜疑,谋望从前不着实,幸遇明人来指引,诸般忧闷自消之。”

由此可见,李清照于此处写“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并非但是为了来描述陈年的闺中旖旎,而是来表达夫妻未能白头偕老之憾。两个人若是感情尽时断开关联,如同生之老死。是最让人羡的。情意久长命寿不让,就如同生之英年早逝。势必让人为止叹惋喟然。

“一江春浪醉醒中”句是化用李后主《虞美人》一词那句广为人知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意。愁如春浪,融入江水,化作绵绵往生里的记忆线索。她只是寻着它去回顾,但是内心已被光阴淘洗得稳重如山。整首词的气质是哀婉的,如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说“凄绝不忍卒读”,但是它又自有淡定清却之风,是那种被时间淘练出的微妙的气场。

赵明诚于建炎三年病逝建康之后李清照大病一场。是年冬,又因“玉壶颁金”的纠葛,奔赴到越州外廷投献家中文物。此后因虏势日逼,她随御舟逃难长江之中,欲渡江避难。有学者认为这一首《浪淘沙》词大约作于这一个时期。此观点是不无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