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陌上香锦蔷薇织
1486800000004

第4章 波浩渺 (2)

侯孝琼教授曾评说这首词道:“写闺中春怨,以不语语之,又借无心之云,细风、疏雨、微阴淡化,雅化,微微逗露。这种婉曲、蕴藉的传情方式,是符合传统诗歌的审美情趣的。”沈际飞本《草堂诗余》说到这首词时用的那一句“淡语中致语”真是精准妥帖。

此词常误作周邦彦的词。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少年时性情疏散。喜读书,且不遗余力。精通音律,作下不少新词调。格律谨严,言辞精雅曲丽。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词多写闺情之致羁旅之思,亦有咏物之作。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曾从《片玉集》里摘下一首《浣溪沙》词印制成书签放在赠予友人的书籍里。而周邦彦的那一首《浣溪沙》比李清照这一首意境更大气、情意更质朴,读来更让人赞喜。他没有女儿家浓软的心思,他有的只是一个沉健的男子应当具备的厚重乡情。这是为人最纯善的素质。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他登高远望,无尘埃障目,无浮翳蔽天。仿佛他一眼便能洞穿那清旷天地之间的虚妄。这一刻,他便如同那碧色摇曳的连天芳草,生姿萧索。劝君莫上最高梯,只因那“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离了乡,离了母,游子心头那最后的以前牵绊在这一刻被凝成一束光穿透了他的胸膛。他清清楚楚地看见了自己孱弱的内心里如若杜鹃啼血一般的哀伤。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这光阴就像是一场充满讽刺意味的哲学游戏,一点一点吸干掉身体里的血水。清醒回往之时却发现来路早被蒿草埋。回不去了。

旧时人心质朴,背井离乡的旧日必定成为生命里十分沉重的一道垭口。独自踟蹰在异地他乡必要担当心里的大痛。那是血脉里割不断的牵绊,是至死不渝的一种情念。而周邦彦更是情意中人,他无法也不愿意乔装出一身潇洒。向世人说出一句婉绝流连的“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周邦彦所流露的也应当是这样一种温文尔雅的绵绵情意。

而我以为,也只有如同周邦彦一般内心深情沉健的男人才是李清照所期待的。

隐花钿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李清照《浣溪沙》

时至暮春。闺中风暖,陌上草熏。她着一身绿衣裳,脚踩一双青莲紫的软缎绣鞋,缀着淡雅的皱菊纹路和一圈玉如意的花边,头枕玉臂欹枕凝神,沉寂于半梦半醒之间。时间在双目的一张一合里消耗殆尽。此时闺房里的香料已经燃尽,惟剩轻烟袅袅而起。她恍然之间如梦初醒。望那窗外春光明雅茜丽,自己却神散于那沉香、花钿、山枕之中。身心两异,惶忧不已。

但见屋外女妇喧喧笑语,斗草乐活,而那海燕此时却是经春未归。她将窗外的一草一木,别人的一颦一笑记在心里,仿佛要将它们烙刻下来轻薄自己的寂寞。寂寞是一种病。少女的寂寞虽忧伤却不寒,那是一种带着温暖的希望。纵使她仍旧带着小女孩的惊慌,纵使她的双足仍旧绊在往事的门槛里,但她那一张眺望的脸却早已探出了门外。

关于词里说到的那个叫做“斗草”的游戏曾在读书的时候读到过相关介绍的段落,至今印象深刻。“斗草”,南北朝时称“踏百草”,由此开始盛行此俗。到了唐代被称作称“斗草”或者“斗百草”。它原来是端午节的一项娱乐习俗,南朝梁国的宗懔曾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年华记丽》亦有“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的话。后来这项风俗被推广,不再拘于端午这一日。

“斗草”的游戏分为“武斗”和“文斗”,多为妇女孩童所喜。“武斗”是以草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而“文斗”就是对花草名。女孩子采来百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是赢家。这样的游戏是需要智慧与才华的乐活。

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个人,满园玩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里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豆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豆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个剪儿一个花儿叫做‘兰’,一个剪儿几个花儿叫做‘蕙’。上下结花的为‘兄弟蕙’,并头结花的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夫妻蕙’?”

这是《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里的一段。说的是贾宝玉生日那天,众姐妹们安席饮酒做诗之时各屋的丫头也随着主子自己取乐,几个丫头便各自采了些花草,斗草取乐。之外,晏几道的那一首《临江仙》也曾写到“斗草”。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李清照写的是孤独,但这一首《临江仙》不是。它的情意所在藏于时光深处记忆里面,与她初见于斗草阶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个女人期许未至的爱,终有一天要成为一个男人记忆里面的一副花鸟仕女图,而不知梦里花落多少。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又都不愿意去懂。李清照尚未拥有,而晏几道早已失去。这是晏小山的哀伤,却是李清照的渴念。

李清照在新蕾初绽的这一刻对爱寄予了最饱满的热望。她并不是嗜爱成瘾的女子,她清楚自己要的并不多,于是她懂得为之倾付所有,不遗余力。这是一个或漫长或短暂的等待,是一场猜不透结局的赌博。但是人人甘愿,哪怕覆水难收。几家欢喜几家愁,李清照知道自己的能量,她令时光成为她的辅佐。她的忧愁和孤独也成了她奉上的赌注。

旧时女子婚嫁之时必当需要尊崇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则在李清照这里遭到贬值。她的等待是一种自主选择与筛选的过程。她将得到她需要的、适合她的,那一个实力与自己想当的对手。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她是对的,她遇到了那个叫做赵明诚的男子,那个爱情里最好的对手。

李清照这一首《浣溪沙》情意细腻婉转,笔触也含蓄优雅。吟在口中,仿佛于幽深巷弄里忽逢一地阑珊落花。那一种情趣并不是文字可以描述生动的,它存在于吟颂时吟颂后的心里面,积蓄酝酿,然后散发出沁入骨血的清香,带着词人对爱的渴念里的淡淡忧伤。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