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真经
通常来说,由于男孩的年纪小,心智尚不成熟,再加上父母的骄纵溺爱或者教育方式的不恰当,导致他们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变得任性、专横。面对这种情况,父母最好寻找正确的方法来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子默今年10岁,是一个非常任性的小男孩。在家里,爸爸妈妈什么事都要依着他,要不然他就会没完没了地吵闹下去。因为每天长时间看电视,子默的眼睛有些近视,妈妈劝他要多休息少看电视,他随口就说:“我想看就看,你们不用管!”
前两天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做好饭后,让爸爸和客人先吃,告诉子默晚点再吃。这下子默不高兴了,当着客人的面就摔了筷子,气得妈妈直跺脚:“你这孩子太任性了,真是快把我气死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的年纪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对很多事情都缺乏判断能力,所以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任性。当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用哭闹、摔东西、在地上打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要求。
尽管任性在某种程度上是男孩的普遍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放纵他的话,很可能对男孩的性格造成消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长大后事业的成功,因为一个任性的人往往把自己放在中心位置,很难和他人进行友好的合作和协商。
一般来说,男孩骄纵任性的性格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第一,父母过分的娇惯和迁就。在很多家庭中,父母都把孩子放在中心位置,当自己的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父母也不忍心拒绝,而是放任、迁就他。慢慢地,孩子就会形成骄纵任性的心理以及行为定式。
第二,孩子对他人的模仿。当几个孩子在一起时,如果其中一个孩子出现了任性的表现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其他孩子就会进行模仿。
第三,父母对孩子不尊重,粗暴地对待孩子。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非常高,孩子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慢慢地,孩子心中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变得任性起来。还有些父母动不动就斥责自己的孩子,孩子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从而产生任性、对抗的行为。
世界上没有父母喜欢骄纵、任性的“小皇帝”,但是当你已经有了一个任性的“小男子汉”时,应该采取哪些正确有效的方法帮助他纠正这种坏习惯呢?
方法一:教育男孩分清是非
妈妈带5岁的儿子去超市买东西,看到一个小男孩因为爸爸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正趴在地上打滚。妈妈对儿子说:“好孩子不应该骄纵任性,你看这个小男孩又哭又闹,大家都在看他,多不好啊!”
很多时候,孩子的骄纵任性是和其他同伴学来的。当他们看到同伴用哭闹的方式逼迫爸爸妈妈满足了自己的要求,他们也会使用同样的方法。所以,我们应该让男孩分清是非,并对任性产生一种排斥的心理,这样,他们就不会模仿自己的同伴了。
方法二:不要过分迁就孩子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在中国人心目中,男孩是家里的“香火”,是父母最为看重的家庭成员,所以有些父母会更喜欢儿子,也更会迁就和娇惯自己的“宝贝蛋”,即使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答应下来。正是这种无原则的迁就,让孩子形成骄纵任性的心理以及行为定式。
在和儿子相处时,父母应该与他订立一个“约法三章”:当儿子有了某种要求时,应该和父母讲明理由,而不是用哭闹的方式逼父母“就范”。如果儿子不同意父母的意见,可以和父母进行讨论,也可以请其他家庭成员发表意见,但是不能发脾气、耍小性子。
方法三:不要让孩子感觉有“靠山”
5岁的嘉佑看到同伴在吃口香糖,也让爸爸买给自己。爸爸说:“口香糖不适合小孩子吃,爸爸不能给你买。”嘉佑一看爸爸拒绝了自己的要求,马上趴在地上打起滚来。看到儿子如此的任性,爸爸也生气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任性,快点儿起来!”因为听到了嘉佑的哭声,爷爷奶奶赶忙过来,非常心疼地扶起孙子,安慰嘉佑说:“我的宝贝孙子想买什么?爷爷奶奶给你买。”爷爷还有些生气地对爸爸说:“你说你这么大人了跟孩子怄什么气,真是的。”
当孩子受到批评时,往往有人偏袒他们。有时候是爸爸批评妈妈护着,有时候是爸爸妈妈批评爷爷奶奶护着。久而久之,男孩感觉自己有了“靠山”,就会越来越任性。因此父母批评孩子时,谁也不能偏袒、干涉,即使双方意见不统一,也应该避开孩子去商量。
方法四:让孩子多和他人交流
随着居住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现在很多孩子生活在高楼里面,没有什么机会和他人进行交流。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让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骄纵任性的个性。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学会和他人如何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