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王牌武器大全集
14869700000012

第12章 坦克

Tank

坦克一词是英语“tank”的音译,原意是储存液体或气体的容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役前,英军为了保密而取了这个名字。坦克由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通信系统、防护系统、电器设备和其他特种设备构成。作为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坦克主要用于和敌方的装甲车、坦克作战,以及摧毁野战工事和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坦克的武器包括坦克炮、机枪和弹药。坦克炮是坦克的主武器,一般为线状或滑膛加农炮,主口径一般在105毫米~125毫米。坦克机枪是坦克的辅助武器,通常分为并列机枪和高射机枪,用来消灭近距离的敌人和低空目标。坦克炮使用的炮弹有穿甲弹、破甲弹、榴弹、碎甲弹等几种。许多军事家认为坦克存在的价值,在于它有让操作人员和武器保持安全的装甲,而不在于它的机动性和杀伤力。与一战时那种5毫米~16毫米的钢板装甲不同,现代坦克装甲的性能有了大大的飞跃,如复合装甲的硬度是普通钢的3倍,贫铀装甲的硬度是普通钢的5倍等,钢、陶瓷、合金和塑胶等原料都被应用到了坦克的装甲上。

“马克”I型坦克

性能数据

全车长:8.1米

全车宽:4.2米

战斗全重:28吨

武器系统:2挺机枪

装甲厚度:12毫米

乘员:8人

“马克”I型坦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投入实战的坦克。这种外形怪异的装甲武器一出现在战场上,就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传统的阵地壕沟战变成了无聊的游戏,也将人类彻底带入了一个机械化战争的时代。“马克”I型坦克并不是某个兵工厂的杰作,而只是源于一个战地记者的灵光一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叫埃文顿的英国战地记者在前线目睹了英法联军的士兵在德军的机枪火力下成排成连地倒下,于是他向英国军方提议在拖拉机上安装钢甲和机枪,使之成为能抵御机枪火力的进攻型武器,这个创意直接导致了“马克”I型坦克的出世。

“马克”I型坦克的外形呈菱形,两条履带从车顶绕过车厢,车体后部有一对转向轮。尽管“马克”I型坦克的这种古怪外表已经很难从现代坦克身上得以体现,但它的确能很好地克服一战中让所有步兵头疼的铁丝网和壕沟等障碍物,实现局部战场上的有效突击。“马克”I型坦克的标准乘员数为8人,具体分工为驾驶员一名,机械手两名,炮弹装填手两名,射手两名,车长一名。尽管在现代坦克驾驶员看来,“马克”I型的驾驶舱简直就是拥挤的代名词,但它这种分工负责的乘员体制还是相当科学的。至今,各国坦克的乘员组仍然在采用驾驶员-车长-炮长-装填手(安装自动装弹机的除外)的人员模式。“马克”I型坦克分“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两门57毫米火炮和四挺机枪,而“雌性”则只装有五挺机枪。这种火力强度在当时已接近于一个步兵连,防御一方除了也使用坦克还击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抵御办法。

“马克”I型坦克的重量达到了27吨,这使得面对它的德国士兵除了要面对凶猛的火力打击外,还得忍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英军在“马克”I型坦克的车体上围上了6毫米~12毫米的钢板,足以抵御德军的各种步兵武器的打击。尽管战争后期德国人研制了反坦克枪,可仍在加厚了装甲的“马克”I型坦克面前无能为力。1916年9月15日,英军将60辆“马克”I型坦克投入到了索姆河战役中,当9辆“马克”I型坦克冲到德军战壕前时,德军士兵被这种机枪都打不穿的怪物吓得落荒而逃。这一天,英军的21个步兵师在坦克的支援下,向前推进了4千米~5千米,而在以前这个战果至少要消耗数千吨的炮弹,牺牲几万名士兵的生命才能取得。

“雷诺”FT-17坦克

性能数据

全车长:5米

全车宽:1.75米

乘员:2人

武器系统:37毫米坦克炮

“雷诺”FT-17坦克是法国在一战后期研制的一种轻型坦克,它是最早采用旋转炮塔和弹性悬挂装置的坦克,为现代坦克奠定了基本的结构特征。1917年9月,第一批“雷诺”FT-17坦克出厂,1918年3月正式开始装备法军。FT-17坦克最能体现它独创性思路的就是它的旋转式炮塔。在FT-17坦克出现之前,各国坦克都采用了“马克”I型坦克的布局——在车体两侧固定地布置武器。这种结构造成作战时只有一侧火力可以迎敌,其他武器处于闲置状态。而FT-17坦克虽然只有一门火炮或机枪,但却可以随着旋转的炮塔向四面八方射击,这一设计也很快被各国坦克所效仿。

FT-17坦克的主要武器为一门37毫米火炮或一挺1914型8毫米机枪。根据法国陆军的观点,坦克的主要用途是克服壕沟、铁丝网等障碍物,引导步兵冲锋,消灭敌方的机枪火力点和中等强度的防御支撑点,而不是用来和敌方坦克进行对抗,因此,8毫米机枪和37毫米短管榴弹炮已足够应付战场局面了。FT-17坦克的机动性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以“马克”I型坦克为代表的菱形坦克虽然跨越壕沟的能力十分出色,但过于笨重的体形使得它的机动性能受到了太大的限制。FT-17坦克不仅转向灵活,而且可以爬上45°的斜坡,这比现代坦克30°~35°的爬坡度还要大很多。由于法国军方对FT-17坦克装甲的要求仅仅停留在可以抵御步兵武器上,所以FT-17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只有22毫米,最薄弱处仅为6毫米。虽然这种程度的防御在一战中是完全够用的,但在二战中FT-17坦克的装甲在德军III号坦克的50毫米火炮面前“柔软”得就像“蛋糕上的奶油”。

1918年5月,FT-17坦克首次投入了使用,参加了一战中著名的雷斯森林防御战。一战结束后,FT-17坦克还参加了苏联的国内战争和西班牙内战。FT-17坦克保持着一项令人惊叹的优点——它的备弹量极其充足。FT-17坦克车内可携带的37毫米榴弹炮的炮弹数达到了240枚,是现代主战坦克的6倍,而8毫米机枪的备弹量也达到了4800发之多,令射手可以没有任何顾及地向所有可疑目标开火。

闪击英雄——PzkpfwIII型坦克性能数据装甲厚度:15毫米~50毫米战斗全重:22吨乘员:5人武器系统:1门50毫米坦克炮2挺MG34机枪PzkpfwIII型坦克是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研制的一种中型坦克。尽管和其他二战中的优秀坦克相比,PzkpfwIII型坦克的火力不足,装甲薄弱,但它突出的机动性能还是让它成了二战初期能左右战场局势的有力武器。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在PzkpfwIII型坦克的设计之初就提出了,坦克的主要使用方式就是实施快速集群突击,因此坦克三大性能的排序应该是机动力、火力、防护力。PzkpfwIII型坦克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它的最高速度达到了40千米/时,在二战初期的坦克中是最快的。此外,PzkpfwIII型坦克还是德军第一种装备了车内对讲系统的坦克。由于二战时坦克的内部工作环境远不如现代,空间狭小,噪声奇大,坦克车内部成员间说话都需要扯着嗓子大喊,严重影响了坦克的战斗力。安装了车内对讲系统后,PzkpfwIII型坦克的车内指挥、战斗协调变得十分容易。

PzkpfwIII型坦克最初安装的是一门37毫米火炮,在“闪击”波兰的战斗中,这种火炮勉强够用。而到进行“巴巴罗莎计划”入侵苏联时,37毫米的火炮根本无法对苏军的T-34坦克构成威胁。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德国人开始为PzkpfwIII型坦克安装50毫米的火炮,勉强可以在500米的距离上击穿T-34的前装甲。尽管PzkpfwIII型坦克火炮威力明显不足,但这也造就了PzkpfwIII型坦克在载弹量上的巨大优点。采用37毫米火炮时,PzkpfwIII型坦克的主炮载弹量为120发,即使是换成50毫米火炮后仍然可携带100发左右。如此大的载弹量提高了德军装甲部队实施大纵深突击的能力,减轻了对后勤补给的依赖。

PzkpfwIII型坦克最初的设计全重只有15吨,为了尽可能地达到这一指标,设计者只好采取了减少装甲厚度的做法。最初的PzkpfwIII型坦克的装甲厚度只有5毫米~15毫米,定型生产时也不过30毫米,仅能抵御反坦克枪和机枪的打击。实战中,PzkpfwIII型坦克一旦与苏军的T-34坦克遭遇,忐忑的德国坦克手只有加速缩短距离,争取在近程混战中占得先机。

红色卫兵——T-34坦克

性能数据(T-34/76A型)

全车长:5.92米

战斗全重:25.3吨

乘员:4人

最大公路速度:50千米/时

武器系统:1门76.2毫米坦克炮

2挺7.62毫米机枪

T-34坦克是二战中最优秀、最有影响的坦克之一,它是苏联唯一一种可以有效对抗德国装甲兵的坦克。从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再到柏林,T-34坦克几乎是无处不在,可以说苏军在苏德战场上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T-34坦克的胜利。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军方一直打算用新研制的107毫米火炮替代T-34坦克上的76.2毫米火炮。可战争的突然爆发打乱了这一计划,同时苏军指挥官从士兵那里了解到德军当时的PzkpfwIII型坦克并非坚不可摧,自己的76.2毫米坦克炮可以轻松地打穿德军PzkpfwIII型坦克50毫米的前装甲,于是苏联中止了换装107毫米火炮的计划。

T-34的炮塔设计得十分低矮,这一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减少了坦克被发现和被击中的概率,提高了生存能力。但凡事有利必有弊,矮小的炮塔也限制了火炮和机枪的射击角度,无法对突击到近距离的敌人步兵进行打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期生产的T-34全部在炮塔侧面开了观察孔和射击孔,以对付逼近的敌人步兵。T-34坦克的装甲由3种不同厚度的钢板焊接而成:车首用的是45毫米钢板,车后部是40毫米钢板,车顶用的是20毫米钢板。需要指出的是设计人员将车首的装甲设计成了60度倾角,让45毫米钢板具备了75毫米钢板的防御能力。1941年~1942年,德国的37毫米反坦克炮和PzkpfwIII型坦克的50毫米坦克炮都对这种倾斜装甲无可奈何。

因为物资紧张和工人不足(德军进攻的头三个月里,苏联3/4的铁矿、煤炭工业被切断),战时的T-34坦克生产被大幅度简化。比如T-34坦克的F-34型76.2毫米火炮由原来的861个零件被简化到了614个,生产一辆坦克的成本也由26万卢布降低到了19万卢布。这种不影响坦克性能的简化生产,让苏军的坦克数量在1943年超过了德国2倍。1943年7月12日,德国党卫队第2装甲军和苏军的第5近卫坦克军在库尔斯克遭遇了。尽管苏军的T-34坦克在火炮和装甲防御上都逊色于德军的“虎”I坦克和“黑豹”坦克,但英勇机智的苏军坦克手灵活地运动到了德国坦克的射击死角,从德国人的侧后发起攻击。弹药打光了,就直接用自己的坦克撞击敌人,最终苏军赢得了这场坦克会战的胜利。

永远的猛虎——PzkpfwVI“虎”I坦克性能数据全车长:8.45米战斗全重:56吨乘员:5人武器系统:1门88毫米坦克炮3挺7.92毫米机枪PzkpfwVI“虎”I坦克是德国亨舍尔公司在二战期间研制的一种重型坦克,它是为了对付苏联强大的T-34坦克而设计的。“虎”I坦克拥有着结实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尽管它在整个二战中只生产了1300多辆,但它带给战争双方的震撼却是任何一种武器都无法比拟的。1942年4月19日,德国保时捷公司和亨舍尔公司的工程师分别将自己研制的“虎”式原型车开往元首大本营接受挑选。本来,希特勒非常想选择保时捷公司生产的样车,可在他坐着“保时捷虎”兜风时,这辆样车却不争气地抛锚了,工程师修了一个钟头也未见好转。恼火的希特勒最终认可了亨舍尔公司的样车,这也让“虎”I坦克正式地投入了的生产。

“虎”I坦克最强的部位是它的正面装甲,厚度达到了102毫米。1943年4月末,苏军对一辆缴获的“虎”I坦克进行了大量射击试验,最后发现只有85毫米高射炮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勉强打穿“虎”I坦克的正面装甲。“虎”I坦克的侧后装甲略薄些,但也达到了82毫米,也足以抗衡美国和苏联75毫米火炮的打击。能给“虎”I坦克造成致命打击的88毫米坦克炮源于同类型的高射炮,不但威力巨大而且精度也很高。稍加训练的坦克手在试验射击时,对1000米距离上的2米×2.5米的目标均可达到85%的首发命中率。1944年7月,德国第506大队的魏克尔上校驾驶一辆“虎”I坦克在3990米的距离上直接将一辆苏军T-34坦克的炮塔炸飞。

和现代坦克只有14个左右的负重轮不同,“虎”I坦克采用了重叠负重轮的设计。早期的“虎”I坦克居然有48个负重轮,晚期的也有32个,这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在寒冷的东线,负重轮之间很容易混杂泥土和冰雪,冻固后严重影响车辆的行走;第二,过多的负重轮让维修底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这都影响了“虎”I的机动性能。抛开“虎”I坦克的性能不谈,单就它的制作工艺来说也是二战坦克中的精品。所有部件都坚固而密合,外表光滑且钢板焊接得更加紧密,连英国将军蒙哥马利也对缴获的“虎”I坦克赞不绝口。当然,如此注重质量必然是以牺牲产量为代价的,每辆“虎”I坦克的制造需要耗费30万个工时,这相当于生产2辆“黑豹”坦克或3架BF-109战斗机的时间。二战后期,盟军摸索出了一套对付“虎”I坦克的办法。先以三四辆“谢尔曼”坦克在前方佯攻,接着装备了95毫米火炮的“克伦威尔”坦克在4000米范围外猛轰,争取将“虎”打残,另有四五辆“谢尔曼”坦克从两侧迂回攻击“虎”I防御较弱的侧后装甲。总之,绝对的数量优势和两侧偷袭已经成了盟军对付“虎”I坦克的唯一办法。

“谢里登”M551轻型坦克

性能数据

生产商:美国通用动力公司

乘员:4人

战斗全重:15.8吨

公路最大速度:70千米/时

公路最大行程:660千米

武器系统:1门152毫米火炮

1挺12.7毫米机枪

1挺7.62毫米机枪

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验,1967年开始正式装备美军装甲部队。1966年~1970年,美国总共生产该型坦克1700多辆,主要供装甲兵侦察部队和空降师使用,同时也在多兵种作战时为主战坦克不能展开的地区提供火力支援。

作为美军侦察部队的主要装备,M551轻型坦克在美军的装甲武器中并没有扮演什么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没有获得什么比较大的成绩。相反,M551坦克装甲薄弱(只能抵御40毫米火炮的打击)、车体较高、火炮不稳定的特点却一直被士兵所诟病。目前,美军装甲部队已经用更先进的M2、M3装甲侦察车替代了M551坦克。海湾战争前夕,美军82空降师被部署在科威特边境,监视伊军动向。在一次侦察活动中,一辆M551坦克奉命到前沿阵地侦察情况。可由于车长的粗心大意,竟然闯进了伊拉克装甲部队的阵地内。美军坦克手一看情况不妙,连忙掉转车头撤退。伊军坦克手可能是想抓俘虏,也没有开炮,一直在后面紧紧地追赶。最终,M551坦克在速度上的优势让它安全撤回了基地。

M60A3坦克

性能数据

乘员:4人

战斗全重:52.6吨

公路最大速度:48.2千米/时

公路最大行程:480千米

装甲厚度:120毫米(最大)

武器系统:1门105毫米火炮

1挺7.62毫米机枪

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M60A3坦克是美国M-60坦克系列中生产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型号,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它是美国陆军的主力装备,参加过多次局部战争。M60A3坦克的越野速度很慢,平均每小时只有35千米左右。此外,M60A3坦克外形高大,很容易被敌方炮火击中。

1982年,以色列突袭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期间,巴解武装人员经常是匍匐着接近M60A3坦克,然后在坦克视线死角处投出反坦克手雷和燃烧汽油瓶,这给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为了扭转巷战中的被动局面,以色列将所有M60A3坦克的炮塔全部改成可旋转式,以便能及时发现偷袭的敌人。1973年10月8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第三天,以色列出动了装备有120辆M60A3坦克的190装甲旅去破坏战略要地菲尔丹大桥。埃及第2步兵师得到消息后,将190旅诱进了自己的埋伏圈,仅用25分钟就摧毁了85辆M60A3坦克,缴获了20多辆,这一天也成了以色列陆军和M60A3坦克最痛苦的日子。

五星上将——M1系列“艾布拉姆斯”坦克性能数据(M1A2型)

生产商:美国通用动力公司

乘员:4人

全车长:9.83米

全车宽:3.657米

战斗全重:63吨(满载弹药)

公路最大速度:67.6千米/时

公路最大行程:465千米

武器系统:1门120毫米滑膛炮

1挺7.62毫米M240并列机枪

1挺12.7毫米M2高射机枪

榜上有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两国是当之无愧的坦克生产大国,像“红色卫兵”T-34中型坦克和“末日金刚”虎王重型坦克都是那个时代的传奇。和苏德两国相比,美军在二战中使用的坦克就显得相形见绌,美军的M4型坦克甚至还得到过“易燃打火机”的戏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传统的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的划分日益模糊,主战坦克的大时代来临了。一心追赶潮流的美国连续生产了M48和M60两代坦克,却始终距离世界最高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1971年,痛下决心的美国陆军和通用动力公司、克莱斯勒公司联合启动了代号为“XM1”的新型坦克研制计划。十年磨一剑,1981年2月,美国陆军对坦克样车进行了验收,最终决定生产7000辆M1坦克,并以二战中美国装甲部队的传奇人物艾布拉姆斯将军的名字为其命名,一款在未来20年内称雄坦克排行榜的主战坦克就此出世。作为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的开山之作,M1系列坦克刚一装备美军就获得了如潮好评。五角大楼将它和M2步兵战车、“爱国者”防空导弹、“阿帕奇”武装直升机、M270自行火箭炮并称为美国陆军的“五大金刚”。M1系列坦克采用了许多在今天仍然算得上一流的先进技术:它是第一种装备了1500马力燃气轮机的主战坦克,它是最早加装贫铀装甲的第三代坦克,它是最早加装信息化作战系统的坦克……在1999年到2001年的3年间,著名的DMS国际武器评测小组都将M1坦克的最新型——M1A2Sep型排在了世界坦克排行榜的第二名,仅次于德国的“豹”2A6型坦克。

M1系列坦克原本计划装备一门105毫米线膛炮,可为了和苏制T-72坦克抗衡,最终换装了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120毫米M256型滑膛炮。M1系列坦克可以发射装有贫铀弹芯的脱壳穿甲弹,这种穿甲弹其实就是一根细金属杆(通常是贫铀制成),一端是尖头,另一端是稳定尾翼。由于弹芯细长,可以将动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着弹面上并使之爆发出来。它一旦击中坦克,弹芯就会钻入坦克内部,高温金属碎片会四散飞溅,杀伤坦克内的所有人和物。在海湾战争中,一辆M1A1型坦克在1500米的距离上用一枚穿甲弹击毁了隐蔽在1.5米厚沙墙后面的T-72坦克,另一辆M1A1甚至在2000米距离上以一枚穿甲弹连续击穿了两辆T-72坦克。除了火力超强外,M1系列坦克还装有先进的弹道计算机和全景热成像仪,在能见度100米的情况下识别目标的距离达到了3000米,从发现敌人到首发命中只需要6.2秒的时间。M1系列坦克还可以通过车载信息系统和直升机、前沿炮兵保持联系,车长不但可以掌握友军的准确位置,彼此还能传输地图、共享敌方的信息,战斗效能几乎相当于其他坦克的两倍。

防御与机动

M1系列坦克的防护力同样优秀,它的车体前部和坦克炮塔附近装有两层钢装甲和一层陶瓷装甲。最外层的钢装甲硬度极高,可以极大地消耗穿甲弹的动能;中间的陶瓷装甲使穿甲弹产生的金属射流发生偏转或分散,吸收大部分的热量,减弱高强度的物理冲击;最内层的钢装甲则进一步吸收残余的动能。这种类似于“钢铁三明治”的装甲防御让M1系列坦克成为了世界上防护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一共击毁了1300多辆伊军坦克,而美军出动的1956辆M1A1型坦克只损失了9辆,其中只有一辆被彻底摧毁。此外,M1系列坦克在设计时就将弹药舱和乘员舱分开,即使弹药舱被击中或燃烧,也不会直接危及乘员的生命,这也是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一个普遍的设计思路。

M1系列坦克的发动机是一台1500马力的燃气轮机,这颗动力十足的心脏让M1系列坦克从静止状态加速到32千米/时只需要7秒,公路最大时速更是达到67.5千米,堪称坦克家族的“法拉利跑车”。不过有利就有弊,这台燃气轮机的耗油量也相当于普通坦克柴油发动机的1.5倍。M1坦克在全速行驶时每小时耗油254升,即便是发动机空转不行驶,每小时也要耗油45升,恐怕也只有财大气粗、后勤补给能力超强的美国才能装备这样的“油老虎”。

凭借简洁大方的外观、先进的电子信息系统、无比优良的防御性能和强大无比的攻击火力,M1系列坦克成为了第三代主战坦克中的佼佼者。虽然它还算不上战无不胜,但它确实是一种在地面突击中战斗力惊人的致命武器。

永远的豹——“豹”2系列主战坦克

性能数据(“豹”2A5型)

生产商: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

乘员:4人

全车长:7.69米

全车宽:3.70米

战斗全重:55.1吨(满载弹药)

公路最大速度:72千米/时

公路最大行程:550千米

武器系统:1门120毫米L55型滑膛炮2挺7.62毫米MG3并列机枪德国血统每一个喜爱坦克装甲车辆的军事迷对“豹”2系列坦克都不会陌生,这种著名的坦克在坦克界中的地位如同“老虎”伍兹在高尔夫界、迈克尔·乔丹在篮球界中一样。它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一直牢牢占据着坦克排行榜第一的位置。按照中国武侠小说的说法,“豹”2系列坦克就是坦克家族中的“天下第一高手”独孤求败。

“豹”2坦克的设计工作开始于冷战最激烈的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苏两国在欧洲剑拔弩张,装备有5万多辆坦克的苏军装甲部队更是让北约各国忧心不已。为了能和苏联的T-62、T-64和T-72等坦克相抗衡,北约各国纷纷开始了自己的新一代坦克制造计划,其中德国和美国联手进行了代号为“MBT-70”的坦克研究计划。然而这次合作注定是镜花水月,性格严谨的德国人和崇拜新技术的美国人在设计思路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双方最终分道扬镳。美国人在MBT-70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M1系列坦克,德国人则发展出了“豹”2系列坦克。两种顶尖的坦克居然出身于同一个失败的计划,这也算坦克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了。

1977年,第一辆“豹”2A1型坦克接受了德国国防军的验收,军方对坦克的各种性能十分满意,最终决定采购1800辆,“豹”2系列坦克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在“豹”2系列坦克之前,几乎所有的主战坦克在火力、防御力和机动力三大要素上都无法做到兼顾,比如英国的“奇伏坦”坦克在火力和防御上都算得上一流,但机动能力却和二战时期的老式坦克相差无几;法国的AMX30坦克机动能力数一数二,但脆弱的装甲却连105毫米坦克炮都无法抵御。正是在“豹”2系列坦克出世之后,设计师们才发现三大要素居然能这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德国的军事工业大国地位也再次得以确立。

“豹”2系列坦克装备有一门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120毫米滑膛炮。在此之前,西方坦克炮的通用口径都是105毫米,就连M1系列坦克一开始也是沿用105毫米坦克炮,“豹”2出世后才引进了120毫米坦克炮。这款经典的坦克炮在1980年之后一直是西方最流行的坦克炮,它不但威力巨大,可以击穿900毫米的均质钢甲,还拥有极佳的可靠性。2000年5月,在加拿大举行的“陆军杯”坦克射击大赛中,“豹”2A6型坦克最新装备的L55型120毫米坦克炮使用DM13型脱壳穿甲弹打出了击穿均质钢甲1040毫米的世界纪录,堪称第三代坦克中的“火力之王”。“豹”2系列坦克还装有先进的激光测距仪和全景热成像仪,车长和炮长可以同时进行搜索和开火的战术动作,实现先敌开火和准确打击。

防御至上

在重视打击能力的同时,“豹”2系列坦克的设计师也非常重视防御性能。车体前端和炮塔处采用了先进的复合装甲,中远距离上足以抵挡苏制125毫米坦克炮的打击。在车体两侧还装有履带裙板以保护悬挂系统。除了坚实的装甲之外,弹药舱和人员战斗舱之间有一道强化隔门,足以承受主炮炮弹爆炸时的威力,避免成员遭受二次伤害。在驾驶员的座位后面还设有4具自动灭火器,只要侦测到火花就会自然启动,熄灭舱中的大火。作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德国在发动机生产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让“豹”2系列坦克的机动能力和驾驶舒适度有了可靠的保证。“豹”2系列坦克装备的MB-873Ka-500型12缸发动机由德国MTU公司生产,它在达到每分钟2600转时可以输出1500的最大马力,这让战斗全重达到55.1吨的“豹”2坦克可以在6秒内从静止状态加速到32千米/时,公路上的最大行驶速度也到了72千米/时。此外,“豹”2的发动机维修起来也异常简便,两名维修人员借助吊装机可以在15分钟内完成发动机的更换,其他坦克则需要两小时才能完成类似的工作。

“豹”2系列坦克从1979年正式投产后,一共生产了3100多辆。除了德国国防军的采购外,其他1300辆“豹”2都被其他西方国家“瓜分”。其中荷兰采购了445辆,瑞士采购了380辆,西班牙采购了214辆。除了英、法两国外,“豹”2几乎成为了欧洲国家的制式坦克,也难怪有人戏称“德国豹”已经升级成了“欧洲豹”和“西方豹”。世界顶级的战斗性能、超长的存活寿命、军火市场的巨大份额,这都足以让“豹”2系列坦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继续享有“王牌坦克”的称号。

沙漠金刚——“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性能数据(MK4型)

乘员:4人

全车长:9.04米

全车宽:3.72米

战斗全重:60吨(满载弹药)

公路最大速度:46千米/时

公路最大行程:400千米

武器系统:1门120毫米滑膛炮

2挺7.62毫米并列机枪

1门60毫米迫击炮

压力下出世

在性能各异的第三代主战坦克中,没有一种坦克能像“梅卡瓦”坦克这样充满争议。这种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制的坦克在很多地方都显得与众不同:它的发动机舱前置在乘员舱之前,迫击炮装在坦克的炮塔上,坦克开后门,乘员舱装上饮水机和空调……喜欢它的以色列坦克兵们称它是“最适合坦克兵屁股的坦克”,不喜欢它的武器评论家们认为它就是个“外形丑陋、行动笨拙的玩具”。“梅卡瓦”的实力究竟如何,让我们慢慢走近这款2002年坦克排行榜上排名第4的主战坦克吧。

20世纪60年代,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连续爆发了几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坦克作为公认的陆战之王,自然得到了交战双方的青睐,一场装甲竞赛也在中东地区激烈地进行着。当时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从苏联引进了性能比较先进的T-62坦克,而以色列也试图从英国引进装有120毫米火炮的“奇伏坦”坦克。就在英以即将签订合同之时,阿拉伯国家获悉了这一交易,立即对英国进行了最强烈的抗议,甚至开始撤出存在英国银行的资金。面对着巨大的压力,英国被迫中止了出售“奇伏坦”坦克的计划。

尝到了受制于人的苦果之后,以色列装甲兵总监塔尔将军决心摆脱对外国坦克技术的依赖,倾全国之力生产一种性能先进的国产坦克,这就是后来名噪天下的“梅卡瓦”主战坦克。1974年,“梅卡瓦”MK1型的样车正式通过验收,交付以色列陆军。此后,以色列又对MK1型进行了众多改进,先后推出了MK2、MK3、MK4三种型号,其中“梅卡瓦”MK4型是“梅卡瓦”家族中的最新型号。

以色列人口不过几百万,兵源短缺一直是大问题,所以“梅卡瓦”坦克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非常重视防御性能,它作出了两项重大变革——动力舱前置和楔形化炮塔。现代坦克一般都采用乘员舱在前,而动力舱在后的设计方案,因为驾驶员和车长的位置靠前才便于观察战场情况,而且发动机运转时的高温、噪声也不会影响到乘员。“梅卡瓦”坦克之所以反其道而行之,是因为动力舱前置可以在乘员舱前形成一道天然防御,即便是敌方的导弹击穿了坦克的正面装甲也只是打在动力舱而不会危害到后面的乘员舱。此外,动力舱前置还可以让乘员舱更加舒适宽敞,不但可以搭载步兵,还大大增加了弹药基数。“梅卡瓦”坦克就可以搭载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弹药基数也达到了现代坦克中少有的92发(MK1型)。楔形的炮塔是“梅卡瓦”坦克的另一个防御绝技,它的炮塔低矮而且前大后小,整个炮塔暴露出的面积不到0.8平方米,大大减小了它中弹的概率。这还不算,“梅卡瓦”坦克的车底还装有钢装甲以防御地雷的袭击,炮塔后端装有链条以抵御破甲弹片的打击。

强力打击

“梅卡瓦”坦克不仅有一副“金钟罩”护体,它的攻击力同样不可小视。最初,MK1和MK2型上只装有一门105毫米线膛炮,后来的MK3和MK4型都换装了120毫米滑膛炮,其发射的穿甲弹可以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700毫米的均质钢甲。此外,由于“梅卡瓦”曾多次参加城市巷战,所以它在坦克炮和车载机枪外还加装了一门60毫米迫击炮,以减小火力的死角。虽然“梅卡瓦”在防御和攻击上实力不俗,但它的机动能力却实在不足,尽管它采用的是德国MTU公司(“豹”2的发动机生产商)生产的15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但由于车重和动力舱前置的设计,公路最大速度只有46千米/时,从静止状态加速到32千米/时需要13秒,这和其他第三代坦克相比差距明显。

自从“梅卡瓦”坦克问世以来,几乎参加了以军所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多次和阿拉伯国家装备的苏制T系列坦克交手。1982年6月6日,以色列为了清除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大举进攻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正式爆发。6月9日,以色列第188装甲旅和叙利亚的两个装甲旅在黎叙边界的贝卡谷地展开激战。只装备了105毫米坦克炮的“梅卡瓦”坦克大战苏制的T系列坦克,结果不但T-55、T-62这样的二代坦克被“梅卡瓦”打得一败涂地,连T-72坦克这样的三代坦克也被“梅卡瓦”击毁了19辆。而“梅卡瓦”MK1型坦克虽然也有几十辆被击伤,但50名受伤的坦克乘员中只有9名死亡,“梅卡瓦”坦克出色的防护性能得到了实战的检验。

与众不同的外形、另类的车体设计、无与伦比的实战经验,“梅卡瓦”坦克正是凭借这三大特点在第三代主战坦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能在中东地区看到这位沙漠金刚的身影。

矮足猛虎——T-72主战坦克

性能数据(T-72B型)

乘员:3人

全车长:9.44米

全车宽:3.52米

战斗全重:41吨(满载弹药)

公路最大速度:60千米/时

公路最大行程:650千米

武器系统:1门125毫米滑膛炮

1挺12.7毫米并列机枪

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

苏式风格

如果说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一场现役武器的“战场秀”,那么苏联制造的T-72坦克、米格战斗机和“飞毛腿”近程战术导弹则成了最大的失败者,它们完全成了美国制造的M1系列坦克、“战斧”巡航导弹和“爱国者”地空导弹的“陪衬”。特别是T-72坦克,这款总产量超过两万辆的第三代坦克在海湾战争前还被西方媒体畏惧地称为“钢铁噩梦”,可随着伊拉克最精锐的“麦地那师”和“汉谟拉比师”一败涂地,几百辆T-72坦克变成了“火焰棺材”,T-72坦克又被嘲笑为“活动的火药包”。正如畏惧未必代表着了解,嘲笑也不意味着公正,T-72坦克仍然是一种实用、可靠和致命的重型武器,它在坦克发展史上必然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

20世纪70年代,苏联著名的列宁格勒坦克设计局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在T-62型坦克的基础上研制一种新型的主战坦克。喜出望外的苏联设计师们一改苏联传统的“实用第一、可靠为王”的设计思路,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诸如自动装弹机、125毫米坦克炮、燃气轮机、复合装甲等全部应用在了代号为T-64的新型坦克身上。后来的事实证明,过分超前的设计带来的只是一系列的噩梦,先是装备的自动装弹机故障不断,接着是想象中的燃气轮机迟迟不能装备。好不容易坦克样车可以装备部队了,每辆坦克的单价又达到了让人吐血的120万美元。最终,忍无可忍的苏联军方决定停产T-64坦克,在其基础上生产一种简化版的新型坦克。1972年,简化版的T-64通过了各项测验,正式开始装备苏军装甲部队,它被正式命名为了T-72坦克。

和“同门师兄”T-64坦克相比,T-72坦克取消了不切合实际的燃气轮机、新式弹道计算机和激光测距仪等技术,保留了125毫米滑膛炮和自动装弹机等相对可靠的技术。1977年11月,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仪式上,T-72坦克高调亮相,美英等北约国家这才发现苏联有了一种全新的王牌坦克。经过一连串的情报搜集,美国政府的智囊兰德公司悲哀地预测:装备了T-72坦克的苏军装甲部队只要一周就能冲到法国的里昂,只有核武器才能阻止T-72坦克的前进。

海湾伤痛

即便是在今天看来,T-72坦克也有独到的技术特点。它外形低矮,车顶距离地面只有2.19米,是现役主战坦克中最矮的一种,这大大降低了它被敌人击中的概率;它装备的125毫米坦克炮威力不小,使用苏制的脱壳穿甲弹时可以击穿400毫米的均质钢甲;它的战斗全重只有41吨,最大的公路行驶速度达到60千米/时,无论是铁路运输还是空运都相对容易。当然T-72坦克也有着苏制坦克的一些传统问题:首先,它没有采用西方第三代坦克普遍的弹药隔舱设计,弹药舱和乘员舱之间没有任何装甲隔板,这大大增加了坦克被击中后舱内弹药发生殉爆的概率。其次,T-72坦克有严重的“夜盲症”,它的红外夜视系统只能发现1000米内的目标,而美国的M1A1坦克在夜晚可以借助热成像仪轻松发现并攻击3000米距离外的目标,这2000米的距离足以决定生死。

在1991年进行的海湾战争中,T-72坦克和它的一生的敌人——M1A1坦克有了一较高下的机会。然而这场对抗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在战争开始后的100小时内,伊军3800多辆坦克被击毁,其中T-72坦克被击毁数百辆,而美军出动的1956辆M1A1坦克只损失了9辆,甚至还出现了一个装备了35辆T-72坦克的伊军坦克营被一个只有12辆M1A1坦克的美军坦克连全歼的战例。虽然T-72坦克在这场战争中经历了惨痛的失败,但这并不能完全否定T-72坦克的价值。首先,伊拉克装备的T-72坦克是专供出口的简化型,既没有装备反应装甲,也没有装备大威力的穿甲弹,这样的“山寨坦克”如何同全副武装的M1A1对抗呢?其次,任何一种武器都是为国家战略服务的,苏联的大纵深进攻理论更重视主战坦克的数量而相对忽视坦克的质量。使用简便,易于生产就是苏制坦克的最大特点,在单车对单车的挑战上,T-72固然不是大多数西方主战坦克的对手,但如果几万辆T-72坦克向对手发起潮水般的进攻,恐怕就连威力强大的M1A1坦克集群也无法从容抵挡。

曾经有一位坦克迷对第三代主战坦克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评价——“如果我要驾驶一辆坦克和敌人进行骑士般的一对一,那我会选‘豹’2或者M1A1;如果我要指挥一个装甲集群进行全面的战争,那我必然选择可靠实用的T-72”。相信这是对于T-72坦克最公正的评价。

T-80坦克

性能数据

乘员:3人

战斗全重:42.5吨

公路最大速度:70千米/时

公路最大行程:450千米

武器系统:1门125毫米炮

1挺12.7毫米机枪

1挺7.62毫米机枪

T-80坦克是苏联鄂木斯克坦克厂研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1976年定型并装备部队,1987年停止生产,目前大约有2200辆T-80装备了部队。T-80坦克主要有T-80原型、T-80B、T-80U、T-80U(M)等型号,其最新改进型为T-80UM2.

T-80主战坦克的125毫米坦克炮除了发射普通炮弹外,还可以发射被称为“鸣禽”的反坦克导弹。该导弹主要攻击远距离的敌方装甲目标及低空飞行的直升机,发射过程和发射常规炮弹一样。在战斗中,T-80坦克可以在5000米的距离上对高速行进中的运动目标发射“鸣禽”导弹,命中率达到了惊人的80%。T-80坦克最重要的技术变革就是其动力系统。它安装有一台SG-1000T型燃气轮机,T-80坦克也是苏联第一种采用燃气轮机的主战坦克。由于燃气轮机体积和耗油量较大,使得T-80坦克车体比T-72坦克长约0.3米,但战斗重量仍维持在42吨左右,机动性能有了极大改善。

T-90坦克

性能数据

乘员:3人

战斗全重:46.5吨

公路最大速度:60千米/时

公路最大行程:550千米

武器系统:1门125毫米滑膛炮

1挺12.7毫米机枪

1挺7.62毫米机枪

T-90坦克是俄罗斯研制的一种新型主战坦克。T-90的炮塔来自T-72坦克,底盘来自T-80坦克,但由于整个火控系统是独立研制的,并安装了主动防御系统,因此总体性能居于世界前列。俄罗斯军方已确定T-90坦克为近一段时间内俄罗斯陆军采购的唯一主战坦克。

T-90坦克的炮塔是T-72坦克炮塔的改进型,对于穿甲弹的防御能力相当于730毫米~810毫米均质钢甲。此外,T-90坦克的炮塔顶端装有特殊的激光报警机,一旦发觉坦克被激光束照射时,会引导发射烟幕弹,3秒之内便会产生持续20秒的悬浮烟幕,使敌方的导弹失去攻击目标。为改进俄制坦克“怕”夜战的弱点,T-90坦克的车长和炮长都拥有各自的全景稳定式热像仪。此种热像仪具有搜索、发现和指示目标的能力,在夜间,最大有效视距可达3700米。此外,T-90坦克的车身上还涂有一种叫做RPz-86M的防探测涂层,大大减少T-90坦克被发现的概率。海湾战争中,T-72坦克的125毫米火炮不能击穿M1A1坦克的前装甲,这严重影响了T系列坦克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为了避免类似情况,设计者为T-90坦克安装了1门2A46M-4型125毫米滑膛炮,这种新型炮射导弹的破甲厚度超过1000毫米,最大射程提高到了6000米。

“奇伏坦”坦克

性能数据

乘员:4人

战斗全重:55吨

公路最大速度:48千米/时

公路最大行程:400千米~500千米武器系统:1门120毫米火炮1挺7.62毫米机枪1挺12.7毫米机枪6具烟幕弹发射器“奇伏坦”坦克是英国研制的第二代主战坦克,它是英国陆军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主要装备。“奇伏坦”坦克采用的是常规布局,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炮塔居中,动力装置在后部。英国陆军中的“奇伏坦”坦克已于1996年全部退役。

“奇伏坦”坦克属于主战坦克中极度重视防护能力的类型,同级别的苏制坦克的100毫米火炮很难从正面摧毁它厚重的装甲。“奇伏坦”坦克的炮塔采用了先进的焊接技术,防弹效果很好。此外,“奇伏坦”坦克装有一门120毫米火炮,这在当时的坦克中算得上首屈一指的火力配置。由于重量较大,“奇伏坦”坦克的机动性能不高。在伊朗和伊拉克的两伊战争中,“奇伏坦”坦克凭借自己装甲厚、防护性能良好的特性取得了不错的战果。战斗中经常出现一辆伊朗军队的“奇伏坦”坦克单挑四五辆伊拉克T-54/55、T-62坦克的画面。为了抵挡“奇伏坦”坦克的强劲冲击,伊拉克不得不出动了最新引进的T-72主战坦克,才和“奇伏坦”坦克打了一个平手。

英伦骑士——“挑战者”2型主战坦克性能数据生产商:英国BAE公司乘员:4人全车长:8.33米全车宽:3.52米战斗全重:62.5吨(满载弹药)

公路最大速度:56千米/时

公路最大行程:550千米

武器系统:1门120毫米L30A1型线膛炮2挺7.62毫米并列机枪火力不俗“挑战者”2型坦克是英国陆军在20世纪80年代装备的一种第三代主战坦克,它的发展历程算得上一路坎坷。1990年9月,英国国防部决定进行一个未来坦克招标计划,英国维克斯公司生产的“挑战者”2型坦克、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M1A2坦克、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的“豹”2A4坦克、法国地面武器集团的“勒克莱尔”坦克进行了一场残酷的“四选一”竞标。在此后长达10个月的漫长测试中,德国“豹”2和美国的M1A2综合性能最高,分别得到了96分和93分,土生土长的“挑战者”2型坦克仅以83分略高于“勒克莱尔”的81分,名列倒数第二。可成绩归成绩,大英帝国虽然已经没有昔日的荣光,但骄傲的英国人仍然不愿意自己的主战坦克有日耳曼表亲或美国牛仔的血统,英国的军火商们也大力反对出让本国的军火市场。最终,克劳斯·玛菲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的经理们铩羽而归,“挑战者”2型坦克以保护国家利益的名义顺利装备英军。

“挑战者”2型坦克的火炮是一门120毫米的线膛炮,而没有采用西方坦克流行的120毫米滑膛炮。作为一个有线膛炮传统的国家,英国更看好线膛炮的威力。“挑战者”2型坦克的这门坦克炮在2000米的距离上勉强能击穿560毫米的均质装甲,远逊于美国M1A2坦克和“豹”2坦克。此外,它的身管寿命只有500发,而“豹”2坦克的L55型坦克炮的寿命达到了700发,M1A2坦克的M256坦克炮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00发。虽然火炮威力一般,但“挑战者”2型坦克的火控系统却异常先进。车长和炮长的瞄准镜都装有独立的全景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仪,可以准确识别战场上5000米内的敌方目标,攻击2500米内的运动或静止目标,首发命中率可以达到95%。此外,“挑战者”2型坦克的车载计算机装有两套数据链,攻击敌方第一个目标的同时就能完成对第二目标的跟踪锁定,5秒到6秒内就可以发射两发炮弹攻击两个最有威胁的目标。

英伦特色

英国坦克一向重视防御性能,当你看到一种坦克披着与众不同的厚装甲,那它十有八九是英国制造。“挑战者”2型坦克的车身低矮,车身和炮塔处装有第二代“乔姆巴”装甲,足以抵御普通穿甲弹和火箭弹的袭击。根据《英国简氏周刊》报道,“挑战者”2型坦克的外层装甲上还涂抹了一层反探测涂料,可以降低坦克的红外信号。“挑战者”2型坦克的炮弹全部装在保护严密的装甲舱中,大大降低了二次殉爆的可能性。当然,有了厚重的装甲,坦克的机动性能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挑战者”2型坦克的重量达到了创纪录的62.5吨,虽然它装备的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也达到了1200马力,但坦克的公路最大速度仍然只有56千米/时,这在第三代主战坦克中排名相对靠后。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挑战者”2型坦克也迎来了实战的考验。在巴士拉战役中,素有“沙漠老鼠”之称的英军第7装甲旅和伊军精锐的“麦地那师”展开了一场坦克大对决。虽然伊军阵中有近百辆的T-62坦克和BMP-1步兵战车,而英军的“挑战者”2型坦克只有40辆,但火力、侦测和防御都处于绝对优势的“挑战者”2型坦克还是轻松地以少胜多,一共击毁伊军坦克70多辆,而己方无一伤亡,充分证明了“挑战者”2坦克的致命威力。

AMX30坦克

性能数据

乘员:4人

战斗全重:36吨

公路最大速度:65千米/时

公路最大行程:500千米~600千米武器系统:1门105毫米火炮1挺7.62毫米机枪1挺20毫米机关炮2具烟幕弹发射器AMX30坦克是法国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一种第二代主战坦克,1967年开始装备法国陆军,共装备了2300多辆。此外,AMX30坦克还出口到利比亚、西班牙、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总产量超过4000辆。

坦克上机枪一般用于对暴露的步兵射击和对无装甲的车辆射击,一般情况下7.62毫米和12.7毫米口径的机枪就能完成所有这些任务,因此大多数现代的坦克都使用口径为7.62毫米的机枪。而由于AMX30坦克的设计理念是突出战场机动能力和火力打击能力,因此AMX30坦克安装了一门普通坦克身上少见的20毫米机关炮。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作为多国部队一方的沙特阿拉伯和另一方伊拉克都装备了AMX30坦克,这算得上这场战争中难得的一种双方都使用的武器。在科威特小城海夫吉的一场遭遇战中,伊拉克军的装甲车以大口径机枪对多国部队的侦察小队进行了火力压制,幸好沙特阿拉伯装甲部队的几辆AMX30坦克及时赶来,才解救了困境中的联军侦察部队。

法兰西雄狮——AMX“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性能数据生产商: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乘员:3人全车长:9.87米全车宽:3.71米战斗全重:56.5吨(满载弹药)

公路最大速度:72千米/时

公路最大行程:550千米

武器系统:1门CN-120-26型120毫米线膛炮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1挺12.7毫米机枪AMX“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是法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一种第三代主战坦克,在此之前法国陆军装备的AMX30坦克因为火力和防御的不足而深受诟病。法国国防部在1977年提出了一个从国外进口主战坦克的议案,可“高卢雄鸡”对美国的M1坦克和德国的“豹”2都嗤之以鼻,法国政府最终决定授权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研制一种新型的主战坦克。1987年,第一批样车通过了法国军方的验收,被正式定名为AMX“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和美国人喜好以将军的名字为坦克命名一样,“勒克莱尔”坦克的名字同样来自一位法国元帅。这位全名为菲利普·勒克莱尔的将军是二战时期的法国名将,解放巴黎时他曾亲率自由法国第7装甲师同德军作战。截止到2007年,法国陆军一共接收了320辆AMX“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分别装备于法军的四个装甲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的坦克均为4名乘员,分别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而“勒克莱尔”却打破了这个惯例,它安装了先进的自动装弹机,理论装填速度达到了每分钟12发,几乎相当于人工装填的两倍。“勒克莱尔”坦克的火控系统由全景热成像仪、激光测距仪、电视监视器和3台先进的计算机组成,它可以在高速行进间同时捕捉6个目标,然后在一分钟内予以准确打击。

丛林之鼠——Strv103坦克

性能数据

乘员:3人

战斗全重:39吨

公路最大速度:50千米/时

武器系统:1门105毫米火炮

3挺7.62毫米机枪

Strv103坦克是瑞典研制的一种无炮塔坦克,它的研制打破了传统的坦克设计理念。1961年样车研制成功,1966年定型并正式投入生产,到1971年6月共生产了300辆。出于保密的原因,直到1992年10月1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瑞典装甲部队成立50周年阅兵式上,这种坦克才公开面世。

由于瑞典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多沼泽地和冰雪地,对坦克的机动性有特殊的要求,即坦克的战斗全重要小。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坦克设计局的负责人斯文·博格终于决定在Strv103坦克上去掉炮塔。尽管这个决定引发了争议,但事实表明这种设计大大减少了坦克的正面面积和重量,便于坦克的机动和隐蔽,非常符合瑞典的国情。取消了炮塔使得Strv103坦克获得前所未有的解放。从外形上看,没有炮塔使得坦克的高度大大降低,全车高度仅1.9米,就是到指挥塔顶也只有2.14米,是世界上最“矮”的坦克。比起那些高度接近3米的主战坦克,Strv103坦克被发现和被击中的概率都低得多。由于取消了炮塔,Strv103坦克的乘员从传统的4人减为了3人,虽然只是减少了一名乘员,但这一设计大大节省了坦克的内部空间,更重要的是对人口只有800万的瑞典来说减少了战斗人员数量少的压力。后来的试验证明,在紧急情况下,就算Strv103坦克内只有一个人,也能完成开车和射击两项任务。

由于没有炮塔的设置,Strv103坦克的瞄准射击与一般坦克不同,主要依靠履带的转向来代替炮塔的旋转,靠车体的上下俯仰来实现火炮的高低俯仰。这种将火炮瞄准和车辆驾驶合为一体的办法使它能在最有利时机和位置上进行瞄准射击。而且,Strv103坦克在瞄准和射击时,可以始终以防护力最强的前装甲面对敌方炮火,大大增加了防护性。Strv103坦克的动力装置堪称一绝,它采用了先进的燃气轮机和柴油机双机联动的动力装置。当Strv103坦克在复杂地面上行驶时,可以两台发动机同时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燃气轮机。在低温条件下,可以让燃气轮机带动柴油机来进行低温运动,大大提高了坦克在北欧寒冷气候中的实用性。由于Strv103坦克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考虑满足瑞典本国的作战需要,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Strv103坦克的出口。除了瑞典本国装备了Strv103坦克之外,其他国家尽管对Strv103坦克交口称赞,却没有人买入一辆这种只适合北欧国家使用的坦克。

74式坦克

性能数据

乘员:4人

战斗全重:38吨

公路最大速度:60千米/时

公路最大行程:400千米

武器系统:1门105毫米火炮

1挺12.7毫米机枪

1挺7.62毫米机枪

3具烟幕弹发射器

74式坦克是日本自行研制的一种第二代主战坦克,在20世纪80年代时是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主要装备。从1975年开始装备部队到1990年停产,74式坦克一共生产了870辆。

日本陆上自卫队成立初期,主要装备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使用的M24、M41坦克。由于这些型号性能落后,日本防卫厅于1955年决定研制国产坦克,这就是61式坦克。该坦克以苏联T-54/55坦克为作战对象,只采用了90毫米火炮。随着坦克技术的迅速发展,61式问世不到10年,就被淘汰了。于是,换装105毫米火炮的新一代坦克——74式坦克也就应运而生。74式坦克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日本国内山多田少、河流湍急、士兵平均身高较矮等特点。与其他主战坦克相比,74式坦克更为低矮和紧凑,具有较好的避弹性能,非常适应日本多溪流的地形。此外,74式坦克的主动式红外探照灯使它具备夜战能力。这些特点使74式在当时算得上一种先进的主战坦克。

岛国巨兽——90式坦克

性能数据

乘员:3人

战斗全重:50吨

公路最大速度:70千米/时

公路最大行程:400千米

武器系统:1门120毫米火炮

1挺12.7毫米机枪

1挺7.62毫米机枪

3具烟幕弹发射器

90式坦克是日本研制的一种第三代主战坦克,由于它的研制被拖到了1990年,因此被命名为90式坦克。90式坦克是日本第一种安装了稳定的自动装弹机的坦克,它优秀的火控系统使它在1994年瑞典武器评估组织推出的《世界坦克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90式坦克的一个很大弱点是它行驶时对地面的单位压力大得惊人,这决定了它能通过的地域范围很小,它不但过不去沼泽地这一关,就连长满芦苇的潮湿河岸也一进去就陷。在通过多障碍地带时,90式坦克的驾驶员和车长必须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到道路的选择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斗人员的注意力和坦克火力的发挥。90式坦克样车为传统的炮塔式坦克,车体和炮塔均用轧制钢板焊接而成。在坦克炮塔尾部装有一台先进的火控计算机,该计算机可根据传感器取得的敌方目标的距离、大气压力、目标未来位置等数据来计算火炮的瞄准角,使90式坦克具有了惊人的首发命中率(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