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艺术
14869900000023

第23章 主持人语言应对策略的逆挽效果

如今的主持人节目已经一改过去播音员独居一室、照本宣科的点对面传播模式,而代之以主持人在演播室或节目现场和嘉宾、现场观众一起,面对面地交流互动的传播模式。这一重大的改革带来了节目现场的生动性和亲切感,带来了主持人与受众互为传播主体与对象的现场感,带来了受众参与的广泛性、积极性和反馈的即时性等多方面的优势,大大增强了传播的效果。但是,受众的直接参与及现场内外的热线联通、手机信息的介入这种节目制播方式使得节目现场的微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也就使节目主持人面临着许多不可预知的变化因素。其中既有客观技术和传播对象、传播环境的突发因素带来的被动局面,也有因为主持人主观的准备不足和偶然失误带来的尴尬和窘境。但是,随着主持人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践的锻炼和经验的积累,节目主持人应对意外情况的逆挽能力将会不断提高。

所谓临场语言应对,就是在节目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在节目内容、节目时间、现场气氛、节目受众的控制上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时,主持人为了调控节目进程和驾驭现场而作出的语言反应。如果主持人的语言反应是目瞪口呆或者语无伦次、东拉西扯、言不及义,就会破坏节目的主题、现场气氛和既定程序,不但会使节目失败,还会在受众中产生极坏的影响。但是,如果节目主持人对现场的驾驭能力强,补台经验丰富,语言应对机智得体,态度从容不迫,不但可以转危为安,保证节目的正常进行,还可以别开生面、活跃气氛、增添情趣,甚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深化主题,升华格调,让受众喜出望外地获得一种由机智和幽默而生成的特殊的美感享受。因此,临场遇变时的语言应对能力是节目主持人的一种重要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而这种素质与能力的基础,则是深厚的知识底蕴、良好的心理素质、敏感细微的观察能力、临场应变的经验积累和能言善辩的语言表达能力。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他刚开始做节目主持人的体会时说:

刚开始非常紧张,我就担心紧张了无话可说,下句接不上来怎么办。紧张到什么程度呢?我努力去听,还是听不懂,进不去,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怎么理解他说的呢?怎么给他归纳、总结出来呀?心里非常慌乱。不过,紧张有时条件反射,它使你努力去听别人说,歪打正着,紧张就释放你的潜能,强迫的呀!

对于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应对的质量标准,许多专家认为就是要应对得敏捷果断,大方自然,卓有成效。何谓敏捷果断?就是处变不惊,准确判断,快速应对;何谓大方自然?就是适情切境,符合身份,恰如其分;何谓卓有成效?就是通过有效补台,转危为安,化被动为主动,甚至别开生面,另辟蹊径,使节目出现意想不到的更佳的气氛和效果。笔者认为,从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的实践中,比较成熟的语言应对策略技巧主要有:

一、投其所好,妙启话匣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有时候,节目主持人会碰到一些需要采访却又不好对付的人,这些采访对象稍微觉得不顺心,就会“沉默是金”、无可奉告;或者干脆一甩头,扬长而去。要打开这些人的“话匣子”,关键在于深入了解并及时抓住他在思想和信息上的兴奋点,牵住“牛鼻子”——投其所好。

有一次,一位西方女记者在一家饭店门口拦住以色列的总理拉宾想采访。她先滔滔不绝地向拉宾讲了一大通背景,看到拉宾不耐烦了赶紧甩出原来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谁知她刚刚说了半句话,拉宾一转身就扬长而去。那位记者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对着拉宾的背后大声喊道:“你不能这样对我,我还没有问完呐!”拉宾头也不回地扔下了一句话:“可是我已经回答了您的问题。”后来拉宾来中国访问,中央电视台决定让水均益采访他。水均益和导演盖晨光已经了解了拉宾的“恶习”,于是发生了下面在采访中双方的对话:

水均益:总理先生,一千多年前,一些犹太人和拉比(犹太教士)带着商品和在羊皮上写成的圣经卷宗来到中国的黄河岸边。从那时候算起,犹太人民和中华民族有了第一次友好的交往。今天,您作为第一位犹太国家的领导人又一次来到中国,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拉宾(脸上奇迹般地出现了慈祥的微笑):犹太人民和中华民族确有着悠久的友谊,虽然我们相隔千山万水,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我们都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

拉宾不停地说着,单是这个问题,他就谈了7分钟!采访结束后,陪同拉宾访华的助手艾坦哈贝尔对水均益说:拉宾先生从来没有对记者说过这么多的话。

二、先承后转,迂回包抄

《孙子》中十分崇尚“迂直之计”,即以迂为直,争夺先机之利,通过“迂其途”,“趋其所不意”。主持人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有时难免会遇到某些现场配合者或受众情绪上的意外情况。如果主持人惊慌失措,直接采取鲜明的反对态度,有可能引起对立情绪而导致场面失控,就会影响到节目的进程和效果。如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又会造成主持人在舆论引导上的失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主持人沉着冷静,先在某种程度上顺应对方的某种意向,然后从另一个角度巧妙地另辟蹊径,不知不觉地迂回到主持人应该表达的观点上来,有效地诱导受众从原来所持的反对观点过渡到主持人的观点上来,在主持人的巧妙驾驭下,使节目别开生面地继续进行。

2002年年初,《东方时空》直播特别节目《三峡再聚焦》,敬一丹是北京演播室的总负责人。当直播节目进行到奉节县城的老房子按照三峡工程统一部署实行爆破时,现场灰飞烟灭,象征着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老城将要永远从人们的眼前彻底消失了,老百姓们都非常伤心。一位奉节老人接受采访时说:“看到老家爆破,心里很难过。”这时耳机里传来制片人的声音:“敬一丹,你找补一下。”敬一丹马上明白了,制片人是要求自己马上通过“找补”来解决现场老人伤感有可能带来对三峡工程进展不利影响的情绪,需要主持人及时加以引导来平衡和引导舆论。敬一丹心领神会地说:

刚才我们听到那位奉节朋友说,看到爆破,心里很难过,我们都能理解他的心情,毕竟是故土难离。我想三峡人既有对老家的怀恋,也有对新家的向往,就在离老城不远的地方,奉节新城正在建设。

当时主持人敬一丹听了奉节老人的感慨,虽然内心也非常了解这种乡土深情,但是面对全国改革开放的“一盘棋”来说,如果节目主持人对这种乡土之情不加引导,让它扩散到电视机前的千家万户,就有可能引发成为与全局需要相对立的一种不健康的情绪,就会给三峡工程的战略部署的实施带来干扰。所以敬一丹凭着她对三峡工程伟大意义的全面、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在来不及与制片人商量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地进行了准确的“找补”,这既是她平日努力学习、思考和积累的结果,也是她语言应变技巧的充分体现。

三、坦诚相见,自嘲成趣

自嘲,是节目主持人常用的一种制造轻松幽默的手段。主持人敢于自嘲,一方面表现出平常心态,缩短了和受众的距离,另一方面又在大家一笑之余为节目造了势。自嘲有两种情况:一是主动自嘲,即根据某一场合造势的需要,抓住自己的某一特点(通常还可能是主持人在某方面的遗憾之处)主动自嘲,得到幽默效果;二是被动自嘲,就是有时由于节目主持人临时出现了某些明显的差错,就像泼出去的水已经收不回来了,这时候如果主持人为了顾全面子,硬要把它“扭”回来,采取文过饰非的态度和语言,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无论是主动的或是被动的自嘲,其实只要处理得巧妙,主持人都不必担心自己在受众中的影响,都可以获得殊途同归的幽默效果。因为主持人在受众眼中也不是完人,适时地来点喜剧性的自我“开涮”,让受众既为主持人的真诚所感动,又被主持人半开玩笑的自嘲所逗乐,在大家一笑之余,节目继续顺利进行,并没有留下什么不良影响。

主动的自嘲是许多以幽默见长的主持人的“惯技”:主持人曹可凡有一次与另一位同样以胖著称的女主持人搭档主持节目,聊到人的身材时,曹可凡忽然说:“我们俩站在一起,刚好就是一个省会城市——合肥!”引起哄堂大笑。何炅见到高个子女主持人就会感慨:“但凡是女主持人,就没有比我矮的。”汪涵听说自己有2.4亿身价,马上说:“实在没办法,我就只能贱卖了,打5折,谁要我就跟谁走!”这些都给大家一种特别真实、特别亲切的感觉。

被动的自嘲如:倪萍有一次主持一台游戏节目,节目要求受众上台把一个个球放进筐子里。由于倪萍出语太快,一时忙乱竟将“把球放进筐子里”说成“把筐子放进球里”。话一出口,她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一边笑,一边赶忙说:

哎呀,瞧我乐的,把话都讲反了。谁也没有这个本事把这么大的筐子放进这么小的球里啊,应该是“把球放进筐子里”。游戏开始!

观众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对倪萍坦诚认错的感谢和鼓励,也是被她这番半开玩笑的自嘲逗乐后情绪热烈的积极反应。

四、另辟蹊径,巧解尴尬

《夫妻剧场》节目有一次请来了著名电影演员沈丹萍和她的德国丈夫乌韦做嘉宾,这对夫妇因为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生活中发生了不少误会和碰撞。在舞台上,沈丹萍凭借语言的便利及爽朗的性格,言谈话语中有点“得势不饶人”。主持人英达怎样才能为这位由于汉语不精而有口难辩的德国丈夫化解尴尬呢?

乌韦:我跟这位女同志说,你特别有魅力,可以不化妆,这更好看。这话谁听了不高兴?女人都会特别高兴。但在中国,有一个沈丹萍就不爱听这话。她就爱听化妆比不化妆漂亮多了的话。

英达:难啊,很难,我们中国老婆都是这样。我们中国男人就是这样受过来的,你好好学一下吧。(笑)

沈丹萍:在咱们中国的土地上,怎么能让外国人得逞!(爆笑)

英达:她这里,根本就有为国争光的性质,百年耻辱说着说着就急了。(爆笑)我记得乌韦在一部电影里,曾扮演过八国联军的外交官,估计沈丹萍生气的时候就会想起他的那种嘴脸来,心想:我可是红灯照!(笑)

主持人英达在前面本来是站在沈丹萍的女同胞的角度上来与这位德国丈夫“斗嘴”的,但是后来一看,立足于“中国土地”的沈丹萍太强势了,现场的形势变得“一边倒”,对乌韦非常不利。于是,他临时信手拈来乌韦当年曾扮演过八国联军外交官的背景资料,故意夸大其词,以幽默拟态,给较为内向、语言也受限制的这位德国丈夫解围,同时反衬出中德之间文化摩擦中应有的包容性。

五、避虚就实,殊途同归

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由于事前准备的时间短,有时现场观众或嘉宾与主持人配合得不够默契,或者他们提出的问题、发表的意见让主持人感到难以按照原来的思路进行。这时候,就需要主持人根据现场的情况,暗中避开原来思路,临时信手拈来一个非常直观、简单的话题,一方面把对话者的思路引开,另一方面却借这些貌似漫不经心的简单问题,把对方思路引向主持人自己设计的方向,让对方在不经意之中心悦诚服地接受主持人的意见。比如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有一期题为“演戏的孩子”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邀请了蒋小涵、金铭、宫傲和关凌等做节目嘉宾。崔永元和小孩宫傲在节目中有下面一段对话:

主持人:宫傲,讲讲你是怎样和那些小伙伴们交流的?

宫傲:我觉得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想跟他们玩,就没有别的了。

主持人:你觉得你自己是普通人,可是我不这么认为。你觉得你出了名之后就没有变化?

宫傲:那个吧,那个吧——没有。

主持人:走在大街上没有人认出你来?

宫傲:有。

主持人:有没有人要跟你一起照相?

宫傲:有。

主持人:有没有人让你签名?

宫傲:有。

主持人:这个时候你怎么办?

宫傲:啊?……(音乐、笑声)

在这段对话中,前面主持人崔永元对宫傲的问话都是概括性的,宫傲虽然是几个小明星中最小的,也知道自己不应该骄傲自满和摆架子,所以始终坚持自己是“普通人”,出名后情况没有什么变化,但这是不客观的。崔永元知道,节目要告诉小明星和观众的不是小孩不能出名,而是出了名后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和普通人的关系。为了让宫傲先承认出名后的变化,崔永元不再从虚处发问,而是漫不经心地从别人邀请照相、签名等具体简单的事情上提出问题,宫傲不知是计,如实回答,话一出口,才发现自己中了主持人的“圈套”了。

六、借题发挥,妙补失言

有一次,上海东方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袁鸣在海南主持节目时,由于望文生义,把一位南新燕先生误说成了“南新燕小姐”,当这位南新燕先生走上舞台时,台下一片哗然,袁鸣急中生智,赶忙说道:

哎呀,真是非常抱歉,我望文生义了。不过你的名字使我想起了一首古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可是一幅充满了诗意的美妙图画啊!同样,国粹京剧作为宫廷艺术,一直盛演于北方,如今狮子楼京剧团的成立,古老的京剧艺术首次飞过了琼州海峡,来到海南安家落户,这不也是一幅美妙的图画吗?

在比较紧迫的情况下,由于“想当然”,确实可能“忙中出错”,按照常规去理解某些词语而发生望文生义的错误。但是这种情况出现在主持人对嘉宾性别的介绍上,确实够令人尴尬的了。错误既已铸成,文过饰非只能让受众更加反感。就在南新燕先生即将亮相的一刹那,袁鸣灵机一动,巧施“救场”妙计:先诚恳致歉,止住起哄;然后别出心裁地抓住“新燕”二字,借题发挥,另辟蹊径,把受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一首包含“新燕”二字的古诗句上,这样一来,不仅让南新燕先生为自己的名字平添了无限美妙的诗意而高兴,化解了刚才场面的尴尬,而且由古诗句引入古老的国粹京剧,瞬间构建了互相关联的两幅美妙的图画,使受众沉浸在对祖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意趣之中,也领略了节目主持人不仅谦虚诚恳,而且在尴尬的情况下善于随机应变、借题发挥的出色表演。于是,刚才的一片哗然马上转变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七、巧释逆挽,曲径通幽

在主持人与在场观众或在热线电话中的受众的对话过程中,受众的观点和提问具有一定的不可预知性。有时一些受众出于各种原因,也会突然提出一些比较敏感而棘手的观点或问题,让主持人一时难以招架。在主持人确实无法应对的情况下,采取“按下音量”硬“切”的办法回避也未尝不可。但是这样也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最好还是用积极有效的语言方式来化解。比如对对方的话语临时巧妙地进行一种不无道理的新“解释”,临时赋予它另一种可以接受的正面意义,以消除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有效地回避敏感话题。

有一次,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品牌栏目《市民与社会》的主持人左安龙请到北京某教育专家和听众一起讨论有关问题。节目接近尾声时,一位女听众打进电话问:“我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人民,但我不爱党,可不可以?”无疑,这是一个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也是完全不容回避的,当时在场的人都感到有点突兀。左安龙则态度沉稳,他首先采用了“缓兵之计”,垫一些话,既是给观众和嘉宾一个思考的时间,也是为自己组织回应争取一点时间。接着嘉宾从“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等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指出“二者不应当矛盾”的道理,使大家开始平静下来。在这基础上,左安龙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听刚才那位女听众谈话声音很激动,我相信她是热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的,我猜想,她现在的情绪可能出于对腐败现象的不满。现在党中央非常重视这个问题,部署了反腐败斗争……我想,随着反腐败斗争的节节胜利,你是能够把爱党与爱祖国、爱人民统一起来的!

左安龙的这一席话,避开了女听众“可不可以不爱党”这个敏感的问题,却巧妙地把她对“爱党”的疑问从“反腐败”的正面角度进行了一种新的阐释,并借势指出了我党当前反腐败的坚强决心和大好形势,最后,又充满善意和信心地表示相信对方一定能“把爱党与爱祖国、爱人民统一起来”。主持人的话与嘉宾的阐述密切配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有效地回避了敏感话题,又有理有节地对对方和受众进行了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八、迂回诱导,暗度陈仓

由于现在受众的主体意识比过去强多了,所以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主持人可能遇到的语境变化的情况就会更复杂,比如有人会突然发难,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让你难堪;有时会遇到一些不能不回答,又难以正面回答的问题,等等。这是对节目主持人的应变能力的考验,也是高水平品牌节目的一个最吸引受众的“卖点”。一个善于临场发挥与应变的节目主持人,其语言艺术魅力往往在这个关节点上得到充分展示。其中“迂回诱导,暗度陈仓”的策略就是不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通过临时设计的迂回发问,不知不觉地把对方的思想引向一个对方不得不承认的普遍道理,从而使对方认同。

第十届全国书市开幕后,崔永元应邀与读者见面。有个小伙子问:“崔哥,《实话实说》怎么没有过去好看了?”崔永元点头回答说:“不错,是没有过去好看了,我们是有责任的——不过,重要的责任在你。”大家的反应有点惊愕和不可思议。崔永元又笑问:“小伙子,结婚了没有?”小伙子老实回答说:“没有。”崔永元说:“我告诉你,结婚的感觉和恋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众人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崔永元的用意。

对方尖锐的提问确实不好对付。崔永元很聪明,他先点头承认对方的评价,虚晃一枪后话锋一转,把一个大大的悬念抛给对方以及广大受众。接着的轻巧一问中暗含“机关”,暗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道理: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的认识和需求的发展,对当初感觉比较好的同一事物产生了新的不满足的感觉是非常正常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九、巧转话题,移花接木

节目主持人虽然事前都对节目话题有一定的构思和策划,但是在与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对话中,有时也会突然面临一些难以讨论的话题。为了避免陷于被动和尴尬,主持人有时也需要运用“巧转话题,移花接木”的策略,重新掌握驾驭节目的主动权。海湾战争后,美国和伊拉克仍然矛盾重重,摩擦不断。在又一次的海湾危机中,水均益采访了当时的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阿齐兹不愧是伊拉克的首席外交官,他有问必答,但是非常善于回避问题,不留丝毫破绽。下面就是双方对话的片段:

水均益:在西方,许多媒介将萨达姆总统形容成一个——请恕我直接引用他们的原话——坏蛋。而我们在巴格达却发现,萨达姆总统被许多伊拉克人视为他们敬爱的领导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偏差?

阿齐兹:这很容易理解,西方有些人总是对领导一个国家人民实行民族解放的领袖人物恶意中伤。想当年,中国的领导人毛泽东也曾被他们形容为一个坏人……

很显然,阿齐兹对水均益犀利的问题不从正面进行回答,而针锋相对地以西方对中国毛泽东的评价作类比,显示了他的老谋深算和经验老到。水均益吃了“闭门羹”后,灵机一动,马上转移话题:

水均益:副总理先生,7年前的海湾战争令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时过7年,伊拉克如何看待那场战争,你们今天是否认为当初伊拉克军队开进科威特是一个错误的行动呢?

阿齐兹:我们不去考虑已经发生了的事情。那件事的是非将由历史来裁决。现在面向未来。我们已经表示,伊拉克将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的关系,包括我们的邻国。

在这两段对答中,不仅水均益在不顺利的情况下采用了转移话题的手法,后面阿齐兹面对水均益的尖锐发问,深知这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容易陷入被动的话题,也如法炮制地以“是非将由历史来裁决”的表态,四两拨千斤,来了个搪塞回避、移花接木,巧妙地转到了对未来的态度上,整个回答堪称“无懈可击”。

十、答非所问,绵里藏针

主持人有时会遇到一些人别有用心的发问,或者是主持人认为不应或者不便回答的问题,但碍于对方的面子和考虑到保持场面的礼节与和谐,主持人表面似乎已经作出了回答,实际上却是以答非所问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不愿意回答的态度,同时在似乎是没有答题意义的回答中,包含了对对方别有用心的问题的一种有力反击。

有一次,上海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叶惠贤带着摄制组在一个剧场后台采访时,突然遇到了日本《每日放送》节目组的反采访。

(两个年轻的男主持与叶寒暄了两句,便拿出一块画板,上面贴满了姑娘的照片)男主持:这些都是经常拍写真照的日本女孩,你最喜欢哪一位?叶:用这种方式对待姑娘,本人没有这种习惯。

男主持:(语塞)……那上海观众最喜欢哪一种类型的女孩?

叶:我想应该是大方、清新的女孩。

男主持:(紧逼)那你看看这里面到底有没有?

叶:这样吧,我把这些照片带回去,和上海观众商量一下。

男主持:(无奈地大笑起来)厉害,厉害。

这是日本两个年轻男主持玩的一个小闹剧,当时这段对话和场面也被录了下来,并在后来日本的一个名人访谈节目里播放。对方搞这次突然袭击既想考验中国的著名主持人的应变能力,也希望借“女孩写真照”这一敏感话题,弄出点洋相来加以“炒作”。叶惠贤明察秋毫,不动声色,表面上对对方的问题很有礼貌地一一作出了回答,实际上基本上都没有正面回答,左一个“没有这种习惯”,右一个“和上海观众商量”,委婉地回击了对方的无聊发问,难怪日本男主持连呼“厉害,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