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学点心理操纵术
14870500000010

第10章 从头衔到名字,再由名字到昵称

处理好人际关系很重要,经常亲切地喊出对方的名字也是拉近距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处理好人际关系很重要,经常亲切地喊出对方的名字也是拉近距离的有效方法之一。当然,能叫出他人的名字,首先就要记住他人的名字。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并自然地叫出来,就是对他进行微妙的恭维和赞赏;但是,反过来,你需要与他人打招呼时,却把他人的名字忘记了,或是叫错了,就是对他人不在乎,或是不尊重的表现。

一个刚认识不久的人,如果下次你再看到他,他能亲切地叫出你的名字,你一定很高兴,而且对他的好感会大增;同样,在他人心里,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就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每次被一些地位比自己高,或是年纪比自己大,或跟自己并不太熟的人喊出名字时,我就感觉特别高兴,心想:“他居然知道我叫什么名字。”“他还记得我?看来我留给了他很深的印象。”

对于那些叫不出我名字的人,或是知道我的名字而不叫名字的人,给我的感觉就不太好了。有的人不管看到什么人都是“哎”“喂”“那个谁”,或者直接地来一句“你早”“你好”“吃饭了吗?”什么称呼都没有就直接说话,这样感觉很不礼貌。

比如要向陌生人问路,如果你直接走过去说:“那个王府井怎么走啊?”别人可能根本不想理你。如果你先亲切地喊一声“大哥”或者“先生”,别人因为这个称呼,对你的态度也会好一些。

在这里,说一个小的技巧,如果一位领导打你电话,你一看就知道是谁,这时候,不要接上电话就问:“什么事啊?”或是毫无表情地来一句“你好!”这样显得很生疏。不要忘了,开头一句是称呼,“陈哥,有什么事?”或是“陈哥,你好!”

当然,也有一些人特别喜欢听人家称呼自己头衔。对这种人,我们便不能直呼其名,而需顺从他的要求,称呼头衔来满足他那不自觉的虚荣心。他喜欢被人叫做“张总”,你就不要叫他“张哥”;他喜欢被人叫做“李工”,你就不要叫他“李师傅”。

从社会学来看,从一个人的称呼,可以看出他的地位;从心理学来看,称呼反应了彼此的距离和亲昵程度。不恰当的称呼会引起对方的排斥心理,让对方反感,而影响到你们进一步的关系。

一般来说,我们的称呼随亲密程度的发展也有所发展,比如,以同龄人为例,我们跟他还不太熟悉的时候,一般称呼他的头衔,比如“张老板”“王总”“赵秘书”等,这样的称呼不免显得生疏。彼此熟悉后,我们开始直呼其名。关系再亲密一点,就可以叫其昵称或是“张哥”“王姐”等。

我们也经常可以从称呼来判断两个人恋爱关系的发展,每一对亲密的恋人,必定会有相互称呼的昵称。从心理学上来看,两个人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时,他们的称呼也会由头衔而姓而名。有些人,我们虽然与之见面不久,也不算亲密,假如你想拉近和他的距离,不妨以名字或昵称来称呼。

有一个销售人员,每次见一个客户,他都懂得如何从称呼上拉近与他人的关系。如果对方是长辈,他会这样讲:“张科长,我是一个小辈,我以后就直接称呼您为张叔吧!”如果对方是他的同辈,他就这样讲:“王厂长,我以后就直接称呼您为王哥吧,这样叫,您不会感觉我过分吧?”

这种称谓的变换,会一下子把双方的距离拉近。等下一次他再打电话给对方的时候,就直接称呼:“张叔,你好,我是小王啊,最近……”这种拉近距离的称谓变换,对他下一次的见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称呼他人的昵称,也不要让对方反感。比如,有一个女孩,新到一家公司,为了表示自己的谦虚,开口闭口就叫身边的另一个同事露露“露露姐”,这个称呼本身是对露露的尊敬,可是在露露的心里,就觉得很不是滋味。女孩都很在乎自己的年龄,所以,每次听到这个女孩叫自己“露露姐”的时候,她都觉得很刺耳,她很想告诉这个女孩,自己和她是同年的!自己并不比她老!

对年龄比较忌讳的职业女性,谁也不愿意无缘无故就被叫老了几岁。见人就叫“哥”“姐”的这种方式,不是每次都行得通的。之前有一个不太熟悉的朋友,经人介绍有事求于我,见面她就叫我“姐”,后来我才发现,她实际上比我大两岁。我不禁想,难道我真的看起来比她大吗?

我有一个朋友刚从国外回来时,开始很不习惯公共场所人们对她的称呼。我跟她一起去逛街,商店的小伙子会问她:“大姐,看看这个吧!”去餐馆吃饭,服务员会问她,“大姐,您要吃点什么?”尽管对方的态度很热情和诚恳,但是这个称呼却叫得她很不舒服,因为在她周围,从来没有人叫过她“大姐”,她还生活在被人呵护的“小妹”角色中。所以,她经常抱怨,这些人真不会做生意,客人进门,好情绪就被他们叫走了。尽管她已经30岁了,也不算美女,但每当听到别人叫她“小妹”“美女”时,她都会很高兴,天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