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学点心理操纵术
14870500000015

第15章 期待增加,让他人对你越来越好

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每个人都喜欢那些对自己的评价和奖励不断增加的人,而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评价和奖励越来越少的人。

小时候你去小卖部买水果糖,售货员怎样抓糖,能让你开心呢?如果每次他抓的糖果比前一次都要多,你就会很开心,而且期望下次他抓得更多;如果他抓的糖果越来越少,你就会很失望,到最后你会考虑要不要换个地方买糖果。

你的上司上个月对你很看重,还对你表示了殷切的期望,但最近这个月,他对你很冷淡,你是不是要怀疑,领导是不是对你有想法?如果他一直对你不理不睬,而最近却开始对你关注,甚至这一周,你感觉上司对你青睐有加,你是不是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每个人都喜欢那些对自己的评价和奖励不断增加的人,而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评价和奖励越来越少的人。

在心理学上叫做增加效应,也叫阿伦森效应。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这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承受,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的。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么一个心理实验:分4组人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可见,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事,最不喜欢那些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减少的人或事。

很多人都不懂这个道理。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心掏给别人,一下子就把自己所有的能耐展示给别人。到最后,一旦自己“黔驴技穷”了,别人也就对自己失望了。

某人刚到公司上班,为了表现自己,什么工作都抢着来,即使经常加班也没有怨言,一来就签了个大单。可是随着他工作热情的消减,他的业绩表现也慢慢平庸。人们就会说了:看来他也只是三分钟热度,以前很能干,现在不行了。不知道他是开始运气好,还是现在江郎才尽了。当人们发现他“不过如此”的时候,也就对他没什么期望了。

反过来,如果他刚来时,表现一般,甚至让人怀疑,是否招错了人,大家都不看好他。然而,几个月后,他先签了一个小单,给人意外,后来逐渐签了几个大单,给人惊喜。大家就会改变对他的看法:“他原来是真人不露相啊”“看来他是个人才,我以前的评价是错怪了他”。当人们对他刮目相看的时候,就对他充满了期待。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懂得这个“先抑后扬”的处世方法,让别人对你的好感慢慢增加,而不是当没达到预期目标时,别人对你一再失望。

人们经常说的低调做人,就是这个道理。记得我在上某培训班的时候,每个讲师在上课之前,辅导员都会给我们做相应的介绍。那天辅导员对一位特别邀请的讲师进行了大量的介绍,说他是毕业于某名牌大学,曾在跨国公司做过高管,取得过某种荣誉等。我们因此对他充满了期待。

然而,他讲课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好,尽管我们能感受到他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在某些问题上他的表达并不是很充分,而且在列举实例的时候,通常要想很久。不知道是他所做的准备不够充分,还是不擅长列举实例。可能他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好的讲师。这是给我的第一感受。

在座的很多学员跟我有同样的感受,接着就听着有同学议论:“跨国公司出来的人就这样啊?”“照着书本念课文,我上去讲都比他强!”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同学们对这位讲师的期望在一点点地减少。

总之,还是前面的那句话。让人们对你的喜欢增加,而不是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