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学点心理操纵术
14870500000040

第40章 希望就在前方,只要坚持就能看到

要鼓励他人尽快从困境中走出来,最重要的是把“希望”摆在他人面前,让他产生更多的期待。

在《庄子·田子方》中有一句话,“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所谓心死,就是对某件事失去了希望。可想而知,一个对未来看不到希望的人,他的日子是如何的死气沉沉。

生活中,很多人屡次遇到一些挫折,就会心灰意冷,甚至觉得生活没有太大的意义。他们之所以有这种感受,是因为失去了希望,有一种无助感。无助感是在我们认为不可控制的情景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要让这些人改变对生活的态度,只需要给他们一种东西,那就是“希望”。有了希望,才会有期待,有了期待,当然会以坚强的意志力战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我们知道,医学上所使用的安慰剂实际上是那些既无药效,又无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外形与真药相像的药品(如蒸馏水、淀粉片或胶囊等)。这些药剂其实并无多大的治疗作用,但是却能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也就是所谓的希望!安慰剂也常被称为“希望丸”。服用安慰剂,对于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在心理上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从而改善人的生理状态,达到所希望的药效,这种反应被称为安慰剂效应。

有一个实验,将病人分为AB两组,给A组病人注射治疗疾病的药物而给B组人注射生理盐水。但是给B组病人错误的信息:他们注射的也是同等的药物。最后生理盐水会在B组病人体内达到药物的作用。

原本对自己的病情失去希望的人,当得知有一种药剂能够使自己康复,首先从精神上就会改变状态。可以说,安慰剂的运用,也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吧!

我记得以前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某部队在野外训练。在崎岖的山路上,还有10公里的路程要走……战士们个个头上就像开了锅一样热气腾腾,口干舌燥,早就把水壶喝了个底儿朝天。大家强忍着干渴,眼中充满了焦急的神情。

这时,班长大声说:“别担心,我这儿还有水!”说着,他晃了晃水壶。

“还有水!”战士们一下子兴奋起来,有的战士舔着起皮的嘴唇,使劲咽着唾沫说:“班长,给我喝一口吧!”谁知,班长捂着水壶说:“现在还不能喝,要等到转过这个山脚,看见宿营地再喝。”

于是,大家埋头继续行军,但是心里却踏实了,因为他们知道,班长那里还有水!

队伍转过山脚,远处出现了几顶野营帐篷。这时,大家似乎忘记了班长的水,个个脚下加快了步伐。

“水!”走进宿营地,战士们一齐奔到饮水车跟前痛饮起来。这时,班长诡秘地笑了。只见他背对战士们,偷偷拧开壶盖……倒出来的却是沙子。

这个聪明的班长,以沙子代替水,让战士们坚持走到了营地。战士们之所以坚持是因为他们心里总想着,等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至少班长那里还有水能解救我。那壶沙子冒充的水就是他们的希望。历史上的“望梅止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角。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因此,要鼓励他人尽快从困境中走出来。最重要的是把“希望”摆在他人面前,让他产生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