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学点心理操纵术
14870500000041

第41章 对他的失误,表示你的“无所谓”

无论什么人犯了过错,内心必定是充满了内疚和自责,并有弥补损失的想法。所以这个时候不必再责备他,而应该鼓励。正确的批评会使他心存感激,并会将批评转化成动力,以后即使他犯了小的错误而受到你的责备,也不会对你产生反感。

一般来说,一个人犯了错误,都会避免受到他人的批评,都不愿意受到指责,然而,是不是别人对你表示宽恕的时候,你心里更好过一点呢?

恰恰相反,你犯的错误越大,对方对你越是宽恕,你的内心会越难过。

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景:当你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给某人造成损失后,对方不仅没有批评和指责你,还一如既往地对你好,或是比以前对你更好了,这个时候,你的心里会更不好受。你会想:“我不值得你对我这么好!”“你骂我吧,这样我会好受一点。”

你在这样想的时候,就会在潜意识中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对方,今后一定要做得好一点,不让对方再由自己的过错而蒙受什么损失。实际上,对方对你过错的不闻不问,就是要达到这种目的。

所以,生活中,对于他人的一些小失误,如果你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更会激起对方的内疚感。

有个著名的男演员,喜欢耍大牌,经常拍戏不守时。有一天拍戏,所有的工作人员全到了,唯独不见那个男演员。导演说:“等他!”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一个钟头,导演、演员、摄影、灯光、场记、场务,大家全乖乖地等。

终于,那男演员到了。导演没骂他,但是也没开工,而是站起来,对所有的人说:“好了!收工!”于是灯光灭了,大家全走了,剩下那个演员呆呆地站在场子中间。从此,那男演员再也不敢迟到。

在约会时,如果对方迟到了很久,你看到他开门见山就说:“怎么搞的,让我等了半个多小时!”这样效果并不好,显得太露骨,并易使对方产生抵触情绪。他心里可能会这样想,“不就等了三十分钟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如果你默不作声,对方肯定会主动对你说抱歉,“真对不起,让你久等了。”他这样说的时候,必定在心里发誓,以后绝不迟到了,否则就太对不住你了。

在你小的时候,经常犯错误,父母就会不停地在耳朵旁数落,“你怎么能这样?”“你是不是欠扁了?”“你下次再这样,就别进家门了!”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甚至四次,五次地批评你。面对第一次第二次的批评,你可能会感到很内疚,决定不再犯错了。而当父母抓住你的错误不放,老是指责你的时候,你的内疚就变成不耐烦,产生一种反抗心理而开始改变改错的初衷,而故意犯错,“你不让我这样,我偏这样!”可见,对一个人的指责过多,就会产生一种超限刺激,根本就达不到指责的效果。

无论什么人犯了过错,内心必定是充满了内疚和自责,并有弥补损失的想法,所以这个时候不必再责备他,而应该鼓励。正确的批评会使他心存感激,并会将批评转化成动力,以后即使他犯了小的错误而受到你的责备,也不会对你产生反感。

有一位市场部经理,要开会了,才发现所做的调研结果因当初策划不到位,以致结果出现严重偏差。但当时来不及改了,他只得在会上如实地说明出现了失误,请求给时间重新调查,然后等着老总批评。

让他没想到的是,老总却说:“你缺少的是经验,而不是能力!我相信,新的调查肯定会正确无误!”

在听到老总这句话的时候,这名经理暗下决心,以后工作要更加努力!前不久,有个女孩对我说,她在工作中偶尔出现失误,上司便在众多同事面前严加指责,让她很没面子。每当那时,她心里都很难受,有时真想辞职算了。她觉得自己的工作很压抑,在领导面前永远都是个无能的人。其实一个经常批评和指责员工的领导,根本算不上一个好领导。

的确,面对别人的失误,很多人会本能地对对方说,“本来就是你错了,我还说不得你啦?”当然,出现错误就需要批评指正,但目的是为了杜绝这种失误再次发生,而不是对某人本身提出指责。

指责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说话时过于尖刻,只会伤害别人,让人口服心不服!千万不要给人一种“揪住不放”的感觉,否则别人会对你退避三舍。

我认识一个人,总是盯着他人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批评,有时甚至无中生有地指责别人。其实,这种人的心理是极度自私的,很不健康。这种人往往没多大能力,想从批评他人中得到满足来掩盖自己的不足,也说明他极度缺乏责任感,不可交往。这不叫批评,实际上这是挑剔。批评应是对他人缺点的一种善意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