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学点心理操纵术
14870500000043

第43章 有观众在场,他会变得更“逞能”

别人的评价能唤起一个人的内驱力。生活中,人们的“逞能”行为总是在他人面前出现的。

一个举重运动员在自己训练的时候,难以举起的重量,在正式比赛中却能举起来;一个身体疲惫的演员,在众多观众的要求下,能容光焕发,一场接一场地演唱。

在运动场上,拉拉队的欢呼声越强烈,对运动员的鼓励越大,越促使运动员们有更好的表现;在舞台上,观众的掌声越激烈,对表演者的影响越大,越促使表演者发挥出更高的水平。

相反,在没有人观看的排练中,运动员和表演者往往不可能有太多表现自己的激情。可以说激情是他人给予的。也就是说,他人的存在,对一个人往往有一种敦促作用,能够激励一个人更好地发挥。

这种说法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我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班上的学生都很调皮,无论哪个老师上课,课堂纪律都很糟,唯独能让同学们安静听课、认真作答的只有公开课。

上公开课的时候,教室后面坐了很多不认识的老师,还有校长。在众多老师的目光下,班上最调皮的孩子都变得异常安静,甚至还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我知道!”这时,每个孩子都成了被老师们关注的对象,所以孩子们都积极地表现自己。

其实,在众人面前“逞能”并不是孩子的专利,大人也一样。你一个人独自完成一份工作,和在很多人的瞩目下完成工作,两者的效率和质量绝对不一样。盯着你的眼睛越多,对你的压力越大,越促使你更出色地完成工作,因为你要让大家看到你的能力,至少你不能在众多人面前丢了面子。

这种“有人在旁”与“单独行动”条件下,人们产生效绩差异的心理现象,社会心理学称之为“观众效应”。“观众效应”是指一个人于他人在场的条件下,在无意识竞争的社会情境中所进行的自我表现。

在任何社会情境中,人们都害怕被抛弃,总想要别人喜欢和接受自己,并且当我们与别人在一起时,这些动机更为强烈。当与别人同处一室时,你总认为他们可能正在审视你的工作,也许在注意着你的表情和行为。别人可能与你毫无关系,然而你却可能会料想到他们会在某种程度上对你进行评价。别人的评价能唤起一个人的内驱力。生活中,人们的“逞能”行为总是在他人面前出现的。

1904年,社会心理学家茅曼在做肌肉努力和疲劳实验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秘密。当主持实验的人在房间里的时候,被试举重物的速度快一些,掷的距离也远一些。此后,达希尔对哈佛大学的学生进行的追踪研究也证明,在有观众在场的情况下,学生做乘法要快一些、好一些。这个实验说明,如果是完成同样的任务,个人单独完成任务与观众在场时相比,单独完成赶不上在观众面前完成的效果。

小钱在公司的人事部工作,公司开年终晚会,需要一个主持人。经理想到小钱的嗓音和外部形象都不错,就把小钱推荐给了晚会的组织者。

虽然小钱在上学的时候,在学校的广播站也播过音,但是都过去好几年了。这几年他因为工作繁忙,平时参加的娱乐活动也不多,所以这次他完全对自己不自信。

等单位各部门的节目单都收集到位之后,小钱开始准备串场词,每天下班他都要花半个小时以上来背词、练习。可是,每次他不是忘了说这段,就是说错那段。

几天后,经理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为了不让晚会主持显得单调,公司决定再加一个女主持人与他配合主持。这个女主持人是客服部的王小姐。王小姐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工作能力也很强,更重要的是,她有一种很自然的亲和力,因此多次被公司评为“企业之花”。

与王小姐合作主持,小钱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有与“企业之花”如此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紧张的是怕自己主持不好,在她面前出了洋相。

每次与王小姐一起练习和彩排的时候,小钱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他们渐渐配合得很默契了。在晚会当晚,小钱不仅把串场词说得连贯而轻松,还现场发挥了好几段呢!看着王小姐灿烂的笑容,他的声音更加洪亮了。

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压力,才能有动力;有动力,才能使他不断激发攀登新高峰的信心和力量。

所以,你在鼓励他人的时候,不妨告诉他,“好多人都在看着你呢!”他马上就会来了精神。在这个过程中,“观众”越多,或是“观众”对这个人越重要,这个效应起的作用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