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学点心理操纵术
14870500000050

第50章 找到一个人就行了,避免“责任分散”

有时候向很多人求助,不如向某一个人求助,并强化他的责任。也就是说认定了某一个人能帮助你,而不要给太多人踢皮球的机会。

虽然说,“助人为快乐之本”,但并不是每个人在每种情况下,都愿意帮助别人,特别是当人们觉得自己“没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人的时候,就很难主动去帮助他人。而什么情况下,会导致人们认为自己“没有责任和义务”呢?那就是人多的情况下。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叫做“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这个情况的典型反映。你以为人多力量大,其实,有时候人多力量反而小,1 1<2的情况经常有,因为人们身上普遍都存在着惰性和依赖性,在大家一起工作的时候,这种现象就更加突出。比如,我们经常在找他人办事的时候,会遭遇被多个人“踢皮球”的情况。对方你推我,我推他,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你解决问题。

售前部的小吴接到B地客户打来的电话,客户最后通牒,项目建议书如周五前还不能提交则后果自负。小吴于是开始走售前支持流程,请相关部门协助。

首先小吴按售前支持照流程找到方案准备部,请他们写。但该部张经理马上抱怨说另一个大项目下周就要投标了,老总还亲自过问了这事,这几天全部门的人还搭上技术部加班加点地干,哪有空写。

小吴只好直接找技术部。毕竟项目的最终实施由技术部负责,而且现在技术部正做着同类项目在A地区的开发。但技术部经理说B客户合同还没签呢,应该是方案准备部的事,况且技术部现在也没空写。

见小吴一脸无奈的样子,经理指给他一条路,原先在项目组的小林现在有空,看看他是否愿意帮忙。

小吴心里一喜,赶紧去找。听明来意后,小林说,虽然我现在有空,但也帮不了你,因为写这份建议书涉及B地的许多资料,他一直没接触过,看过资料后再写要花至少一周时间。

可怜的小吴就在单位中被人踢来踢去,问题还是没解决,结果被老总骂了一顿。

如果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较弱,面对困难、担当责任时往往会退缩。因为当一件事情,可以做的人多了,人们就会觉得并非一定要自己做。人们会想,“既然大家都可以做,凭什么要我做?”“他能帮你,你去找他吧!”“我还是少管闲事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责任分散效应”。

在美国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年轻女子在回家的路上遇刺。她绝望地喊叫:“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楼上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

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从而产生一种“我还是少管闲事”“会有人救她的”的心理。

所以,请求别人帮忙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他人是否有责任分散的心理。而要打破这种心理,就要让对方感到帮助你是他一个人的责任。

小李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正好遇到一个小孩子落水了,很多人在围观,却没有一个人跳下水去施救。小李非常着急,他想救人,自己却是个旱鸭子。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他看到围观的人中有一个他认识的人——小区外面报刊亭的杨老板。他曾听说杨老板经常游泳。于是,他大声朝杨老板喊道:“杨老板,还不赶快救人啊!”随着小李的喊声,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杨老板。

杨老板马上不好意思了,觉得自己再不救人,就会受到众人的唾骂。于是,赶紧跳下水去。

有时候向很多人求助,不如向某一个人求助,并强化他的责任。也就是说认定了某一个人能帮助你,而不要给太多人踢皮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