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企业随着经营活动的开展将会产生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量。在持续经营的会计基本前提假设之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的是企业经常性的、持续性的资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具体项目主要有: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该项目反映企业从事正常经营活动所获得的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收入相关的现金流入(含在业务发生时向客户收取的增值税额等)。具体包括收到的在本期发生的业务现金收入和在以前期间发生但在本期才收到款项的业务收入,以及至今尚未发生但在本期已经预收了业务款项的现金收入等。
2.“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消费税、关税和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各种税费。体现了企业在税收方面享受政策优惠所获得已缴税金的回流金额,也构成企业短期内经营现金流量的一项补充来源。
3.“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罚款收入、经营租赁收到的租金等其他除前两项所列之外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金额较大的应当单独列示。这部分资金来源在企业通常带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因素。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实际支付的现金(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本期支付前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未付款项和本期预付款项,减去本期发生的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
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中所述内容相对应,“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保证企业经常性生产对劳务与物资需求的资金流出,也是企业获得经营业务收入所需物质基础与劳务保证的资金保障。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当期实际支付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在职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以及为这些职工支付的诸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商业保险、住房公积、困难补助等其他各有关方面的现金等。职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具体生产经营业务的实施者,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是保证劳动者自身生存及其再生产的必要开支。因此也属于企业持续性的现金支出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并不是企业为其全体职工支付的现金,而仅仅是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在职职工支付的现金。如企业支付给从事固定资产建造的在建工程人员的现金,一般列示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中。而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现金,则列示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这两者虽然也属于企业经常性的现金流出,但与企业日常经营运作中所形成的人力成本略有不同。前者构成了企业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成本的一部分,而后者则体现了企业在离退休人员的安置等方面所承担的部分社会责任。
6.“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反映企业本期发生并支付的、本期支付以前各期发生的以及预交的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以及教育费附加、城市建设维护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各类相关税费,反映了企业除个别情况之外所实际承担的税费负担。从该项目覆盖的时间上讲,包含了当期发生且缴纳的相关税费,以及补交以前各期应交未交的有关税费和预交以后的相关税费等。从涉及的税费类型上讲,包含了企业所缴纳的几乎各种税费。当然也有例外事项,例如,企业支付的、按规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中的耕地占用税,以及在购买商品时随交易价款一并结算支付的增值税等都不在这一项目中反映。前者列示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后者则包含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中。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所付出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的各项税费之外,所发生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金额,如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各项费用以及企业支付的罚款支出、差旅费与业务招待费支出、保险费支出、办公费用及营销费用支出等,金额较大的应当单独列示。
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一)经营现金流量真实性分析
对比中报和年报经营现金流量,考察年度经营现金流量的均衡性,可初步认定经营现金流量的真实水平。在正常经营情况下,企业的购销和信用政策比较稳定,销售业务也较少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形,因此企业经营现金流量年度内应保持一定的均衡性,否则表明年报经营现金流量存在被粉饰的可能。但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使结论更为准确合理,还应当同时考虑企业的会计行为(如是否存在年底结账的习惯)、结算方式,以及所属行业的具体特征(如是否具有季节性生产的特点)。
在分析时,还应重点分析现金流量表有关明细项目,进一步明确经营现金流量的真实水平。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要分析企业有无虚构预收账款交易,粉饰主营业务现金流量的可能。若企业大额预收账款缺少相关的销售或建造合同,则表明企业主营业务现金流入缺乏真实性。对“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要分析判断企业有无借助下列事项粉饰其他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情况。
(1)关联方归还欠款。
(2)占用关联方资金。某些企业采取占用关联方往来款项的方式来虚增当期的经营现金流量,为此应特别关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进行期末大额款项往来的情况。
(3)现金流量项目类别归属。某些企业将一些非经营性现金流量项目(如票据贴现和临时资金拆借)归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从而虚增了当期经营现金流量,掩盖了公司经营的真实面貌。对此也应给予充分关注。
(二)经营现金流量充足性分析
经营现金流量的充足性是指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经营现金流量满足正常运转和规模的扩张。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充足性分析可以从绝对量和相对量两方面分析:
1.从绝对量方面认识充足性,主要是分析经营现金流量能否延续现有的企业经营,判断经营现金净流量是否正常。如果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零,则意味着通过正常的供、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支付因经营活动引起的货币流出。不过据此做出经营现金流量质量不高的结论还为时过早。
从企业成长的过程来分析,如果企业处于初创期,一方面由于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还处在“磨合”状态,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低,导致企业成本消耗较高,同时为了开拓市场,企业投入较多资金,采用各种手段将产品打人市场,例如加大广告支出,从而使现金流出较多;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尚未对企业的产品完全接受,导致以产品销售或劳务提供为主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很少。因此,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现为“入不敷出”。
如果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入不敷出”,应认为这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状态。但是如果企业并非处于初创期,仍然出现这种状态,则应当认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质量差。
如果经营现金流入正好补偿现金流出,仍然不能认为经营现金流量质量好。原因有两个:其一,企业的成本消耗中除了现金消耗性成本外,还有一部分属于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而确认的摊销成本和应计成本。只有这些非现金消耗性成本也被完全补偿,才能够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货币“简单再生产”。其二,经营活动还承担着为企业投资活动提供货币支持,为筹资活动的风险规避贡献现金的任务。因此,只有当经营现金净流量大于零并且在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后仍有剩余时才能认为其比较充足,质量较好。
2.从相对量角度考察充足性,主要是了解经营现金流量能否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要,具体分析经营现金流量对企业投资活动的支持力度和对筹资活动的风险规避水平。主要评价指标有:
(1)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比率。
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资本性支出额
其中,资本性支出额指企业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所发生的现金支出。该比率表明运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维持或扩大经营规模的能力。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水平越高,利用自身盈余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越强,经营现金流量的品质越好。当该比率小于1时,表明企业资本性投资所需现金无法完全由其经营活动提供,部分或大部分资金要靠外部筹资补充,企业财务风险较大,经营及获利的持续性与稳定性较低,经营现金流量的质量较差;当该比率大于1时,则说明经营现金流量的充足性较好,对企业筹资活动的风险保障水平较高,不仅能满足企业的资本支出需要,而且还可用于企业债务的偿还、利润的分配以及股利的发放。
(2)到期债务偿付比率。
到期债务偿付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到期债务本金 本期债务利息)
该比率反映企业利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偿付到期债务本息的实际水平。若该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到期债务的自我清偿能力较差,经营现金流量的充足程度不高,要树立良好的财务信用,企业必须依靠其他方面资金的及时注入,主要包括对外融资、当期变现投资收益以及出售企业资产的现金所得;若该比率大于1,则显示企业具有较好的“造血”功能和财务弹性,经营现金流量比较充沛,足以偿还到期债务,企业不存在支付风险且经营的主动性较强。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仅以经营现金流量大小作为衡量企业经营好坏与财务优劣的标准将会引起误导。因为经常存在下面的情况:经营现金流量充足但企业盈利能力日益下降;经营现金流量不足但企业盈利能力日趋上升。这表明:企业资金充裕但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方向,其未来盈利能力受到影响;企业现金短缺但实施了有效的负债经营,其盈利水平反而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在某段时期内,企业的财务活动能力与财务管理水平同样重要。
(三)经营现金流量稳定性分析
持续稳定的现金流量是企业正常运营和回避风险的重要保证。要评价经营现金流量的质量必须考虑其稳定性。可以利用如下两个比率进行分析。
1.现金流量结构比率。
现金流量
结构比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主要构成是主营业务。主营业务突出、收入稳定是企业运营良好的重要标志,反过来企业主营业务突出,经营越稳健,现金流越稳定、持续。据此比率可以大致了解企业主营业务当前的兴衰程度。如果计算连续数期的该比率更能了解主营业务发展变化的长期趋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经营现金流量的稳定持续性做出判断。
2.现金销售能力比率。
现金销售能力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营业收入
尽管当期现金流入中有可能包括前期应收款项的回收,但从较长一段时间来看,除非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否则应收账款各期平均收现率差异不大,这样当期现金流入在数量上就相当于当期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通过这一比率可以判断企业现金销售能力,较高的收现率表明企业产品定位准确,适销对路,并且已形成卖方市场的良好经营环境,这些又保证了经营现金流的稳定。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与企业日常营运活动的密切关系。无论是现金流入量还是流出量,都体现了企业在维持目前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状态下对现金及其等价物的获得与支出水平。若要体现“收支相抵、略有节余”的现金要求,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一般应该大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