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男孩的父母总能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如果你告诉自己的儿子“你应该做什么”,那他不一定会那么做;但如果你告诉你的儿子“你觉得这样做如何?”时,他多半会乐意尝试。
由此,家长们也不难看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你想让男孩做一件事儿,最好的办法不是用命令的口吻说,而是用反问的口吻,把最终选择权留给男孩自己。国外的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当将命令放在最后一位,只有你面对孩子毫无办法的时候,才能使用命令这种教育方式。”
生活中,父母与男孩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男孩尽快懂事,那么,你首先要做到凡事都与他商量一下,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家庭中那些无谓的争吵,还能教会你的男孩在日后的生活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下面这个故事就是最好的说明:
李佳琪是一个13岁的男孩,平日里他就是一个非常淘气的男孩,经常会给父母惹出一些乱子来,如踢坏邻居家的玻璃,在学校弄坏别人的钢笔……
那天早上,李佳琪告诉自己的妈妈,说自己晚上要去好朋友孟伟家里写作业,晚点再回家。但是妈妈却担心这两个淘气的孩子在一起,会不会又干出点什么让人担心的事儿来,担心李佳琪会不会把孟伟家弄得很乱,引起孟伟家人的反感。
于是,李佳琪的妈妈决定在晚上的时候,主动给孟伟的家长打个电话,一来能够了解点儿子的情况,知道他在干什么,二来也全当给人家道个歉了。
正当李佳琪的妈妈准备拨号的时候,电话响了,接听后,竟然是孟伟妈妈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孟伟的妈妈把李佳琪好好地夸赞了一番,说李佳琪是个好孩子,还帮助他们收拾屋子,这些话,让李佳琪的妈妈感到既欣喜又吃惊。
没一会儿,李佳琪回来了,妈妈把刚才孟伟妈妈说的话告诉了李佳琪,李佳琪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您和我说过,如果我以后对你提要求,就必须先让您高兴,这样子,我才有资格提出自己的要求。那么我去孟伟家里玩,就必须得先让孟伟的父母也高兴,于是我每次去都会帮着他们收拾房间。”
……
瞧!上文故事中男孩的妈妈并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到别人家后应该怎么做,但是儿子却从与妈妈日常的协商中学到了该如何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让对方喜欢自己。由此不难看出,父母与孩子协商的好处,可以不夸张的说,父母与孩子进行协商性的沟通,将成为男孩一种与人交往的特殊技能。
给男孩父母的建议
商量这件事儿,对于男孩的父母来说,往往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要知道,商量不等于单纯的迁就,也不是一味的允诺男孩,而是与男孩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并在此关系上尊重彼此双方的观点,从而对某件事情达成一致。此外,商量也是家庭中民主的真正体现。
那么,生活中,父母应该如何正确运用协商的教育方式来促进与儿子间的关系,从而让自己的男孩更健康地成长呢?
方法一:把肯定句换成疑问句,用协商的口吻与你的男孩沟通
情景一:小男孩王林因为留在班里值日,所以晚回家了一个小时,回家后,还不等他解释,就听到爸爸大声地说:“干什么去了,这么晚回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我告诉你哦,以后放学赶快给我滚回来,再有下次看我不打你!”
王林看着父亲,什么话也没说,拿着书包就跑回自己的房间,把门重重地关上。
情景二:男孩陈杰是王林的同班同学,和王林一天值日,同样也晚了一个小时回家,到家后,陈杰的妈妈用温和的语气边接过儿子的书包边说:“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我和你爸爸都很担心你,刚刚差点就给你奶奶打电话了,以后不要这样子了好吗?”
“对不起妈妈,我今天值日,早上走的时候忘记告诉你一声了,以后有什么事儿我提前告诉你和爸爸一声。”
其实,事例中的两位家长所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但所产生的结果却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同样的意思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呢?
事实上,这就是协商的力量,生活中,家长用命令的口吻和自己的男孩沟通,很难让男孩心甘情愿地去改正自身的错误,也很难听到男孩的真正心声;而用商量的口吻与男孩沟通,则常常会事半功倍,令孩子心服口服。所以,当你想让自己的儿子做些什么事情的时候,不妨用商量代替命令。
方法二:通过商量,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父母如果想要改掉男孩身上的坏毛病,那么,用强制性的方法甚至是责罚肯定是行不通的。此时,做父母的不妨试着与孩子达成某种协议,比如“约法三章”“周末大扫除协议”之类的条文,以此来约束男孩的不良行为。
刘亮今年7岁了,每次和爸爸去超市的时候,刘亮都会买一大堆东西,如果爸爸觉得没用不让他买,那好办,他定会站在原地哭着一定要买,最后,爸爸还是会妥协。
刘亮的爸爸也意识到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于是,决定不再娇惯孩子,从那以后的两个月,爸爸再也没有带刘亮去过超市,一天爸爸要出门,刘亮走了过来问爸爸是不是要去超市,他也想去,爸爸则说:“是去超市,但是不带你去。”
这个时候,刘亮就拉着爸爸的手,央求爸爸带上自己,甚至开始流眼泪,但爸爸下了决心说:“你哭也没有用,我已经决定不带你去了,除非你遵守和我的约定。”
刘亮听到爸爸的话,不哭了,马上问什么约定,于是爸爸又说:“逛超市,你只能给自己买100块钱以内的东西,至于买什么你自己掂量,不准哭,不能花超过100块钱,否则从今往后我再也不带你去超市了!”
刘亮看了看爸爸,答应了。
在超市里,刘亮再没有看到什么就拿什么,而是拿起又放下,权衡好半天最后再选下要买的零食,几次下来,很快刘亮就选好了自己的东西,而爸爸那边也OK了,两个人就结账去了。
出了超市,爸爸觉得今天刘亮真的很乖,于是就对刘亮说:“你今天表现得真不错,以后继续维持,下次去超市我还带你去,不过你我之间的约定还是要继续,当然,我也会在去超市之前临时和你确认新约定,可以吧?”
刘亮高兴地点点头,表示同意。
这位爸爸的做法无疑是明智的,他通过巧妙的协商改变了自己儿子不听话的行为,又让儿子心甘情愿。的确,小男孩总是会向自己的父母提出这样或者那样的要求,即便这些要求很不合理,但聪明的父母也不会当面一口拒绝自己的男孩,而是与男孩进行协商,和男孩讲道理,让他慢慢地接受,并且认清自己的要求的不合理性,最后让他心甘情愿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方法三:用商量化解生活中的争执
家庭教育中,代沟问题是影响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的麻烦问题,这些所谓的代沟问题大都是因为男孩与自己的父母因为一些观点和想法不同而发生争执所引起的,每当这时,大部分家长为了保护自己的威信,常常会把一些自己的观点强加给男孩,以此来压制男孩。但事实上,男孩们是绝对不会轻易妥协接受父母们的意见的,因为男孩也很看重自己的尊严,不希望被压制,这种心理对12~16岁的男孩来说,尤为明显。
所以,聪明的父母大都会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协商的手段与男孩进行沟通,让男孩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尊重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平等与理解,只有这样,父母与男孩间的沟通才能顺利进行。
专家教你 男孩怎么养
生活中,男孩不喜欢被安排、压制,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与信任,希望父母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自我选择权,那么,家长应当如何引导自己的男孩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第一,潜移默化地带领你的男孩辨别是非对错;
第二,用反问句或者疑问句代替肯定句,不要帮助你的男孩选择,而是把最终决定权留给你的男孩;
第三,事无巨细,凡事儿都和男孩商量一下,不要觉得没必要就忽略男孩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