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领导干部每天读点经济学
14874800000011

第11章 家电下乡后家里有几大件——耐用消费品消费

随着近年来农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同时国家不断加大家电下乡政策的补贴力度和补贴范围,我市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迅速提高。

耐用消费品是指那些使用寿命较长,一般可多次使用的消费品。耐用消费品由于购买次数少,因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决策较慎重。耐用消费品的典型适用产品如:家用电器、家具、汽车等。

耐用消费品主要市场特征为:产品周转周期长;长通路为主,同时辅以短通路;短通路一般为满足市场生动化的需要;市场生动化组织形态:在卖场尽可能多地进行产品演示和展示,此通路由企业或一级批发商控制。销售组织特征:办事处制;物流状况:在大区域设库房,注意经销商备货情况;着重于对消费者的售后服务。

耐用消费品由于其使用寿命长,价格也相对昂贵,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表现得较为理性。其消费者消费购买习惯如下:消费者购买时选择性大,购买决策相对复杂;消费者会仔细比较各种品牌的性能价格比,对产品品质、功效、售后服务质量,包括企业的商誉都有较高要求;消费者购买时并不就近购买,而是到规模较大产品较集中的商场进行销售行为,而且经常货比三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启动我国农村市场提供了重要契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成为2009年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之一。作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的“试水”之举,“家电下乡”由2007年12月三省一市的局部试点迅速发展成为2009年一项惠及全国的“家电盛宴”。“家电下乡”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家电消费补贴的不断落实,使农村地区广大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了“家电下乡”带来的实惠。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进一步丰富,其中,普通电视、手机/电话/PDA、洗衣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冰箱/冰柜居前五位,拥有比例均达60%以上,与“家电下乡”前期补贴的四类产品(彩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和手机)高度契合。

电视是我国农村居民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和最信赖的传播媒体,收看电视节目一直是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2009年农村居民每周平均有5.2天会接触电视,远高于对其他媒介的接触频率,传播优势无可比拟;农村居民平均每天用于收看电视的时间长达163.9分钟,领先于其他各类媒介,保持对农村目标人群稳定而高效的影响,为广告主搭建了农村市场推广与产品营销的良好平台。另外,网络媒体在农村地区的接触频率呈现不断崛起之势,2009年农村居民对网络媒体的平均接触频次升至1天/周,平均每天接触时长达到125分钟之久,跃居各类媒体接触水平第二位,仅次于传统电视媒体。

随着近年来农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同时国家不断加大家电下乡政策的补贴力度和补贴范围,我市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迅速提高。其中,大众家电基本普及,消费档次稳步升级。2008年,我市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拥有量分别为52台、37台和17台,分别增长9.5%、11.3%和36.4%;家庭热水器和家庭抽油烟机拥有量分别为36台和14台,增长54.7%和8.5%。

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发展迅猛。2008年我市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拥有量分别为104部,固定电话同比减少0.3%,移动电话同比增长14.2%;每百户居民家庭自行车拥有量为179辆,增长8.4%,其中电动自行车拥有辆为45辆,增长48.7%;家庭摩托车拥有量为75辆,减少8.2%。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知识层次的提高,加上电脑的价格不断下跌,以及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补贴力度的加大,电脑已经进入农村居民家庭之中,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达12台,同比增长22.3%。

随着家电下乡补贴产品种类增多、推广范围扩大及实施力度增强,我国农村居民的庞大购买力进一步凸显。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家庭未来五年计划购买的前十类耐用消费品囊括了当前我国“家电下乡”所补贴的九个产品类型。其中,手机、电脑、彩电、热水器、空调等耐用消费品是农村居民家庭未来五年内打算添置的主要商品;未来1年内计划购置倾向较大的五类耐用消费品依次是手机、电脑、电磁炉、空调、冰箱,购置比例分别达到5.5%、3.7%、3.6%、3.2%和2.8%;未来1~3年内计划购置倾向较大的五类耐用消费品依次是手机、电脑、热水器、空调、微波炉,购置比例分别达24.0%、15.5%、12.3%、11.8%和11.5%;未来3~5年内计划购置倾向较大的五类耐用消费品依次是电脑、彩电、手机、冰箱、洗衣机,购置比例分别达到8.4%、8.0%、7.9%、7.4%和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