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领导干部每天读点经济学
14874800000015

第15章 一场有秩序的商战游戏——市场经济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基本机制是利益机制,即利益最大化驱动机制,所有市场主体的一切行为都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的经济,自由的经济,平等的经济,竞争的经济,信用的经济,法制的经济。这些基本要求所表达的自主、自由、平等、竞争、信用、法制等观念,就构成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

在以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的西方经济学中,无论是需求定律、帕累托最优定理,还是交易成本理论等,都无不是以公平竞争和利益最大化这两点作为基本前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基本机制是利益机制,即利益最大化驱动机制,所有市场主体的一切行为都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市场经济(即交换经济,目前最典型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在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四个外在条件:

一是普遍的自由。只有在自由的社会制度下才可能提供可供自由雇佣的劳动者。经济上通过圈地运动,使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分离,使自由劳动与自由雇佣成为可能;在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天赋人权”的观念,宣告人类生而平等。使一切劳动者(包括资产拥有者与无产者)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二是全民的平等。只有从根本上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才有可能使社会契约得到法制的保障。市场经济是社会信用高度发展的结果与体现,契约化是市场经济下人的根本交往方式。只有在全民平等的前提下,契约才能对人际一切关系产生规范作用。在教权制度下,契约是多余的,在君权(或专制)制度下,契约是一纸空文。资本主义平等观念的确立,为资本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不可或缺的人文环境。

三是所有权的清析,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们对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人是自由、平等、独立的,不隶属于任何别的个人或组织,不象以前任何社会制度,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具有人身所有权。二是财产的所有权,政府明确声称,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使社会经济活动的结果即财富的创造得到了法制的保障。如果没有所有权的清析,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原动力就不可能被唤醒,也许今天的人类历史还不会有如此丰富的物质财富被创造出来。

四是利他精神的传播,启蒙运动以来,个人主义的大旗一直飘扬在西方文明的天空,个性的发挥与财富的追求是天经地义,同时清教主义思想的利他精神也得到了新的阐释,个性与财富的追求是对至高无上的创造者的奉献。利他主义成了人际交往的另一重要原则,免除了社会不必要的内耗与破坏。每个社会成员必须要提高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向社会负责的原则。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孜孜不倦、自强不息,通过自己诚实的有创造性的勤奋劳动不断创造财富,对社会作出贡献,并要对社会、对他人和对家庭负责,必须关心他人,关心弱者,决不能惟利是图,不能自私自利,不能崇尚拜金主义,不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是说,作为社会成员,首先要讲道德、讲责任、讲奉献,然后才是索取。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去这样做,经济才能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政治局面才能稳定,道德情操才能高尚,世间才能充满友爱,社会才能长治久安,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这些是艾哈德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刻含义和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