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领导干部每天读点经济学
14874800000056

第56章 为什么“存钱”反而赔钱——负利率

存在银行的钱所得的利息赶不上钱贬值的速度。例如一个1000块钱的东西一年后值1065块钱,但是1000块存在银行一年后才1038块,还没有它升值快,存钱不赚反赔。

负利率即是通货膨胀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如:通货膨胀率为10%,存款利率为3%。那么你存入银行的钱会在次年缩水7%。如果在过去一年,你既没有买房又没有炒股,连基金也没有买一份,而只把钱存在了银行里,你会发现自己的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存款实际收益为“负”的负利率的现象。存在银行的钱所得的利息赶不上钱贬值的速度。例如一个1000块钱的东西一年后值1065块钱,但是1000块存在银行一年后才1038块,还没有它升值快,存钱不赚反赔。

所谓负利率,即物价指数(CPI)快速攀升,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存银行的利率还赶不上通货膨胀率就成了负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负利率=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就是经常听到的CPI指数)

如果银行利率不能高过通货膨胀率那么就这意味着:存款者财富缩水,中国进入“负利率时代”。显然,通货膨胀是导致负利率的“罪魁祸首”。那么通货膨胀将给人们的理财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专家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其实对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对个人而言其实也是有人吃亏、有人得利。

固定收入者吃亏,浮动收入者得利。由于通货膨胀的作用,固定收入者如公务员、白领等的实际收入将减少,尤其是退休人员的实际购买力将受到影响。而对于企业里工作的人来说,如果产品价格比工资、原材料价格等上涨得更快,他们反而是得利者。

债权人吃亏,债务人得利。由于通货膨胀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如果今天向别人借了1万元,3年期,等到3年后1万元早就贬值了,所以宁愿多向别人借钱,少借钱给别人。

货币财富持有者受损,实际财富持有者得利。这里所说的货币财富指的是现金、银行储蓄、债券等,它们的实际价值将会降低。这里所说的实际财富是指不动产、贵金属(黄金、白银等)、珠宝、古董、艺术品、股票等,拥有这些反而可能因为通货膨胀的因素而获得价格的快速上涨。

负利率时代的到来,对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热衷于储蓄的人来说,是不情愿却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当前居民储蓄不会受利率过低的影响。从居民储蓄的动机看,大多数普通百姓把有限的资金放到银行,并不是为了追求投资回报才储蓄,而是出于谨慎的需要储蓄,是为了将来养老、医疗和子女的教育等,或者是预防突发性事情的发生,如果是买房、买车等大额消费,也是要考虑储蓄逐渐积累。所以是“被动”储蓄,他们把安全性放在首位,现在除了银行储蓄,没有更好的选择。

其实,抵御负利率的手段有很多,比如减少储蓄进行消费,多借钱多贷款,投资股票、房产等,我们更希望大家能以理性的头脑和积极的心态来进行投资,因为你的投资收益越大,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也就越强。我们根据投资者的不同偏好,为保守型、稳健型和积极型的投资者设计了不同的理财方案,应该说或多或少都能起到一些抵御负利率的作用,但是要将这些投资手段用得好,使得自己的实际收益一定为正,那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