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领导干部每天读点经济学
14874800000058

第58章 财富流动先看经济大趋势——景气程度

经济学将反映各行业运行状况的定量指标,如价格、成交量、开工率等或定性指标,如预期、信心等指数化,来反映经济或行业的景气变化。景气是对经济发展善的一种综合性描述,用于说明经济活跃的程度。

所谓经济景气,是指总体经济呈上升发展趋势,呈现市场繁荣、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加快的景气状态。经济不景气是指总体经济呈下滑的发展趋势,绝大部分经济活动处于收缩或半收缩状态,表现出市场疲软、经济增长速度停滞或迟缓、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失业人数增加等现象。

景气循环又称经济波动,也称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分为古典周期和现代周期。一个标准的经济周期通常包括扩张和收缩两个时期,它们又可以各自分解为两个阶段,因此,景气循环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复苏、高涨、衰退和萧条。经济的景气状态是通过一系列经济指标来描述的,称为景气指标。

景气指数又称景气度,它是对企业景气调查中的定性指标通过定量方法加工汇总,综合反映某一特定调查群体或某一社会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或发展趋势的一种指标。常见的景气指数有企业景气指数,国房景气指数,以及各个行业的景气指数。通常景气指数在0-200之间,100为中间值,高于100视为景气状态,越接近200反映行业经济运行越景气。低于100则是不景气,越接近0景气越低迷。

企业景气指数是根据企业家对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情况的判断与预期(通常为对“好”、“一般”、“不佳”的选择)而编制的景气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景气指数又称为景气度,它是对景气调查中的定性问题通过定量方法加工汇总,综合反映某一特定调查群体或某一社会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或发展趋势的一种指标。景气指数的数值介于0和200之间,100为景气指数的临界值。当景气指数大于100时,表明所处状况趋于上升或改善,处于景气状态,越接近200状态越发好;当景气指数小于100时,表明所处状况趋于下降或恶化,处于不景气状态,越接近0状态越差。企业景气调查是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队系统于1998年建立的定期调查制度。它采用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象为全部大型企业和部分中小企业;范围覆盖八个主要行业,即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调查内容包括企业家对本行业景气状况的判断及预期和对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预期。

企业景气调查20年代起源于西方国家,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普及。1994年8月起,国家统计局开始进行企业景气调查工作,调查主要是借助信息公司的技术力量,开展对工业和建筑业企业直接问卷调查。全国范围的企业景气调查于1998年在统计系统正式进行,由国家统计局各级企业调查队组织实施。

1.企业景气调查的概念及特点。企业景气调查是通过对部分企业负责人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他们对企业经营状况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判断和预期来编制景气指数,从而准确、及时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经营状况,预测经济发展的变动趋势的一种调查统计方法。它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一项进行事前统计的调查制度,它是增强统计服务时效性、扩大统计服务范围,提高统计服务质量的一种新的调查工作。

企业景气调查以问卷为调查形式,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景气指标为体系,以对企业的宏观经济环境判断和微观经营状况判断相结合的意向调查为内容。其信息具有较高的超前性、客观性、可靠性和连续性,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指标设置上都弥补了传统统计方法的不足。

2.企业景气调查的范围及对象。调查范围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调查对象为:上述调查范围内的全部大型及以上和部分抽中的中小型法人企业及其负责人。

3.企业景气调查的内容。企业景气调查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负责人对本行业景气状况的判断,包括企业负责人对当前本行业景气状况的判断、对下期本行业的景气状况的预计等;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的判断;包括对本期企业的生产成本、产销总量、价格、库存、资金、盈利、用工、投资及综合生产经营情况等景气状况的判断和下期景气状况的预计。因为同行业的企业所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的内容不同,故对不同行业所设置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的指标也不同;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生产经营问题的判断:包括对目前本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生产经营的重点判断,以及企业对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