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对孩子说话最有效
14878800000010

第10章 向孩子道歉的说话艺术

父母不是圣贤,也有犯错误的时候。父母犯了错误,哪怕是对自己的孩子,也要勇于承认错误。父母能够向孩子真诚道歉,不仅呵护了孩子的心灵,更为孩子树立了人格的榜样。

1.道歉是为孩子树立人格榜样

人格教育就是修养教育和责任教育。人犯了错向别人道歉,正说明了人是有一种责任感,即有自己的错自己能够勇于认识和承担。

正在炒菜的妈妈听到“咣口当”一声,便急急忙忙地跑了出来,看到打碎了的大花瓶和满地跑的球,立刻向儿子喊:“又搞什么鬼,整天闹事,你什么时候能给我安静点?”

孩子哭了:“球又不是我的,花瓶更不是我打破的。”母亲火更大了:“还敢撒谎!”这时敲门声响起,几个孩子来道歉了。妈妈这才知道原来球是从窗外飞进来的,妈妈错怪了儿子,怎么办呢?妈妈觉得很不好意思,愣在那儿下不来台。

“妈妈,你为什么总是批评我呢?我也有诚实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来表扬我?”孩子的话使妈妈更惊讶了,“是啊,我几时表扬过儿子?”妈妈内疚地安慰了儿子,并向他郑重地道了歉。对母亲的道歉儿子很吃惊,可是,从那以后他却比以前更懂事了,也很少说谎了。

上述故事的妈妈用真诚实意的道歉在不经意间改掉了儿子说谎的毛病,足可见父母对孩子的道歉的作用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自身的过程。要敢于承认自己犯的错误与缺点,并有勇气改正。这既是对孩子最为有效的教育与培养,又是缓解亲子矛盾的一种可行的方法。上述例子中母亲的及时道歉,就给了儿子一个最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父母做错了事及时向孩子道歉,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会这样做。孩子学会了道歉,这样,就会有勇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哪怕是错误的行为。因为他们知道犯错误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坏人,敢于对错误负责,才能真正把犯错误当成自己学习的机会。父母们应该告诉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但必须对自己的错误负责。即使父母做错了,也是应该道歉的。

“真遗憾,约定的事我没有执行,爸爸向你道歉,我向你保证,以后一定遵守诺言。”类似这样的话,在父母嘴里应该常常出,父母不应忽视了自己在孩子面前犯的错误,自己错了就得诚心道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敢于负责的人格。

教育孩子信守诺言是父母的一项任务,在教育孩子之前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教出信守诺言的孩子。

父母的言行一致、赏罚分明,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效果。如果要求孩子不说谎话,那么自己就不能采取欺骗吓唬的手段;如果事先与孩子定好了制度,父母就更要认真对待。

大多数父母在生气时都会责骂孩子“我讨厌你”“滚出去”等等,也就是采取完全否定孩子的责备方式。这种责备孩子人格的处分方式,当然是不值得鼓励的。但是,如果孩子真的有错误,父母即使态度过分些,也没有必要向孩子道歉。

父母之所以会责骂孩子,也是希望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

但是,在责备之后,见到了孩子伤心的模样,父母自然会感到难过,这也是一种事实,更何况在激动之下,一旦脱口而说出伤害孩子的话时,父母更会担心造成不良影响,有些父母在无法权衡的心理下,反而会向孩子道歉“刚刚妈妈骂得太过火了,对不起!”

这种向孩子道歉的补尝心理,老实说只会得不偿失。因为向孩子道歉,不啻否认了责骂孩子的过失,两相抵触,只会让孩子认为,父母责骂自己只是暂时性的爆发,因此丝毫不以为意。

孩子受到父母责骂,自己通常都清楚其原因,所以,母亲并没有向孩子道歉的理由与必要性,否则会令孩子对母亲的态度感到百思不解。

在责备孩子时,最重要的莫过于贯彻责备的姿势,根本不必向孩子道歉,否则父母所说的话,将会丧失可信度,而让孩子轻视父母的话。如果真的感觉自己骂得太过火,有时可以说“刚刚骂得太过份,实在抱歉”,此时请务必加一个“但是”,并且附带说明责骂的理由,让孩子确认自己的错误,否则就很难收责骂之效。

如果能坦诚地面对这些过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向孩子说明情况,纠正自己错误的做法,弥补父母失误带来的损失,就能将坏事变成好事,孩子不仅能通过一件件事情懂得一定道理,而且能从父母身上学到敢于承认错误的好品质;相反,如果父母文过饰非,坚持错误,那么就会给孩子留下“父母不会有错误”或“父母犯错后从来不承认”的印象,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父母应当意识到:当自己向孩子道歉时,就等于在教孩子相信他自己的洞察力。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任何人都会犯错误,父母也一样,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错误负责。通过道歉,家长塑造了自己关爱他人的行为模式,更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人格榜样,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向孩子道歉时要真诚坦率

道歉可以架起亲子沟通的桥梁,这是父母与孩子维持情感的良方,而且是绝佳的行为示范。若孩子能感受父母率直不扭捏的道歉,他可能会发现自己也比较容易做相同的事。

尊重孩子,肯定他们的能力——让他们了解,父母不是圣人,也会说“对不起”的话。

如果父母容易发脾气或吼叫,或者对孩子作错判断的时候,就说“对不起”,这样是有益处的。孩子很可能也听过父母做相同的指控,让他明白父母也会犯相同的错误对他具有启发性。在指出孩子对问题该负的责任之前,先大方明白地承认自己的错。不要这样说:“对不起,我当着你的面摔门。但是,你不要一直问我‘你什么时候可以买副新的溜冰鞋’。”

应该这么说:“当着你的面摔门是我不对,这样很不友善而且粗蛮无礼。问题是当你一直问我事情而我又没有明确的答案时,我就会觉得很烦。溜冰鞋要花很多钱,我并不确定是不是有多余的钱来买。”请看下面的案例:

今天天气非常严寒,妈妈和儿子武斌准备出门。他花了太久的时间才穿好衣服,妈妈强迫自己耐住性子。武斌非常努力地想达到自立的目标。

武斌拿毛皮外套时,妈妈就等在前门。结果,他马上穿着他最喜欢的外套出来,那是一件鲜蓝色适合在气温二十度时穿的外套。

妈妈实在受不了了。“小斌,”妈妈吼着,“现在你给我回去穿上厚的外套。”

“可是我没找到啊!”武斌抽泣着说,“我找过了。”

“一定在那里,”妈妈气呼呼地硬是说,“如果你要自己穿衣服;可以,不过你得看看天气有多冷。现在去拿你的毛皮外套!”

“不在那里嘛!”武斌吼叫出来,“不是跟你说了嘛!”

“开什么玩笑!我都是把它挂起来的啊!”妈妈争辩着说。

“如果给我找到,我就……”

果然不在那里。突然妈妈想起来为什么不在那里的原因,它摆在妈妈的车里。因为前一天武斌太热,把它急着脱下来的。

妈妈转头看到武斌瞪着自己,一副义正严词“我老早就说过”的模样。

不过,武斌眼里泛着泪光。“小斌,”妈妈靠向他蹲下,“妈妈错了,我应该相信你才对,你把它留在车里了。”

“我早就跟你说了呀!”他强调说,眼泪扑簌簌地滑了下来。

“是呀!”妈妈肯定他作的判断,“你的确那样说过,是我不信任你。你没说错。你是应该生气我没有听你的。”武斌猛点头。“来!”妈妈说着,握着他的手,“我们去车库。我们到车里穿外套。好不好?下次我会听小斌的话。小斌很聪明,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武斌握着妈妈的手,“对呀!”他说道。

许多人羞于道歉。他们宁愿游走于愧疚,或者自圆其说辩解自己的无辜。父母能承认自己的错等于告诉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诚实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能够接受人都会犯错的事实,并表现出坦陈犯错那种泰然自若的感觉。上述故事中武斌的妈妈道歉真诚而及时,对武斌的成长非常有利。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承认自己并不是万能的,父母也会失足犯错,这样同时加深他肯定自我价值和对事情的看法。

父母能够跟孩子道歉,就等于帮助他相信自己对周遭事物的分析能力,教导他学会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

谈到亲子关系,道歉让孩子有机会清楚明白父母尊重他的权利,因为孩子通常自认为二等公民,他们除了偶尔反抗也无计可施。

父母的道歉清楚地说明父母的确尊重孩子应受公平对待的权益。

3.不要随便地向孩子道歉

现在的父母,特别是孩子的祖父母,似乎都有向孩子道歉的“习性”。读书不用功、不能给予想要的玩具、不能送孩子到学校、作业出了错误……等,父母都认为是自己不好,而向孩子恭敬地道歉,于是孩子就变成家中的专制君主。父母到底要肩负怎样的责任呢?虽然有时候父母所做的事情,确实有道歉的必要。

但是,如果父母没有什么不对,却向孩子道歉说:“都是妈妈不好!”这就值得思考了,亲子之间若建立起“凡事都是父母的责任”的意识,父母对孩子的宠爱,就会从道歉的行为中表现出来。这样的亲子关系乍看之下暂时和谐,确实是很令人羡慕,但是却危机四伏。

父母向孩子道歉的行为,虽然有可能是为了显示“宠爱的关系”,但往往却造就了对立的关系。事实上,不管任何事情发生,父母都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的做法,只会使孩子变得更骄纵不讲理而已,有些孩子把父母看成是强烈的对立者,于是发生孩子刺杀父母的悲剧,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些父母想借“都是爸爸妈妈不好”的道歉,建立起平稳的亲子关系,可是往往却适得其反。由于对方还是一个不明事理的小孩,若百般地讨好他,父母的地位就会下降到与孩子相等的水平,在造成心理上的对等关系后,才开始说服对方,一定得不到预期的结果。

教养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即父母若不变成孩子的绝对责任者,就绝不会变成孩子的对立者。父母向孩子道歉,本来的意思虽是想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但一味地把责任归咎于父母,只会让孩子把父母当成对立者加以反抗,或变成责任感淡薄的人而已,所以父母不要随便向孩子道歉,有必要道歉才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