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14879100000110

第110章 乙型肝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发病率更高。其传染源主要是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播的主要途径为乙肝病人的血液或体液(唾液、乳汁、羊水、精液等分泌物),可直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人体而造成感染。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国内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左右(即每100人中就有1个乙肝病毒感染者)。

症状本病在临床上有急、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之分,而大部分都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些人在临床上没有症状,一般都是在健康查体时发现的,肝功能正常。有一部分病人有乏力、厌食、腹胀、腹泻或便秘、小便发黄等症状,肝功能检查提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增高,多为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早期临床症状与急性乙型肝炎相似,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可出现面色灰暗、皮肤起痤疮、肝脏肿大且质地较硬、脾肿大、皮肤黏膜有出血倾向、蜘蛛痣、肝掌等体征。

治疗

1.对于无任何症状而且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根据不同的病理改变,通过临床化验结果制定治疗措施。如果单纯表面抗原阳性,其他检查(肝功能、腹部B超等)均正常,则无须治疗。如果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三项指标同时显示阳性时,称为“小三阳”,此时如果肝功及乙肝病毒DNA检查都正常,也不需要治疗。如果肝功及乙肝病毒DNA有改变,应根据变化程度。由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如果出现大三阳,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三项指标同时显示阳性时,称为“大三阳”,此时如果有明显的肝炎症状,肝功转氨酶增高,乙肝病毒DNA阳性,表明病毒在肝内的复制、繁殖十分活跃,该患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需要及时给于隔离和治疗。如果肝功能正常,B超提示肝脏无异常,又没有症状,这样的患者暂时也不需要药物治疗,但要求定期复查。

2.乙肝病毒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即HBV-DNA),是每个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检查的项目,包括定量、定性两种,若增高或呈阳性者,说明不仅有乙肝病毒感染,而且病毒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服用拉米呋啶(贺普丁),能使DNA转阴,但停药后易反弹,因此至少需要服用一年以上。

3.对于急性乙型肝炎,在治疗上应强调隔离休息,合理饮食,适当增加营养,对症治疗,用药的原则是保证不伤肝,选择1~2种有效的中西药物,以促进肝细胞功能的恢复。对疾病早期出现消化道症状较重、尿量减少兼有黄疸者,可适当静脉滴注葡萄糖,促进损伤的肝细胞恢复。黄疸明显者,可用茵栀黄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液中滴注。

4.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强调三分治疗七分调养。精神要愉快,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合理安排饮食。要绝对忌酒,少食厚味之品,反对过度营养而致肥胖,除出现黄疸和肝功能异常者应卧床休息外,一般在症状不明显、肝功能有改善时,可适当的活动。注意动静结合。用药切忌过多过杂,切勿乱投医,滥用药。

5.目前的保肝药和恢复肝功能的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维生素类,常用的有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等。②促进肝脏解毒的药物,如肝太乐、还原型谷胱甘肽等。③促进能量代谢的药物,如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④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各种氨基酸制剂、血浆等。⑤促进胆红素代谢与排泄的药物,俗称降黄疸药物,如门冬氨酸钾镁、茵栀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⑥抗纤维化药物,如复方鳖甲软肝片等。⑦降酶药物,如五味子制剂(联苯双酯等)、山豆根制剂(肝炎灵注射液)、强力宁等。⑧免疫增强药物,如胸腺素(肽)、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左旋咪唑等。

6.目前治疗乙型肝炎常用的西药品种很多,比较有影响的有干扰素和拉米呋啶。①干扰素本质上是人体细胞在遭受病毒感染等因素刺激后所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乙型肝炎患者自身产生干扰素的能力低下,使用外源性干扰素可增强机体抗病毒的作用,并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但短时间内不能起效,需要注射半年以上才能见效,有些人感到不方便而放弃治疗。副作用有发热、疲乏、脱发、白细胞减少等表现。对小三阳及转氨酶增高者效果不好,对糖尿病及肯定系母婴垂直传播的病毒携带者原则上不用。②贺普丁(拉米呋啶)是核苷类抗病毒药,它能抑制乙肝病毒的逆转录酶活性,可降低病人血液中乙肝病毒DNA的浓度,经过3个月至6个月的治疗,DNA的转阴率可达90%以上,但停药后容易复发,因此要求连续服用1年以上,经济条件较好者可使用。国外主张一旦用该药治疗,应连续服用3年。副作用有疲乏和头痛等不适。

7.中医治疗原则上是保肝、防变,多以益气活血、化瘀排毒、行气消食为主,主要是提高患者的机体自身免疫功能,防止毒邪攻肝,达到保肝防变的目的,常用的中成药有乙肝宁冲剂、乙肝清热解毒冲剂、乙肝灵片等。现在还没有发现哪一味中药对乙肝大、小三阳有直接的转阴作用,社会上所宣传的秘方能治乙肝,并保证短期能转阴的都是骗人的,千万不要轻信广告。

8.常用的中药有 ①益气活血药,常用黄芪、焦白术、党参(力参或西洋参)、茯苓、桂枝、当归、丹参、泽兰、川芎等。②化瘀排毒药,常用赤芍、水蛭、土元、三棱、莪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大黄等。③行气消食药,常用木香、青皮、橘核、川朴、槟榔、陈皮、鸡内金、焦山楂等。应找有经验的医生处方治疗。

对患者的提示

1.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不可轻视。目前全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也叫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1.2亿人,这些人中不少是经母婴垂直传播造成感染的,携带者大多数没有肝炎症状及体征,肝功能检查正常,只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由于治疗乙肝尚无特效药,故大多数表面抗原阳性者不治疗,就连一些医生也认为不必治疗,这就造成许多乙肝病人的失治,以致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而后悔已晚。

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是乙肝病毒赖以生成的宿主,这些人是乙肝的重要传染源。临床上真正的健康携带者很少,绝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脏都有或轻或重的炎性改变,但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故化验时往往肝功能表现正常,加之自己没有从思想上重视,有点小的不适也不在意,而耽误了治疗。国内曾有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肝脏穿刺作病理检查,结果发现只有10%的病人肝组织正常,70%为轻型肝炎和非特异性反应性肝炎,20%为明显活动性肝炎,有的甚至已经有肝硬化。

3.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不能不在乎,也不能太紧张。首先要记住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饮食各方面都不要放松,但也不要心理过于紧张,到处乱求医。当前国内外对这种病没有特效药,除了少数患者可以自动转阴外,尚没有能转阴的药品,凡是说多长时间能转阴的药物都是骗人的。只要身体无不适感,肝功能正常,就可安心生活,并注意生活饮食调养。

4.对乙肝的预防和预后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体质,对机体抗病能力强的,即机体免疫调节机能正常的,就能抗御多种疾病,包括乙肝病毒,生活中有许多夫妻一方患病而另一方健康的例子。这就说明只要保持旺盛的机体功能,再加上不断的锻炼和饮食调养,就能抗御一切外来病毒和细菌的侵袭。

5.对有乙肝病人的家庭,还是提倡分餐制,对进餐用具最好分开放置并经常消毒。

生活饮食调养

1.保持心情舒畅,任何忧愁、思虑、恼怒等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都是有害的,特别是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更不利。

2.保持充足的营养,按肝病三高一低的饮食原则,即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肪的要求,作好饮食调节,主食要粗细搭配,多吃些带麸皮的食物,如玉米、豆类、小麦,副食要荤素混合,少荤多素,一般以一斤蔬菜配一两瘦肉烹饪最好,每天不离豆制品。忌食动物脂肪及白砂糖,只要吃足五谷杂粮及水果,就能达到高糖的要求。提倡早上喝粥、晚上喝汤(多指萝卜、青菜作成的咸汤)的饮食习惯,每餐七成饱即可。

3.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适当参加劳动,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最好自己做,脑力劳动者每天要安排1~2小时的室外活动,以散步为最好。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晚上10点钟前一定上床休息,早上5~6点钟起床。

4.要喝足水,不能等到渴了再喝,要主动定时喝水,每天保持喝6~8杯水。

5.要学会科学吃水果,有些人对吃水果无所谓,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这是不对的。水果是随季节而成熟的,水果成熟的季节,就是人体最需要这种水果的时候,吃了对人体有益。特别是肝病患者,更要记住随季节吃水果,反季节的水果对人体无益。有句谚语“打春的萝卜、立秋的瓜”,即说明季节食品的重要性,打春后的萝卜、立秋后的瓜就尽量不要吃了,否则对人体有害。另外,水果不能在饭后吃,而在饭前2小时吃为最好。除吃水果外,夏天要多吃黄瓜,秋冬天多吃萝卜。

6.要绝对忌酒,不管什么酒都不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