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14879100000137

第137章 痛

凡在月经期前后或在行经期间发生腹痛或其他不适,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者称为痛经。

症状 主要表现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骶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两乳房胀痛等,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1.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月经疼痛,又称功能性痛经,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初潮不久,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往往经生育后痛经缓解或消失。

2.继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

治疗

1.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可在月经期口服消炎痛1片,每日2~4次,或用消炎痛栓剂纳入肛门,一般用1~2次即可,其他止痛剂也可以用,但不主张用杜冷丁、可待因等药,以免成瘾。继发性痛经应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和刮宫引起的子宫颈管粘连阻塞等,都各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已婚育的一般性痛经妇女,若伴月经过多或失调,则以服用口服避孕药(按避孕常规服法)为最佳选择,既治病,又避孕。

2.中药对痛经的治疗很有特色,主要不在治标而在治本,因症状不同而分虚实两种,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治疗。

3.中成药 ①气滞血瘀者可服:月月舒颗粒1包,每日2次,冲服;元胡止痛颗粒l包,每日2次,冲服;调经活血片4片,每日2次,口服;益母草颗粒1包,每日3次,冲服。②气血虚弱者可服:乌鸡白凤丸6克,每日3次,口服;十全大补丸6~9克,每日2次,口服;六味地黄丸6~9克,每日2次,口服。

4.单验方 ①取食盐250克,炒热,布包温熨小腹,可散寒止痛,用于经来腹痛。②取葵花子盘(干品)100克,红糖30克,水煎代茶饮,可行滞散瘀,用于痛经。③取干丝瓜1条,水煎服,可理气通络止痛,用于痛经。④取生姜15克,红糖50克,水煎服,或黄酒50毫升,红糖10克,文火煮沸,趁热顿服,可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用于经来腹痛。⑤取艾叶20克,红糖30克,水煎服,或小茴、生姜各6克,水煎服,可温经散寒止痛,用于小腹冷痛。⑥取丹参10克,研末,黄酒调服,可活血祛瘀,调经止痛,用于经来小腹坠胀作痛。⑦取山楂炭、红糖各30克,向日葵子15克,晾干研末,每次取1食匙调入糯米粥内温服,每日2次,可活血化瘀,理气调经,用于瘀血腹痛。⑧取丹参60克,醋香附30克,小茴香15克,共研细末,每次服10克,经前经后早晚黄酒冲服,可活血化瘀,理气调经,用于气滞痛经。⑨取花椒10克,生姜24克,大枣10枚,水煎顿服,每日1剂,可温经散寒,调经止痛,用于寒性暴痛。

5.食疗 ①当归豆腐火锅:取当归20克,豆腐100克,鱼肉250克,白菜适量,冬菇5朵,鸡汤1000毫升,酱油、精盐各适量,将当归洗净,切成薄片,鱼肉洗净切片,豆腐切成小块,白菜切段,冬菇泡软切丝,先将鸡汤放入火锅内,再将切好的当归放入锅内,用武火煮开,再改用文火煮约2分钟,可随时续汤,然后加入调料调味,再放入鱼片、豆腐、冬菇、白菜等,煮熟后即可食用。用于气血虚弱型痛经。②取香附、艾叶各15克,醋适量,先将香附和醋拌匀炒至醋尽发黄,再放人艾叶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加醋10克,再煮两沸,每日1剂,分2次温服。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③取山楂肉10克,桂皮7克,红糖50克,水煎温服,月经前2日开始口服,每日1次,连饮2~3日。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生活饮食调养

1.女孩注意稳定情绪,特别在行经前后,不要生气、暴怒、忧郁、焦躁、紧张和恐惧,要心平气和度过行经期。

2.行经时要注意休息,勿过劳。

3.平时注意保暖,特别在月经前后,不要接触过冷过凉的东西,切勿贪凉饮冷、坐卧湿地,应避免受寒。

4.饮食宜清淡、温热,可多食新鲜蔬菜、瘦肉、豆制品、木耳等,勿食生冷及辛辣刺激食物。

5.服中药治疗要有信心,一般坚持治疗2~3个周期就会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