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14879100000003

第3章 进入小康怎么

中国过去那种“半年糠菜半年粮,吃了中午无晚上”的生活状况永去不复返了。现在粮食年年有余,饭菜充足,鸡鱼肉蛋应有皆有,副食产品样样具全,人们的饮食结构逐渐向西方发展,而传统的以五谷杂粮、蔬菜为主的东方饮食似乎忘入脑后,那些因体胖发福等多种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富贵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根据初步调查,每10人就有1位是“胖子”,如北京10.47%,上海12.03%,沈阳对老人调查发现竟达28.24%。孩子受害最大,“肥仔”随处可见。文明病、富贵病逐渐增加,究其要害,无疑是无节制地增加肉糖类食品所致。

1.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 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是我们祖先在实践的基础上,以“谷、果、畜、菜”的结构和“主、副、零”的原则确定下来。谷、果、菜均为植物,占的比重一般在70%以上,荤食比例值比较低。几千年形成的东方的烹饪文化,似乎并未发生什么大问题,家常的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是中华民族勤俭美德之一。现在富了,有些人就在吃的方面犯起了糊涂,追求精米细面、肥甘厚味,完全违背了传统的饮食结构。

2.合理的饮食结构 吃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每个人的终身健康和生存。中国有句老话“穷不失志,富不颠狂”,不要一步入小康就像暴发户似的胡吃乱喝,损伤身体,应该讲究点饮食养生。按中国传统的膳食结构,主食以粗杂粮食混合或交替食用。科学研究证明,多种杂粮混合能提高它的营养价值,副食要以新鲜蔬菜为主,最好是多种蔬菜交替食用,荤、素同炒能提高菜的营养价值,零食主要是水果,每天能吃上1~2个水果对身体健康有利。

总之,生活进入小康,在吃饭方面不能只讲营养摄取而不讲营养平衡,因为营养过剩和不足都能使人生病,只有使膳食结构达到较为精确的平衡才能防病保健。所以生活进入小康后不要只贪口福而忘了健康,粮食还是吃粗点好,最好吃带皮的全粮,品种杂点好,一周内五谷杂粮都能吃上点为好。副食以多素少荤混合的原则,油类以素油为主,与荤食相混,即可保持较高的营养价值。要采取低盐、低糖、多醋、多水的饮食调配原则,切忌暴饮暴食、终日精米细面、肥甘厚味、以酒为浆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