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14879100000072

第72章 大便常

1.粪性状

正常:成形便。

临床意义:柱状硬便,见于习惯性便秘;羊粪样粒状硬便,见于痉挛性便秘;扁形带状便,可能由于肛门狭窄或肛门附近赘生物挤压所致;糊状便,见于饮食过量后及其他消化不良症;液状便,见于食物中毒性腹泻及其他急性肠炎;米泔水样便,见于霍乱;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粘冻便,见于慢性结肠炎;血样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

2.粪颜色

正常:正常粪便呈黄色至棕黄色。服用炭粉、铋剂或铁剂后,粪呈深浅不等无光彩的碳样黑色;曾服用钡餐者,粪呈灰白色;如粪中含有大量未完全消化的蔬菜,则呈菜绿色;多食西瓜后,未消化的瓜瓤在粪便中呈浅红色。

临床意义:粪色黑而有光彩,呈柏油样的油黑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胆道阻塞性疾病,粪中含有大量脂肪而无粪胆素,所以粪呈陶土色;因蠕动过速,以致由胆红素转化成胆绿素使粪便成绿色,见于婴儿肠炎;新鲜血液混入粪便,或附在粪便表面,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的疾病。

3.粪气味

正常:正常粪便的臭味,主要由于食物中蛋白质经细菌分解产生的吲哚及粪臭素所致。

临床意义:粪呈臭味,同时杂有气泡者,常见于淀粉或糖类的消化不良。

4.粪黏液

正常:除正常硬粪外,常附有一层石蜡油样的光彩,即为黏液,其量极少。

临床意义:粪便表面有少量肉眼可见的黏液,见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等。

5.粪隐血试验(OB)

参考值:化学法:阴性,但吃荤菜、某些果蔬或某些药品后可呈弱阳性;免疫测定法:阴性。

临床意义:上消化道出血时,化学法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应,血量越多,阳性越强,按显色反应的强弱,可分为±~4 五级。免疫法隐血试验阳性对消化道出血有特异性,一般无假阳性,但柏油样便时因血红蛋白抗原过量或抗原性改变,反呈弱阳性。

6.粪中细胞

参考值:偶有少数上皮细胞或白细胞。

临床意义:有大量红细胞,见于下消化道出血;有大量白细胞、少量红细胞及上皮细胞,见于细菌性痢疾;有大量上皮细胞,见于慢性结肠炎;有吞噬细胞,大多见于细菌性痢疾。

7.粪寄生虫

参考值:无或有少许非致病性虫卵,如结肠阿米巴、微小阿米巴、嗜碘阿米巴、双核阿米巴、唇鞭虫、人肠毛滴虫、中华肠内滴虫等。

临床意义:若发现粪便中有溶组织阿米巴包囊及滋养体、兰氏贾第鞭毛虫、蛔虫卵、鞭虫卵、姜片虫成虫或虫卵、华枝睾吸虫卵、绦虫节片或虫卵、日本血吸虫卵等,即可诊断为各相应疾病。

§§第四章 治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