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14879100000090

第90章 感

感冒分普通型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一年四季皆可发病,70%~80%的是由病毒引起,细菌引起者仅占一小部分。这些病毒和细菌常寄生于健康人的鼻咽部,平常不引起发病,只有在身体抵抗力下降,如感受风寒、淋雨或局部循环发生障碍时,病毒或细菌才会乘虚而入,以致发病。

症状感冒开始时均可出现头痛、鼻塞、流涕、咽干、喉痒,稍后恶寒发热。普通型发病缓慢,症状较轻:流行型发病较急,症状较重。I临床上又可分为以头痛伴全身关节痛为主的神经型、以发热伴咽喉肿痛为主的热毒型、以发热伴咳嗽为主的上呼吸道感染型、以发热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为主的胃肠型等。中医辨证有汗为虚,无汗为实。

治疗

1.西药 ①解热止痛:APC 0.5g,口服;或扑热息痛0.5g,口服。或复方氨基比林1支,肌肉注射;或安痛定1支,肌肉注射。②消炎止咳:阿莫西林0.5g,一日3次,口服;或利菌沙0.5g一日3次,口服;或复方新诺明2片,一日2次,口服;或罗红霉素0.3g,一日2次,口服;或复方甘草片3片,一日3次,口服。

2.中药 可分风寒型、风热型、暑湿型、表虚型辨证治疗3.中成药 ①银翘解毒片6片,每日3次,口服,用于头痛、发冷发热、鼻塞流涕等感冒早期。②桑菊感冒片6片,每日3次,口服,用于鼻塞、咳嗽。③藿香正气丸1丸,每日3次,口服,用于暑天感冒之头痛鼻塞、恶心欲吐、发冷发热等症。④苏羌解表颗粒1~2包,每日3次,冲服,用于头痛鼻塞、发冷发热、全身关节酸痛。⑤芪术固表颗粒1~2包,每日3次,冲服,用于体虚经常感冒或感冒失治、多日不愈者。⑥苦甘冲剂2包,每日3次,冲服,用于头痛鼻塞、咳嗽发热者。

4.单验方 ①取生姜15克,葱头连须5个,红糖少许,煮水温服,微发汗,主治感冒初期头痛、鼻塞。②取干葱1根,煮水温服,主治鼻塞、恶寒。③取红皮萝卜100克,生姜15克,胡椒面少许,煮水温服,稍发汗,主治感冒咳嗽、恶心。④取鲜芦根、冬桑叶各30克,水煎服,主治感冒头痛、咳嗽。⑤取鲜荷叶带梗1片,煮水服,用于夏天感冒,头昏恶寒者。⑥取藿香15克,绿豆60克,水煎代茶饮,主治暑湿外感。⑦取生石膏、滑石各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主治暑天外感。⑧取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水煎服,主治发热喉痛。⑨取鱼腥草、大青叶各30克,水煎服,主治发热咳嗽。⑩取荆芥、苏叶、贯众各10克,水煎代茶饮,可预防感冒。

5.食疗 ①生姜粥:取生姜10克,粳米50克,先将粳米入锅内加水煮成粥,加入切碎的生姜再煮片刻,睡前食用,取微汗为佳。②糖醋茶:取茶叶3克,生姜3片,红糖10克,食醋5毫升,将上4味一起入茶杯内,沸水冲泡饮。③银花山楂汤:取金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适量,将上药加水煎两次,滤出加蜂蜜拌匀服。④桑菊豆豉汤:取桑叶、菊花各10克,豆豉6克,水煎,代茶饮。

生活饮食调养

1.注意生活规律,坚持户外活动、散步、慢跑和耐寒锻炼。

2.多饮水,多喝白开水,要有规律的喝,不能等渴了才去喝水,正常人除吃饭外还要喝2000~2500毫升水,即一大暖瓶水。

3.要养成早上凉水洗脸、晚上温水泡脚的习惯。

4.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做到春捂秋凉,就是春天不要减衣太早,秋天不要加衣太早,以防寒热伤人。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一日三餐按时吃,食之勿急勿饱,要细嚼慢咽,吃七成饱即可。

6.每日早晚,双手对搓至手掌心发热后,用双手掌心对面部进行按摩,搓迎香穴,即鼻子两侧。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

对读者提示

1.感冒发热一般在38.5℃以下者,不要急于用退热药,可采用休息、多喝白开水,或用葱头、生姜煎水喝,或用温水泡脚半小时,稍取微汗,千万不要去澡堂洗澡或劳动出汗,上述治疗无效者,或体温升至39℃以上者,可用口服退热药或注射退热针治疗。

2.不要急于输液治疗。现在很多病人和医生都认为感冒无论轻重都是输液治疗好,这是不正确的,除了体温持续在39℃以上者可考虑输液用药,一般取内服药最安全。

3.不要急于用抗菌素治疗。现在抗菌素治感冒几乎成了常规,这样做对于大多数(70%~80%)病人是不合适的。若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反而有害。如病情需要,在应用抗生素前最好化验血常规,如白细胞增高可用,白细胞不高则不用。

4.不要轻视感冒这一小病,一定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症状不见好转或加重,应到医院检查治疗,因感冒症状有时又是多种急性热病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