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汇聚中关村
14881200000142

第142章 开拓者的背后是怎样的支持和动力

王恺在医疗建筑/实验室设计领域为什么能填补国内空白,创建了几个中国第一呢?采访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刚开始采访,王恺就说:“回国三年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是国家政策给了我们发挥的平台。近几年,国家把有中国国籍和无中国国籍的留学人员都请回来创业,这说明我们国家重视人才,重视知识。”王恺先生还说,在中关村创业的人都知道,中关村为了表明对“科学和法制的尊重,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颁布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在全国首次确立了“法无明文规定不为过”这一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基本法制原则,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谈到回国创业的动力时,王恺说这与他妻子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他在比利时留学时,他的妻子也到比利时工作,这使得他在经济上有了保障,不用为了生活去打工,使自己能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和研究上。他说:“在国外的许多留学生,由于生活压力,不得不去打工,许多学生因此而荒废了学业,最后追悔莫及。我很幸运,不需要这样。”

王恺是个执著事业、执著医疗建筑设计的人,他讲了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妻子的工作收入不是很高,在异国他乡仅能维持清苦的生活。尽管如此,每年暑假,妻子都会拿出所有积蓄,和王恺一起到法国去看医院的建筑设计,拍成片子,保存起来,让王恺毕业后带回国作为工作参考用。王恺回忆说:“那时,我们每天的生活费是15法郎,大概只有100多元人民币,我们在巴黎没钱坐车,而是用两条腿穿梭在巴黎的大街小巷,每天吃面包,没有在巴黎的饭店吃过一顿饭。”他很感激妻子,感激她对他工作的无私支持。20年后,王恺参与设计的医院一个个落成,有了可喜的收入,和妻子专程坐飞机去法国巴黎的饭店吃饭。

在谈到妻子对自己的支持时,王恺还讲了一个故事。他说,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十分火热,自己对计算机也很感兴趣,一度想要改行,由于妻子及时劝阻,他才没有迈出建筑设计这道门槛。说到这里,他很幽默:“幸亏她劝阻,不然今天做的就不是医疗建筑设计,而是计算机了。”王恺动情地说,人生路上,有全力支持他的妻子相依相伴,是很幸运的。

在短短几年中,王恺能在中国医疗建筑/实验室设计中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绩,还与别人无法相比的国际从业背景有关。比利时鲁汶大学毕业后,他在美国从事医疗建筑设计12年,先后在几家设计公司担任董事、项目经理,一直做管理工作。有的公司也有意培养他,希望以后能在中国扩展业务,让他参与实际管理工作。他认为这是得天独厚的锻炼机会,也借此建立了这一行业的国际人脉关系,直到现在还和许多国外的建筑设计公司保持联系。

另外,在中国创业期间,王恺还得到了美国商务部、英国对外贸易部、德国财政部等的支持,可以说,这些国际优势,是他取得突出成绩的一个很重要条件。

王恺能取得这些成绩,除了以上客观原因外,更主要的是他对医疗建筑设计有深刻的研究、独到的见解、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说,任何建筑都是为特定的功能服务,但在医疗领域,医疗建筑的功能比较复杂,也比较特别。一所真正的现代化医院应该是一所“净化的”的医院,不应有病菌,功能要十分齐全,不光是能使用三五年,而是要使用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现代化的医疗建筑设计不光是为了看病,还要集休养、防治、科研、医疗卫生教育于一体。除了这些整体上的要求,还要有细节上的把握。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他说,厕所的门通常是可以从里向外关的,但医院的门必须从外向里关,原因是病人如果在上厕所时身体不适而跌倒,就会被关在里面,这对病人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王恺说,我们走的是专业化的设计道路,我们就是要把国际上一些优秀的东西吸收进来,再根据中国自己的实际,做出全世界都没有的东西。“我们做先导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比如,几年前,没有几个人能做医疔建筑设计,但现在许多人都做了,我们的图纸几乎所有的设计院都有。真如人们所说的,市场小了,但中国与国际的差距也小了,这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