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汇聚中关村
14881200000152

第152章 选择与放弃

北京迈朗世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强博士

王强,1961年6月出生,北京人。1982年获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专业学士学位:1985年获该院卫星通信专业硕士学位:1985年赴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留学,1988年获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0~1997年任维多利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教授,在IEEE期刊上发表过30篇论文,带过7名博士生,是IC和DSP领域的高级工程师,获得CFA(注册金融分析师)和P。Eng(北美注册工程师)资格。后成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和日兴证券的投资银行家,参与过中国移动和日本移动的上市:曾是龙科创投的创办人及前任总经理;从事过两家高科技公司的创建及全面管理工作。2005年初,在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创办北京迈朗世讯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获得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10万元创业资助。

稳健、内敛、自信,第一次面见王强时,他微笑着把手伸过来,轻轻一握的刹那间,你能感受到这个中年男人传递给你的信息,这是经历了岁月的历练,在一个人身上自然滋生出的力量。这种力量,散发在他的举手投足间,默默地感染着他身边的人。

经历丰富是人生的最大财富,王强深信这一点,也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实践着这一点。从因为一本书的机缘跨出国门,从放弃优裕而稳定的大学教授的生活回到国内,从沉浸多年的技术领域转战陌生的金融投资,再从令人艳羡的大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身份奔向独自创业的风云沙场,每一次角色的转换,每一次环境的变化,都丰富着他的人生阅历,也在成就他的事业。

王强属于出国比较早的那一拨儿。1985年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卫星通信专业研究生毕业,王强就去了加拿大。谈起出国的动机,王强说很简单,就是要去学东西。当时在他的专业领域,国内和国外相比,就是属于“牛拉车”的水平。对一个执著于自己兴趣的钻研技术的人,这样的差距是他无法接受的。而真正联系出国,却是缘于一本书。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强在外文书店看到了一本书,这是加拿大的三个学者合著的《数字卫星通信》,当时还只是英文的影印版。一本好书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知道作者是学术水平很高的学者,更知道他们的研究已经走在了专业领域内的前沿。想要留学的时候,王强首先想到了这本书,他给这本书的第一作者写了一封信,希望能拜师在他的门下,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肯定的答复。就这样看似简单的逻辑,毕业后,他来到了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大学,攻读电子工程的博士学位。

国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自由的学术空气给了王强很大影响,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那些新鲜的知识,他相信,要学就要学最尖端的,而他同样相信,技术要运用,要在实际中发挥它的作用。在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无线通信专业的博士学位后,他选择去大公司做高级工程师,从事芯片及数字处理器的设计。这在他自己看来是蛮珍贵的三年,熟悉了技术在运用领域内的各个环节,让他对自己的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他日后在投资领域和创业中对技术部门的评判和管理打下了坚实根基。经过实战的磨砺,自认为对大学环境感兴趣的王强又回到了母校任教,1993年,32岁的王强就得到了终身教授的职位。在教书的七年间,王强前后得到了加拿大政府160万加元的研究基金,发表了40多篇论文,其中30篇是在国际知名的IEEE期刊上发表的:他还带过7名博士和1名博士后。命运似乎在他的面前铺开了坦途,年轻、学术上有了一定声望,收入在当地已属于中产阶层的最高水平,照着这条路走下去,世俗生活里人们所定义的成功已经在向他招手。然而,这个时候的王强却又选择了放弃,原因很简单,他说自己“兴趣又变化了”。

1995年,日本电讯促进会(TAO)聘王强为研究员,到日本进行3G方面的研究。接着,他又来到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正是这两次在外交流的机会,王强接触了很多朋友。校园外的环境更生动、鲜活,充满着紧张,也孕育着机会。王强说,他感觉应该做一些更有创意的事情。继续做教授,可以看得到自己接下来的几十年会是什么样子,而出来,却有很多的不可知。对于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王强毅然选择了后面这条充满更多未卜和动荡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