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汇聚中关村
14881200000164

第164章 国内外技术落差是创业依据

北京维体耳神经功能研究所创始人翁天祥博士

翁天祥,1963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房县。1985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专业:1991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专业硕士学位。1991~1995年,在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99年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专业毕业,并取得博士后学位。2002年11月回国,并在中关村海淀创业园创办北京维体耳神经功能研究所,获得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8万元创业资助。

为接受记者采访,远在美国的翁天祥做了详细准备,看过记者的采访提纲,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拟订了一份,“有交流才有共识,我想这更有利于写出有用的东西。”可见,翁天祥是个认真谨慎的人,而且不仅表现在他经营企业时。他所指的“有用的东西”,是针对归国创业群体而言,作为一个相对成功的归国创业人员,他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与他们分享。

前庭康复设备、眩晕类疾病……对于大多数人,这些词都是极其陌生的,而对翁天祥而言,在20年多年前,这些晦涩的词语就与他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1980年,翁天祥开始在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就读,虽然是一个偏门专业,但翁天祥却对此充满热情。毕业后,他来到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实习,从事宇航员的听力学和舱内噪声环境通讯的研究以及前庭生理和平衡功能研究。1988年,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社会实践的翁天祥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学习耳鼻喉科专业。毕业后,他再次到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就在他的学历和工作让很多人羡慕时,一次出国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95年4月至10月,翁天祥来到美国Baylor医学院耳鼻喉科做访问学者。那段时间,翁天祥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在美国,新一代的生物反馈平衡功能检测及康复训练系统为临床上眩晕和平衡障碍的诊疗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系统的临床技术标准和诊疗操作规程也已经成熟。而在中国,平衡障碍和眩晕诊疗的临床工作仍然沿用过去的模式,缺乏客观的鉴别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差距让翁天祥辛酸,但也让他振奋,他想,一定要把美国先进的技术带回祖国。

于是,翁天祥留在了美国,并于1996年开始在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Medical Branch耳鼻喉科当博士后,专门从事内耳毛细胞生物物理学的研究。专业的学习让翁天祥产生了创业的想法,他觉得,在中国率先开展现代平衡障碍和眩晕诊疗特色专科的新项目,将会是医院发展业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际解决眩晕病人医疗需求,并实现良性社会经济效益的宝贵机遇。

“留学人员群体的价值在于掌握着一定的先进技术,但这先进的技术有明显的时效性和地域性。如果我留在美国,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研究人员,但一旦回到中国,我所带回的技术,将会给医院和企业提供一个全新的医疗项目产业契机。”翁天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