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汇聚中关村
14881200000216

第216章 美国之行

当时,清华大学里说走就走的人并不多,谁也说不准会不会功败垂成。没有拼搏精神的人是没有勇气放弃已有的成绩的。那时,他在学习期间做兼职,一年可以有三十几万的收入。他的一个项目就可以卖到几千美元,一年可以卖十几个。如果不去美国,在国内,一样可以生活得很好。朱一明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当离开清华,放弃看起来已经不错的收入,很多人都认为这种勇气很难得,实际上他自己并不觉得,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么,他要解的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因素在决定他的选择,那就是,他要去做一个让很多人都可以使用的存储芯片。当时,这里已经不能让我实现这个理想的时候,我就选择了离开,如果你把这些事情想清楚了,那么位置、既得利益,有形、无形的那些东西就都不重要了。

因此,重要的还是价值观,“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朱一明应该有这样的胸怀。

在朱一明心中,美国是高科技的圣坛,是他神往的地方。当时,许多在美国的同学经常给朱一明打电话,讲述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一个对技术痴迷的学子一心想学到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年轻人应该多出去看看”,而今,朱一明仍然抱着这样的观点。

美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凭着对技术的执著,凭着年轻人的满腔热血,在亲朋好友的极力反对下,在周围人的质疑声中,朱一明放弃了国内可观的收入,背井离乡、远赴海外。在美国,他开始进行半导体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众所周知,国外的挑选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读硕士首先要通过资格认证,有的人两三年才能通过,而朱一明第一次考试就顺利通过了。

朱一明是个非常好学且非常聪明的学生,每天都学习到深夜。有一天,学校装修试验室,换地板,空调也关了。夜里12点,朱一明把房门打开,光线从屋里透出来,恰巧被研究生管理组的老师看到。他特别惊讶,觉得这个学生很勤奋,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就在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一致看好他的时候,朱一明却又做出了一件令周围人不解的事情??到硅谷创业。

在美国硅谷创业,压力不同于国内,比外地人在北京压力还要大,但最终他还是顶住了压力。朱一明和他的朋友们开始打拼。他们四处游说投资人,终于有了第一笔风险投资。几个人拿着十几万美元立刻投入研发。“那时候劲头很足,想到就干。在硅谷注册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在异国他乡,每做出一点成绩都会有创业者双倍的努力。

“每一笔风险投资都是要求回报的。我们必须做出一点成绩才会有新的资金注入”。公司做得有了起色,朱一明和他的团队开始得到更大的风险投资公司的资助。一切都进入良性循环,未来一片光明,异国的生活一样美好。就在这时,这个不安分的年轻人又有了新的想法: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