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汇聚中关村
14881200000004

第4章 在海南的收获

陈昌敏出生在江西赣南农村,父母没有多少文化,家里兄弟姐妹多,他排行老六。他从小就特别聪明、懂事。光看母亲的一个眼神,他就知道去做什么。他念书很好,自学能力特别强,年年全年级第一。1980年,年仅16岁的陈昌敏考取了南昌大学机械制造专业。

在大学生活里,他没有更多地去体味“天之骄子”的荣耀,而是把全部精力用于学业。他的学习成绩依然优异。大学毕业那年,他又考取了华南理工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招收的机器人专业研究生。那年,江西省考取研究生的很少,陈昌敏非常珍惜学习时光,健有幸成为中国I程院张启先院士的学生。

如果没有那次偶然的相识,陈昌敏说不定会成为机器人方面的学者。一次科研活动中,他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后改为中国热带农业大学)的一位副院长住同一宿舍,这位副院长力邀他毕业后到海南,到他们的学院去,陈昌敏爽快地答应了。毕业分配那年,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竟派人来招他当教师,陈昌敏是个守信用的人,他本可以到生活工作环境更好的大学去,那时候海南还没有开发,远不如内地的大城市。但他还是决定去海南,不仅因为海南人的热情,那所大学还有他喜爱的机械专业。他抱着锻炼自己的想法,打点行囊去了海南。

在海南,陈昌敏再一次感受到海南人的热情,他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海南气候热,平时没有什么事,陈昌敏偶尔到茶馆里喝茶。一次,他在喝茶时和同桌的一农民聊天,那农民得知他是大学教师,为人这样谦虚和气,就说出了自己的苦衷。他正为一件事烦恼着,原来他准备从广东湛江收购一批黄豆,他没有文化,不知怎样和人家洽谈,他想让陈昌敏帮他做这件事,并答应给份数额不低的报酬。陈昌敏乐于帮助人,就爽快地答应了。那时学校正放假,他和那位农民朋友去了湛江,洽谈得很顺利,收购了20多吨黄豆。这一次,陈昌敏赚了一万元,1987年的中国,这一笔钱还是相当可观的。通过这件事,陈昌敏悟出了一点经营之道,抓住商机,就会有收获。

一次,陈昌敏从报纸上了解到海南种植咖啡豆、胡椒的农户由于手工脱粒慢,大量胡椒、咖啡豆未来得及脱粒就烂掉了。制造一种操作方便的脱粒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陈昌敏有了一个很好的想法。他向学校建议做脱粒机,并向种植户投放了100份调查卷。很快,陈昌敏收到60份调查函,种植户很需要使用简单的脱粒机。陈昌敏根据热带农作物的特点,用了几天时间设计好图纸,找了一家民办机械厂加工,样机脱粒效果不错,又稍做改动,加工出的脱粒机更好了。脱粒机投放市场后,很受种植户欢迎。

1988年,国家开发海南,海南的建设步伐加快了,陈昌敏在教学之余,为学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是个很有进取心的人,希望自己在专业上更有进展。于是,陈昌敏产生了出国深造的念头。

出国很是费了一番周折。1990年,年轻的陈昌敏如愿以偿地来到了英国拉夫堡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