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汇聚中关村
14881200000040

第40章 “科大中冶”之梦

在黄博士回国时,他说经常会有许多人问他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为什么回来啊?难道是在美国混不下去了吗?”对于这个问题,他觉得很难回答。作为一名从体制外走来的海归博士,他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黄博士说,那段日子里,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太大的成绩,但给他积累了大量的有用的经历,同时,也学到许多知识。

中国正处在重工业阶段。黄博士正是看到了中国钢铁业的发展前景,2001年,依托被称作为“中国钢铁业摇篮”的北京科技大学与朋友们一起合作创立了北京科大中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

因为科大中冶公司,黄博士与北京科技大学有了越来越多的联系,2002年他作为特殊人才被调入学校,被聘为车辆工程系教授,同时由于工作的需要先后兼任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院长、方兴孵化器公司董事长、产业集团公司副董事长等职务,对学校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进学校就给他这么多职务的原因就是,他是一位能力非常之强,而且各个方面经验又非常丰富的人才。他不仅仅能做科研,能做科技成果孵化,还能做产业。黄博士说,做人应该要有责任感,刚到一个新单位更应该竭尽全力多做贡献。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黄博士自己也坦承在时间和精力上确实都难以承受,但他还是笑着说,不用坚持太久了,过一阵子把工作局面理顺了,把人培养好了,自己就可以把这些职务逐渐辞掉好专心自己所创的事业。北京科技大学创业园的总经理陆钢对记者说,黄博士无论在做人上还是在他的能力上都让他非常钦佩。

科大中冶公司本着为钢铁业服务的宗旨,在黄博士的带领下,成立当年便有了迅猛的发展,到2002年初,公司就承接了包钢集团“包钢连轧管厂精整车间热处理作业线”项目。连轧管厂精整车间热处理作业线属于包钢集团连轧钢管厂的组成部分,包钢2000年投产热轧部分,仅生产未经精整、热处理的钢管,经济效益不高,要生产高附加值的油管、套管,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设计一条全自动钢管热处理生产线,使钢管通过热处理,改变材料内部的显微组织结构,从而大大提高其机械性能,生产出高钢级的无缝钢管。全线由淬火炉、淬水设备、回火炉、高压水除磷装置、定径机、矫直机、冷床、漏磁 超声波探伤装置等组成,全自动控制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年处理无缝钢管12万吨。对于这么个大项目,公司员工同心协力,到当年底,生产线施工图设计、钢管热处理的工艺研究及设计、设备加工等都顺利完工。

凭借着公司技术实力和诚信原则,紧接着,2002年底公司在“包钢线材厂棒材线改造工程”项目的核心部分粗、中轧区(从1#轧机至2#飞剪)中标,主要负责这部分的设备供货及工艺设计。此项目的特点是工期紧、责任大,公司本着以往的认真负责、诚信服务,客户的要求高于一切的态度,保质保量地奋战了5个月。那时候正赶上“非典”时期,但项目没有因此而耽误一天工期,2003年5月4日顺利准时过钢成功。整个项目给包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此,包钢集团总经理亲自写信给北京科技大学表示对科大中冶的感谢。

公司在2002年被中关村高科技园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同年,被批准为可进行自营代理进出口业务企业。2003年,公司在北京市500多家高新技术在孵企业中被评为“2003年成长之星”。2005年通过了中国船级社ISO9000认证。

黄博士告诉记者,在公司刚成立时,公司注册资金只有180万元,由于资金的缺乏,面临很多的困难。通过5年努力奋斗,到2006年,公司累计向国家纳税近800万元,累计为股东带来近800万元的现金分红,同时公司资本金也滚动发展为1888万元。公司依托北京科技大学在冶金、新材料、机电工程及自动化等领域上技术人才优势,加大自主研发力度,逐步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公司在无缝钢管工艺、冶金工业自动化、机电工程等领域做得非常专注和出色,现已名列同行业的前茅。

正是由于科大中冶,才使黄博士找到了他下一个梦想,也是他真正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