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汇聚中关村
14881200000063

第63章 我以为,自己这一辈子就这样在山里过下去了

北京阿路特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勤博士

林勤,1962年8月生,陕西省武功县人。1981年获得武汉测绘学院学士学位;1992年赴日本,1995年于东京大学学习,1999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从日本东京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日本R&T软件公司:2001年任职于日本TDC软件公司。2004年回国,在中关村软件园创立北京阿路特软件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获得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10万元创业资助。

勤:劳,努力。出自《辞海》。

早上7点,与往常一样,夹着已使用多年的皮包,他快步走进中关村软件园2号楼B座2256房间。此时的办公室内空无一人,距离上班时间还有整整两个小时。就在不到10个小时前,他才乘坐班机,带着和东洋工程公司刚刚签订的新的合作协议,从日本赶回北京,仅仅休息了一晚,现在又已经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这个人就是北京阿路特软件公司董事长林勤。作为董事长,他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公司,珍惜时间,一分一秒也不允许自己随便浪费,这是在十几年东瀛生活中,林勤学到的最重要一课。对于“睡觉”,这个被无数现代人所追求的奢侈的又是人类本能的行为,竟然会被林勤认为是在浪费时间。

“每个人一天睡2个小时可以坚持1个月,睡3个小时可以坚持1年,睡4个小时以上是浪费。”

林勤东渡扶桑,那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当时的林勤几乎身无分文地来到了东京,虽然姐姐已经在那里生活了几年,但是,林勤要凭自己的本事在这块土地上立住脚,不但让自己吃饱穿暖,有房子住,而且还要把在国内的妻子也接到这里,共同生活。

可是当他来到东京后,发现最难的事情还是语言的障碍,这已经成为头等大事需要解决,并且要尽快解决。于是他先报名上了一家大学预科,但是也要找一份工作,维持自己的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林勤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而且是一举两得的做法:做一名报童,每天送《读卖新闻》。“送报纸”成为林勤到日本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而就是这不起眼的报童工作,让林勤从中获益匪浅,用几乎最短的时间掌握了日语。“我在两个月后,读日文的速度已经和读中文一样快。”林勤对此颇为自豪。

每天凌晨2点,林勤就来到报社,将已经整理好、成捆的报纸放在自己的自行车架上,按照地址挨家挨户的投递。而在他投递之前,他总会先拿出一张当天的报纸,开始自己的日语学习。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外语学习方式。他先挑出报纸上关于中国的消息,而中国的消息在《读卖新闻》上每天都会出现,再加上一本“日译中”的字典,每天半个小时,这就是林勤的日语自学课程。但是他很快意识到,仅有报童一份工作,收入太少,只够自己的生活费用,别说妻子的生活费,就是自己上学的费用都不够,怎么办?如果就只是这样下去的话,过不了多久,只能选择回国,那么几个月的时间又白白浪费掉了,真是进退两难。坚持下去,林勤最终决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一定要在日本站住脚,一定不能比日本人活得差,于是他又找了第二份工作:刷盘子。自此,林勤的生活已经完全被打工和上学所占据。

这是一张林勤在勤工俭学期间的时间表:

时间 工作

2点至6点半 送早报

7点到8点 睡觉

9点到13点 上课

14点半到18点 送下午报

19点到21点 睡觉

22点到2点 刷碗

每逢周末,不用上课的那几个小时,仍然不能休息,林勤还要到公园去卖盒饭,这样的生活,经历了整整一年。这一年的经历带给了林勤经济上的丰厚收益。洗碗一个月可以收入7万日元,送报纸一个月可以收入15万日元。同时也让他养成了节约时间的习惯,“每个人一天睡2个小时可以坚持1个月,睡3个小时可以坚持1年,睡4个小时以上是浪费”。

1995年,林勤终于把妻子接到了东京,同时准备报考东京大学。在联系了东京大学的地震学系后,林勤欣喜地发现,自己的一位大学同学竟然也在这里上学,俗话说,“有人好办事”,他想到让同学帮忙向教授申请。这位同学满口答应下来,让林勤等着消息,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录取的好消息却一直没有传来。无奈之下,林勤只好舍近求远的联系一位远在北海道的大学教授,请他帮忙打探消息。几天后,终于有答复了,东京大学地震学系拒绝了林勤的申请。同时还有一个好消息,在这位日本教授的帮助下,林勤拿到了工学部地球系统专业硕士博士连读的录取名额,还申请到了两年的奖学金。

虽然有些曲折,还是顺利地进入了东京大学,然而对于林勤来说,这也意味着他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考验。首先,四年的课程只有两年的奖学金,而且上课的时间变长,原来的工作只能辞掉,需要重新找工作。其次,面对日本教授,能否和睦相处,学到知识,一切还只是未知数。

擦桌子,这是林勤在上学期间的工作,在一家公司打扫卫生,公司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厕所在内。上班的第一天,林勤的工作就遭到了上司的批评。仅仅就是因为一张桌子,那就是一张最普通的办公桌,林勤按照自己一贯的做法进行清理,先用清洁剂刷一遍,再用干净的抹布擦两遍,这张桌子看上去已经相当干净了。在检查时,上司严肃地告诉林勤,这张桌子没有擦干净。“难道我有哪个角落没擦到吗?”原来,日本上司要求,桌子擦完后,在灯光的照射下,桌面的纹路必须指向同一个方向。不只是桌子,马桶的清洁要求,在我们看来同样也十分苛刻,马桶内侧的喷水口是检查的重点,必须把手伸进去,绝不能让那里长出绿色的苔藓。如此苛刻的要求,并没有让林勤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做,就先看别人怎么做。”林勤清楚地意识到,需要自己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认真做事,林勤似乎看到了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自小就有超强学习能力的林勤,学到了来日本的第一课。

打工虽然辛苦,一年里面只有一天不用上班,就是12月31日。因为这天是那家公司的休息日,但是打工的辛苦根本无法和学业上遇到的困难相比。日本教授对他严格到有些不近人情的地步,甚至让已经在日本社会身经百战的林勤不知所措。那是林勤第一次做教授布置的论文,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第二天一大早,林勤把装订好的论文交给了副教授福井胜则。谁知,福井教授在简单看了一遍后,很快又把论文还给了林勤,让他继续修改。林勤觉得,自己可能有些用语或者数据不够精确,于是又一次检查了所有数据的演算、日语的语法,一切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他都做了仔细的检查,再次满意的把论文交了上去。谁知,这次福井教授用了更短的时间,草草看了一下,突然把论文直接摔在了地上,“继续修改!”竟然将论文扔在了地上,好脾气的林勤几乎要控制不住自己,为了学业,为了家庭,妻子需要他,刚刚出生的大女儿需要他。想到这些林勤默默地捡起了论文,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所有的细节在林勤的脑中一一闪过,数据、语法、出处,都已经过验证,无误。林勤把自己锁在家里,苦苦思索。

一位高年级中国留学生的来访打断了他的思考,“请检查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林勤忙拿起困扰自己多日的论文,真的竟然是最不起眼的标点符号出了纰漏。在日文中,我们常用的逗号“”和顿号“”是可以通用的,但是在一篇文章中,只能出现一个,非此即彼,如果论文一开始使用了逗号,就不要再出现顿号。这是在日文书面语中最苛刻的习惯之一。林勤的论文就是因为这个小小的“”被副教授扔在了地上。自此以后,林勤对于日本社会的认真有了更深的体会,这也直接影响他对现在阿路特软件公司员工的工作要求。“那时真的是每个月都会做噩梦,梦到教授对我的苛刻要求,还有一次,当着教授的面就哭了,哭着哭着,突然醒了,原来还是在梦里”,坐在笔者对面的林勤,每每回忆到此事,都仿佛历历在目。虽然教授的要求,有时让人无法忍受,但是在学校的教授大会上,指导林勤的福井胜则教授总会夸奖他,最终让他以优秀的成绩取得了毕业证书。

1999年,林勤在东京大学工学部地球系统专业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取得博士学位,这时他已经可以在东京找工作了,加上他多年打工的积蓄,基本已经实现在日本立足的目标。这对于时年已经37岁的林勤来说,是从未有过的想法。

林勤出生于一个普通教师的家中,父亲在陕西武功县杨林中学教书。1977年,恢复高校招生第一年,林勤考上了当时的武汉测绘学院,年仅15岁。但是,这个参加考试的名额,也是费了一番周折后争取到的。由于是恢复高招第一年,所有的高中应届毕业生都憋足了劲,准备金榜题名。低一个年级的林勤也想考试遭到了反对,但是作为学校的尖子生,从小就跳级的林勤,万一今年考上了,学校就又多了一个大学生,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权衡之后,学校决定:举行一次资格考试。林勤成为5名幸运的低年级学生中的一员,并且顺利考上了自己一无所知的武汉测绘学院。

大学毕业分配时,林勤万万没有想到,刚刚走出黄土高坡,竟然被分配到了条件更加艰苦的甘肃地震站。甘肃地震站位于岷县的山里,百里无人烟,根本没有公路,汽车只能到县城,不能直接到地震站,需要转坐驴车。林勤每天的生活,都是相同的,背着仪器,爬山,监测,吃饭,睡觉。“当时队里还有一位老同志,其实岁数也不算大,四十几岁,但是身体已经不行了,爬不动山了,干不动活儿了,我真怕自己20年后就变成了他”。1982年的世界杯足球赛,是林勤第一次知道还有这样的比赛,上大学时还踢过两脚球的他渴望能亲眼看看钋国人是怎么踢球的,但是在那艰苦的地方根本没有通电,从此以后,直到2006年,他都没有再看过世界杯的比赛。

1983年他被调回第二测绘大队,1984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86年,他作为培养干部去安康县扶贫,在那里,他见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贫困。有的人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上。还有的人家一家五口人,只有三个碗,饭要轮流吃。一次,林勤到当地村里开会。由于散会时间太晚,摸黑走山路危险,于是只好暂住一宿。村支部书记是村里的大户,条件稍好一些,就把林勤领到自己家。到了书记家里才发现,一张炕上已经睡满了人,书记的弟弟主动提出,到院子里睡觉,给林勤腾出来半尺宽的一个窄条。第二天回去后,林勤决定舍弃现在的政治前途,重新上学,为别人能活得更好做点儿事。

1987年,林勤考上了武汉地震研究所的研究生,上课地点是位于北京的中科大研究生院。在这里,世界向林勤展示了新的魅力。林勤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学术风气浓厚而自由。时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的陈颐,也是林勤的授课教师,在期末,学生们的成绩中重要的一项是给老师出两道题,以此评分。给林勤打开另一扇门的,是学校里的两家食堂。甲食堂和乙食堂,这两家食堂都是面对学校里酌师生经营,互相竞争,今天你推一个新菜“红烧肉”,明天我把菜价降低一毛钱,最终受益的自然是囊中羞涩的学生们。“市场经济”,林勤感受到了它的魔力。

1988年,尚未毕业的林勤跟随一位老师到了海南经商。1992年,由于资金链出现问题,在积压了一批彩电后,林勤的商业梦醒了。此时的他几乎已经身无分文,原本想到法国去的想法也未实现,无奈之下,姐姐帮助他东渡日本。这也成就了今天的林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