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汇聚中关村
14881200000087

第87章 潘海东为什么选中维客

维客的原名为Wiki,据说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kee weekee”,原意为“陕点快点”,是一种新技术,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也就是说,这是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

作为维基百科的创造者,无论是沃德?坎宁安还是吉米?威尔士,也许都不会想到,当年的灵光一现,居然会赋予Wiki(维基)这样一种类似“涂鸦板”式的技术形态如此令人惊讶的生命力,而且已经衍生出的大量维客(Wiki)类型的网站,在全球范围内有着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

很多维客爱好者最早接触到这一事物是从访问“维基百科”开始的。在页面上找到相关词条,就可以看到前人的论述,任何人也都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写,还能够查询以前的编辑记录。

与传统百科全书不同,维基百科力图通过大众的参与,允许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复制、修改及再发布材料的任何部分或全部。创办两年多,它就拥有了几十万个词条和40多个语言版本,其内容的丰富性甚至可以挑战《大英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正是基于Wiki系统建立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Wiki系统,其中文版的建设始于2002年10月底,由于它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以至于很多人把维基百科等同于维客。

潘海东指出:“这其实是种片面的认识,维基百科不等于维客,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成功应用案例。”潘海东认为“维客的核心实际上是协作系统,内容的协作系统。”

也就是说,维基百科启发了一种新的互联网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使得知识或信息系统不再是由社会上某一小部分人来创造、收集、加工和传播,而是由所有人参与的行为。

因此,只要技术系统构建完备,能够通过丰富的内容与形式积聚人气,就可以构建一个成功的社区。这个社区的流量足够大以后,商业模式就产生了,网民即是内容的生产者,也是内容的消费者。然后,通过资本运作、宣传以及技术能力整合或抓取各个社区,实现社区的共享。这样,更大的商业模式就随之出现了。

正因为维客可能意味着互联网的又一次洗牌,结果依然是赢家通吃,尽管面临着已经成了气候的第一代互联网公司的虎视,但快速的成长与经验、技术的积累可能会形成一个壁垒。洗牌时代,谁也不可能坐以待毙,但这绝对是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