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来的朋友,评价余姚、慈溪方言“像是日本话”,语速快,而且多古入声音。“不是我们的话像日本话,而是日本话从我们这里学的吧。”我纠正他们的观点。那一日,我们一起到慈溪三北镇达蓬山,寻访徐福东渡遗址。站在达蓬山巅,我们极目远眺浩瀚东海,“日本在大海的那边。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尤其是深受宁波文化影响。这里也许可以算是日本文明的一个起源地。”
达蓬山原名香山,“达蓬”意即为从这里出发航海可以到达蓬莱仙境。据宋宝庆《四明志》慈溪县卷记载:“大蓬山又名达蓬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秦始皇东游,欲自此入蓬莱仙境,故名。”相传2000多年前,秦方士徐福率3000童男童女和水手及百工等近5000人,从这里东渡,为秦始皇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史记·秦皇本纪》记载此事:“既已,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当年的渡口,在如今达蓬山东边的凤浦岙村,当年的大海一直延伸到山下。与东渡有关的历史遗迹,如徐福东渡摩崖石刻、秦渡庵、小休洞、达蓬亭、跑马岗、饮马潭、千人坛、方士石、灵台石、徐福祠、求仙亭等,到处都是。徐福东渡摩崖石刻是一幅当年东渡祈天的巨大的场景图,画面人物众多,内容丰富,粗朴的线条,尽显秦汉之风。秦渡庵遗址则是今天我国有据可考唯一的徐福起航地的历史遗迹。相传徐福曾在此命人砍柴割草、搭屋造舍、平整土地,开掘水井,修筑通往海口的道路,做渡海前的练习。
我想当时这些人的眼神里应该满怀虔诚,大海究竟能不能赐福秦皇,对谁都是一个问号。因为谁也没有亲眼见过海上奇山,更没有见过神仙。既然前所未有的皇帝,让人去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做的人只能尽十分的虔诚。再说缥缈的大海上,怎样的命运等待着他们呢?两千年前,这里是中国最宁静的角落之一,历史到这时为止,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当地的居民,一定常常跑到这里奇怪地看这群有着特殊使命的人,筑坛、祈天、造船、建渡口……然后几千人一去不复返。这样的事情,在历史学家的眼里可能只是一个笑话而已,但在文学家的眼里,可能是充满激情的、执著追梦的最好的小说材料,适合用瑰丽、大胆的想象来抒写。达蓬山下,到处是关于东渡的故事,口口相传。2007年年初,“徐福东渡传说”被列入了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徐福泛烟涛,求仙药,最终到达的却是日本。徐福也由此成为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跨海远航的航海家。徐福的到来,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他给当地的土著民族传去“稻作农耕”“蚕桑医药”“金属冶炼”“新陶制作”等新文化。他被尊称为“司农耕神”和“司药神”,并被认为是日本弥生文化的创立者。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先生自谓徐福后裔,曾专程前来考察,并为秦渡庵题词以示纪念。
日本一直仰受中华文明,尤其是浙东文明。特别是宋、元、明、清时期以降,日本船只必定首选宁波入港。最澄、荣西、道元、雪舟等著名的留学生都在此登陆。宁波文明,泽被东洋。如阳明学派的学说,在日本形成了规模颇大的阳明党派。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一生崇拜王阳明,刻一图章“一生伏首拜阳明”。朱舜水在日本讲学和倡导读书,直接影响了一代日本风尚,乃至后来的明治维新。近年,以日本学者冈元司为首,聚集历史学、思想史、文学史、美术史、艺能史、佛教史、建筑学、船舶工学等领域的134名学者,提出“东亚海域交流与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以宁波为焦点开创跨学科研究”科研项目,这个项目力图通过跨学科综合研究,对日本文化的形成过程进行综合性的反思,项目被称为是“蕴含着改写日本数百年来国学式思路之可能性的划时代的尝试”。其子项目如《宁波地域的水利开发与环境》考察宁波水利给日本水利带去的影响,《中国东南部的学术与图书的收集、出版、流通》通过调查宁波藏书楼,了解宁波怎样收集图书,并传入日本等。诚然,宁波文明渗透了日本的方方面面。
达蓬山顶有天然大石,外呈圆形,高数仞;其上为平台,可容千人,十分雄伟壮观。据史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为了求仙进行第五次东巡,最后到达这里,东望大海。始皇帝见此处峰峦簇拥,岩石奇峭,溪流蜿蜒,碧湖散落,满目苍翠,一片心旷神怡之景。于是命徐福在岩石之上立坛祈祷,并亲自率千人祭天,故巨石命名为“千人坛”。我们在山顶极目东望,长风万里、群峰献翠的壮丽景色尽在眼下。山顶现建有天气雷达站,可供游客参观,据说这里是宁波最好的星空观测点。下山时,见山间岩壁青苔间,有类似贝壳的斑驳石块,有人说是古海洋贝壳化石,多少年前达蓬山可能也是海上岛屿吧。
山下古迹众多,有纪念黄震的泽山书院和湖山庵遗址等。黄震为南宋著名理学家、东发学派创始人。南宋覆灭后,拒绝在元朝为官,毅然回乡。隐居达蓬山麓,潜心研究理学,在书院完成《东发日钞》100卷。书院位于中华石窗园中。中华石窗园构建极为幽雅,如郊野风格的私家园林。所藏石窗,让人惊艳不已;而且数量多、规格全、系统性强、规模大,可谓大饱眼福;它也是中国唯一的石窗博物馆。西首窖湖,湖畔有雅戈尔集团开发的“80天环游地球”世界自然人文主题乐园,建有30多项娱乐项目、50多处人文景观,游客众多。
达蓬山下千年来沧海变成桑田。山北2公里有濒海孤丘伏龙山,民国《镇海县志》记载:“宛若龙头龙尾之形,又若龙赴海之状,因名伏龙山。”山顶有观蜃楼,传说秦始皇曾登此山,远观海中方丈、蓬莱。唐宋之际,伏龙山名著东南,王安石、苏东坡、黄震等(其后有戚继光、李叔同等)名人雅士,在此登高望海,歌赋题咏。
从中华石窗园出来,我们驱车前往伏龙山参观的虞洽卿故居。虞洽卿故居为一处中西合璧的楼群,坐西朝东,占地10余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虞洽卿为旧上海滩三大闻人之一。出生贫苦,6岁父亲病故,与母亲、3岁的弟弟相依为命。村内有一同族塾师虞民世,怜惜其聪明伶俐,免费收为学生,每逢天下雨不能出门干活之时就去塾馆读书;可怜的虞洽卿就是凭这点文化资本,在大上海叱咤风云。虞洽卿15岁到上海瑞康颜料行做学徒,做过洋行跑街、买办,其中艰辛不言而喻。终于积累了一些资本,敢于拼命的虞洽卿在1903年独资开设通惠银号;其后事业一发不可收。曾发起组织四明银行,创办宁绍轮船公司;1914年独创三北公司,1920年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上海光复后曾任都督府顾问官、外交次长等职,1923年当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还参与过辛亥革命、北伐抗战等大事件。日军占领租界后离沪赴渝,到大后方经营滇缅公路运输,支持抗战。一生可圈可点事件颇多,不少事情成为近代民族资本发展史的重要节点。比如创办宁绍轮船公司,与洋商英国太古公司抗争,遭到英商压价排挤。宁波人同心协力,成立宁波同乡会航运维持会,帮助宁绍公司。最终宁绍公司取得完胜,为祖国和家乡夺回航运权。此事一时引起轰动,民族企业的斗志大受鼓舞。虞洽卿的功绩也为外国人刮目相看,在公共租界内,当年有用虞洽卿名字命名的一条干道路。
虞洽卿为宁波帮中的翘楚。或许他以贫寒出身,成就工商巨业,成为新的达蓬梦想,激励着同乡人的奋斗。在这个时候,一大批宁波人从三北盐碱大地出发,到上海淘金。“上海自通商以来,挟土物与外人交易,或擅语言通译为居间,下至割烹力役,受傭外人者,大抵皆浙之宁波人。”(黄苇等编《近代上海地方志经济史料选编》)及至当今,慈溪人怀“溪通四海”之抱负,经营新的远航。
虞洽卿故居共由五进房屋组成,前为中国传统建筑,后为西式建筑;这也许正是虞洽卿思想的最好写照。前后院均是严谨整饬,细处做工精致、雕刻细腻。由于地处盐碱地,湿气重,所以屋宇基础高达一米以上,使建筑显得更为幽深峭拔。站在天井中抬头望天,觉晴日的天空,深沉而悠远,庭院寂寥,默无声息。室内陈列虞洽卿日常生活场景及生平事迹图片资料。看虞洽卿容貌,似乎为一文弱之士,但眼神平静而坚毅,神情天然肃正。三北大地之子,筚路蓝缕从大海夺取土地的三北之子,内藏着多少主宰天下、开创新风的气魄。在高楼之间,我感觉到一种雄浑大气、勇于开拓的生命之美。
虞洽卿孝母,此楼群为母亲而建,自己并不常居,故命名为“天叙堂”。
边走边读
“黄震”(1213—1281),字东发,世称于越先生,慈城人。曾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等职,为官清廉,敢于直言。宋亡后隐居慈溪、鄞县等地,卒后门人私谥文洁先生。参与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实录》的修纂。批判理学“人心道心”、“即心即道”观点,创东发学派,著有《黄氏日钞》、《古今纪要》、《礼记集解》、《春秋集解》等。
“《掘金战争——虞洽卿上海滩创富传奇》”虞洽卿(1867—1945),名和德,镇海(现慈溪龙山镇)人。一个天才商人。据传1881年,15岁的虞洽卿在族叔虞庆尧的帮助下,只身来到上海学生意。因逢着天下雨,于是把母亲精心缝制的一双布鞋揣在怀里,走进瑞康颜料行,老板喜出望外,因为正应了梦中的“赤脚财神”。果然,虞洽卿进入瑞康之后,生意越做越兴隆。聪明的虞洽卿最终选择了自己创业,伴随着上海的崛起,从一个穷小子变成百万富翁,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掘金战争——虞洽卿上海滩创富传奇》这本书融汇了创业智慧、商战智慧、爱情智慧、生活智慧,向读者展示了宁波帮商人自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时期在上海的拼搏史、抗争史,展现一代宁波人渴望发展民族工业、不甘落后的人生态度。作者白希,原名贾鸿彬,安徽凤阳人,著有《380万军人之死》、《上海滩教父》等多部作品。
“《徐福东渡》”为电视连续剧本,作者戚天法。戚天法,1940年生,慈溪人,任职慈溪市文化局、文联。靠自学成才,在文学、戏剧、电影、电视等方面均有丰富的著述。著有长篇小说《四明传奇》、《东海传奇》;大型戏剧《琥珀泪》、《桃花梦》、《花轿错》;电视连续剧《修竹湖的故事》、《虎口夺丁》及学术片《难忘锦堂》;电影《神秘失踪的船》(北影)、《血祭》(长影)等。戚天法作品以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见长,富有浙东地域特色。2001年出版有《戚天法剧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