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14886900000008

第8章 武夫当国乱春秋,革命功成苦难多——袁世凯墓前,毛泽东讲述革命史

袁世凯(1859~1916年),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北洋军阀首领,曾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后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5年12月宣布复辟帝制,改次年为洪宪元年。1916年3月被迫取消帝制,同年6月在全国人民声讨中忧惧而死。北洋政府按照他生前的嘱咐,花费两年时间,耗巨资150多万银元,占地200余亩,在河南安阳市洹水北岸为其修建了茔墓,俗称袁林。此墓系我国民间建筑和西洋建筑物的结合体。

袁茔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南北神道中轴线上,绵延长达千余米,经洹水北岸一字排开照壁、玉带桥、牌楼、碑亭、望院、飨堂、平旷庐、袁墓等。整个墓园由藜寨围护,寨外渠水环绕,寨内松柏梅槐,浓阴蔽日,风光旖旎。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到河南视察时,来到了安阳桥太平庄北侧,到仿照美国总统格兰德濒河庐墓式建造的林苑——袁茔参观游览。

毛泽东在潘复生、晁哲甫、曹幼民、程耀吾、刘仿生等陪同下,沿北神道,过牌楼,目睹了牌楼院两侧的文武石人、石狮、石马等石雕。毛泽东用手指着石雕向人家发问:“这些都是一块石头所雕,你们谁知道这石头是怎么运来的?”

“据说,是泼水成冰运来的。”曹幼民答。

“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啊。”毛泽东抚摸着石狮子深沉地说。

碑亭是袁茔较为典雅的建筑物,它四面各显三间,歇山草檐飞角,亭壁四门间通,门眉环嵌番连草条边,亭内赑屃碑上镌“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字,矗立在碑亭院的正中央,惹人注目。

毛泽东走进碑亭之后,先绕着庞大的石雕转了一周,然后又立在赑屃前,面对“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字,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走出碑亭,回首望了碑亭上的“草檐”、“飞角”一眼,穿过飨堂院,入飨堂。

飨堂,是专用酒食待人的堂殿。它高阔宏伟,后墙正中的穿堂门,直伸平旷庐。

毛泽东穿过后堂门,登上平旷庐的台阶后,绕袁墓一周,尔后健步袁墓之巅,深深地呼吸了几口气后,放眼环顾远方一周。

这时,已是农家午餐的时候了,视察也接近尾声。毛泽东一行从10点到安阳,奔走到此时,既未进食,也未饮水。为款待毛泽东一行,曹幼民让陪同人员把食品、热水杯、香蕉、苹果放到飨堂之后平旷庐台阶下面的石条上。

“主席,下去歇歇脚好吗?”曹幼民请示毛泽东说。

“好,你是地委书记,听你的。”

毛泽东在前,曹幼民、程耀吾紧随其后,缓步走下袁墓平旷庐的台阶,坐在一块石条上,点燃一支香烟。其他人都围着毛泽东,有的背靠台阶,有的席地而坐。程耀吾、路光来等人把苹果、香蕉、茶水及其他食品捧到毛泽东面前。

“主席,请。”程耀吾打着手势说。

“谢谢。”毛泽东说着伸手接过茶杯,呷了一口。看到大家都不吃,便向潘复生说:“大家都吃嘛!你们只是让我毛泽东一个人吃,不好。你是省委书记,你分嘛,平分土地,每人一份。”

“哈哈哈……”逗得大家一起笑了。

毛泽东看大家还不肯吃,自己也不先吃,风趣地劝大家说:“这样不好,胜利果实,大家都应享受,每人一份,都吃都吃。”说着就站起来,把香蕉、苹果亲自平分给大家。

毛泽东分完东西,一边吃苹果,一边讲述起袁世凯的罪恶历史:“袁世凯这个人是你们河南项城人,是个大官僚地主,他在项城就有很多土地,又在安阳搞了很多土地。他特别惯于耍两面派手法。他从天津小站练新军起家,混入维新派,骗取了光绪的信任。戊戌变法时,他当面慷慨陈词,实行兵谏,诛杀荣禄,软禁慈禧,拥戴光绪;但背后却向荣禄告密,用出卖镇压维新派的代价,换来了直隶总督兼外务部尚书的头衔。宣统初年,醇亲王要杀袁世凯,因唯恐他的同僚造反,才令其回家养‘足疾’。袁世凯为东山再起,看中了安阳这片土地,所以未回祖籍项城,来到洹上隐居。”

毛泽东略停一会儿又说:“武昌起义后,袁世凯果然被清廷起用,他既镇压民军,又利用民军要挟清军,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又来复辟帝制。由于他倒行逆施,洪宪皇帝才当了83天,就见上帝去了。”

毛泽东讲袁世凯时,大家都静静地听着,当听到“见上帝去了”,有人提出:“袁世凯恶贯满盈,他的坟茔应该平掉。”

毛泽东说:“不要平嘛,要把它保护好,留作反面教材嘛。”

这时,毛泽东仰面看看已偏西的太阳,向曹幼民、程耀吾说:“还有什么要看的吗?”

“门外还有两处。”程耀吾说。

“走,来了嘛,就要看个彻底。”毛泽东说着就动身同曹幼民肩并肩地向牌楼门外走去。曹幼民身材高大,双肩宽阔,一口京腔,两人并肩而行,双双风度凛然,在谈笑中健步来到玉带桥端:这是一尊照壁,高7米多,长30多米,顶端用琉璃砖瓦砌成;中间和东西尽头,各有卧龙守卫,墙壁北面正中,镶嵌着五枚琉璃砖墓徽。当初,为了遮挡来往人们的视线,使“坟山贯气”,特别建造了“照壁”。它和小巧玲珑、下有流水的玉带桥相距200米,南北相映,曲径通幽,雄伟壮丽。毛泽东举目向北眺望,只见梅槐翠柏,郁郁葱葱,气势磅礴,直伸平旷庐,转身又向南看,照壁挡视。

毛泽东想考一考中共安阳地、市委领导,便问曹幼民、程耀吾、刘仿生等:“袁世凯祖上在项城,他为什么要选择洹上作茔呢?”

原来安阳地委与市委的领导预料到毛泽东会问这问那,现在果然不出所料,但却被这个简单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问住了。这时,不知是谁捅了王汉华的背一下,示意他这位“应急”而请来的“秀才”顶上去解除窘态。但这位被公认为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的“科长”也低头不语了,无可奈何地耷拉下脑袋。

中共安阳地委机关系省委的派出机构,中共安阳地委书记曹幼民是陪同者中的首领了,这答卷大家都希望他能回答得上。此时玉带桥上鸦雀无声,随同毛泽东来的省委书记潘复生、省主席晁哲甫等人,也都渴望曹幼民这位知识渊博、思维敏捷的书记能交出使毛泽东满意的答卷。此时,曹幼民正在思索一个问题:明朝十三陵依山傍水,气势雄伟,“头枕山,脚蹬水”,预示身后江山源远流长,这大概是皇家择陵的标准要求吧。而袁世凯生前也曾要求给其在平旷庐后面,土砌一座假山。后来因战乱而导致无人问津,所以只有“脚蹬水”而无“头枕山”的现状。想到这些,曹幼民鼓起勇气说:“从中国的历史上来看,皇帝去世后,一般都要离开祖坟。另建造大皇陵的。袁世凯虽然只做过83天的皇帝,但也算是做过皇帝的人,然而他既是姨娘所生,又系庶出,未免觉得回项城入祖坟,有失其尊。洹上这片土地,它的西边与殷都遗址相连。从盘庚迁殷后,殷朝在此发祥,有了很大发展。殷东就是邺城。邺城是曹操起势之地,洹水、漳水又是曹操练兵、打过胜仗的战场。洹南面向一望无际的黄河以北大平原,而且洹上又位于洹水、漳水之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景又秀丽,从封建主义有神论看,信奉坟山贯气,洹上村是一块风水宝地,集龙虎之威。袁世凯生前所以要选择洹上作茔,很可能是他看上了这里风水好。”

听罢曹幼民的解说,毛泽东微笑着满意地点了点头。

陪同的人在看到毛泽东点头赞许后,才深深地出了一口压抑的长气,相互间笑了笑,悄悄地望着曹幼民说:“多亏你曹幼民书记这位陕北抗大生,否则,我们难免要在毛泽东面前出丑交白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