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才女:寻找那些远去的才女佳人
14888100000052

第52章 秋风初度寂寞路

寂寞花丛淡相逢

胡也频牺牲,这不但没有使丁玲却步,反而坚定了她的革命信念。不久,她就加入共产党,而后又成为左联机关刊物《北斗》的主编。

她的信念是坚定的,然而她的识人能力却是拙劣的。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她认识了冯达。史沫特莱采访丁玲,冯达就是史沫特莱的翻译。这个怎样一个人呢?

她后来形容说:“这是一个陌生的人,我一点也不了解他。他用一种十分平稳的生活态度来帮助我。”

这就是他和她的全部了。

她在他面前,是一个巨人的形象。她的声明和威望都高高在上,她看起来很严肃,做起事情来也是雷厉风行。

她像一个女神。他敬仰着她,崇拜着她。然而越是如此,他就越是想靠近她,想看看女神更美的色彩,想听听女神更美的声音。

他大概是陶醉的。而她则是平淡的。

她说:“我没有感到一个陌生人在我屋里,他不妨碍我,看见我在写文章,他就走了。我肚子饿了,他就买一些菜、面包来,帮我做一顿简单的饭。慢慢生活下来,我能容忍有这样一个人。”

他终于抓住了她,就像抓住了女神飞天的脚步。丁玲的一生,受尽各种非难,都与冯达给她的这场背叛有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如果她曾对他有一点点爱,那么这爱也在暴风骤雨的不断洗礼中风化成飞灰了。

怪谁呢?她,终究不过是一个女子。尽管胸膛里满是火热的革命热情,那一腔豪气,却还是掩饰不住一个女性的寂寞和孤独。

最后,她终于还是成了他的。

他们住在了一起,他是一个关爱女神、捧着女神的男人,她则是一个卸去仙装、陷入平淡的女子。

他们后面的故事,除了柴米油盐,就是生活的尘烟。

直到,他现出自己的真面。

风刀霜剑是背叛

在国民党的黑名单上,丁玲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是一个必须要除之而后快的人物。她的《北斗》让国民党心惊胆战,也让反动派恨之入骨。

他们开始行动了,冯达首先被捕。然后,他带着这些人,找上自己的家门,把正在屋里的丁玲,还有找丁玲谈工作的潘梓年一起,推进灾难的漩涡中。

两人一乍见面,她和他之间,横着几个横眉怒目的彪形大汉。曾经的相依相守,如今却成了出卖背叛。依稀间,还是昨天他和她的温柔缠绵,豁然又是敌我相对。

她哪里相信,这就是生活的现实?然而她又不由得要相信,他终究不是自己的心心相印。

抓捕丁玲的,是中统特务。他们不但追捕了丁玲和潘梓年,同时还留守丁家,等待更多的革命志士自投罗网。

应修人就是其中之一。只是他不想束手就擒,在与国民党特务搏斗中,英勇牺牲。

不知道是他的牺牲导致了中统内部的叛乱,还是本来中统内部就有各种纷争,反正,应修人牺牲后,有一个人忽然倒戈相向,打倒两名同行,转身逃走。

这个人的逃离,让国民党当局大惊失色,他们迅速将丁玲转移到南京。

南京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有威逼利诱,有甜蜜诱惑,还有造谣中伤,有当众羞辱。如果是枪炮对阵,她未必恐惧,然而这冷箭暗刀,却让她受尽煎熬。

她想过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她把自己套进一个绳索里,毅然断绝自己的生命。

可是她死不了,因为她的身边,有他,冯达。他已经背叛了党,也背叛了她。他还有一个艰巨的责任,那就是守住她,说服她投降。

他救了她。可是她宁愿他不在身边,宁愿他不说那些曾经让她心动的情话。他,和她,共处一室,两颗心,却远隔天涯。

逃出牢笼两相背

然而,她又必须要和他生活在一起。在这个陌生而残酷的世界,在这个把人性丢弃不顾的世界,也只有他,还尚有温存,也只有他,听起来还算可靠。

这不是最初的感觉,却是随着时间蔓延后的无奈。她被囚禁,也不杀,也不灭,只是一年,一年,又一年,连续的折磨。

她没有疲,敌人却倦了。看着她和他出双入对,看着她不再横眉冷对,他们以为,她终于放下了武装,他们以为,她终于举手投降。

不久,她怀孕生女。冯达喜不自禁,看守者也是拍手称快。这意味着什么?拖儿带女,这意味着她更没有选择的余地。

然而,她早已经做好准备。她的心,始终忘不了自己的朝圣圣地,不死,就要回到她的信仰之乡。

这样的她,不但国民党看不懂,就是在她身边的冯达,也看不懂。可惜的是,在她日后的岁月中,她曾经那么信赖的兄弟姐妹,也有一些人居然看不懂。他们提出各种异议,让她后半生吃尽了苦头。这是后话。

在南京的丁玲,在敌人放松戒备后,终于找到了出逃的机会。她以为,她和他的噩梦终于结束了。可是实际上,他给她的噩梦,才刚刚做了一个铺垫。

陕北又遇老乡情

从南京逃出来后,她马上申请去陕北,那里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陕西保安县。在那里,她遇到了毛泽东。

毛泽东,对丁玲来说,还是一个传说。她没有想到,初到革命圣地,她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这欢迎会上,不但有周恩来、张闻天等出席,就连毛泽东,也来看望了她。

她激动得差点哭出来。这对她来说已经不只是荣耀,简直就是天外恩赐,就像特意弥补她被捕这几年所受到的痛苦一样。

她和毛泽东是老乡,相谈之下,毛泽东很是喜欢这个有点豪气的女子。在丁玲跟随彭德怀、任弼时奔赴战场后,经常能传来她鼓舞士气的篇章,毛泽东对她就更是欣赏。他还特意在给聂荣臻的电报后面,附上了一首表扬她的《临江仙》: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丁玲最初没有收到这首诗词,辗转几年后,毛泽东得知丁玲没有收到,就当面提笔给她写下了这首诗。

他一直看好她,而她也一直信赖他。他是她心目中信仰的代言,他是她为之奋斗的一切。不管生活朝向哪里,她的天始终是在他的地方打开亮光。

然而,生活从来就不惧回转。在她被批判时,他曾经站出来为她说话,然而终于有一天,他却对她的批判做了扭转性的批示,先是作为反党集团下狱,接着又被他批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被流放多年。

直至晚年,她才重新恢复自由身,然而,再回忆他和她的故事,她还是感激涕零,还是信誓旦旦,一再表白自己的忠心耿耿。

可是这样的表白,则让他和她的故事,多了一个权威的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就连她自己的回忆,也都被这个权柄罩上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