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师:寻找那些远去的大师才子
14888200000038

第38章  捍卫共和,拒绝袁世凯

蔡元培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位教育总长之后,决定不拘一格,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招纳贤才。当时只有23岁的广东青年王云五在得知蔡元培担任了教育总长后,主动写信给蔡元培,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对教育改革的积极想法,并表达了自己投身教育的愿望。蔡元培却对王云武颇为欣赏,不仅因为他信中的诚恳态度,更因为他的中肯建议。于是,蔡元培邀请王云五到教育部做自己的助理。

当时,国民党极力反对共和党人参与教育,但是蔡元培仍然坚持聘请共和党人范静生担任教育部副部长。蔡元培的器重令范静生十分感动,也看到了蔡元培重视教育的坚定信念,于是不顾重重阻挠,毅然接受了蔡元培的邀请。两人都把国家教育至于党派的利益之上。

范静生认为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他说:“如果连小学都办不好,怎么能办好中学呢?中学都办不好,怎么能办好大学?所以当下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整顿好小学。”而蔡元培与他的观点相反,蔡元培认为:“没有好的大学,良好的中学师资从何而来?没有好中学,良好的小学师资从何而来?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整顿大学。”两人意见统一起来,刚好是从上而下统一并整顿了中国的教育。他们两人合作亲密无间,知无不言,因此起到了互补的作用。

蔡元培一生都倡导节俭。在教育部门成立的初期,蔡元培去总统处领取印章时,只是乘坐人力车往返于教育部和总统府之间。

1912年的7月10日,第一届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召开,蔡元培担任主持人,并在会议上致词。四天之后,孙中山退位,袁世凯上台。蔡元培因为不满袁世凯独揽大权,拒绝同袁世凯为伍,主动辞去了教育部长的职务。

虽然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半年,但是依然对全国的教育革新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在任教育总长期间,蔡元培凭借着他丰富的教育经验以及为人称道的民主作风,打破了党派门户之见,不拘一格,广泛招揽各类的人才,组建起一支廉洁高效的中央教育行政组织,同时,他也在封建旧教育的革新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使封建传统教育开始向近代新式教育转化,他一方面下令废除了清朝末年“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思想,同时下令废止了清末学部的旧教科书,中小学读经也被废弃。与此同时,蔡元培还提出了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作为民国的教育方针,制订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法令法规。此外,他还多次主持召开全国教育会议,在会议上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新学制,为民主共和政治的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领导下的教育部受到舆论的广泛肯定和赞扬,媒体称“教育部新旧杂用,分司办事……俨然一片建设气象。”

蔡元培在辞去职位后,在欧洲长期旅居,一边学习,一边从事翻译写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