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14888300000049

第49章 顽童登大宝,祖宗基业堪忧

在爱新觉罗家族的历史上,年幼登基的康熙取得了彪炳千秋的成绩。而在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末年,又出现了一个幼年登基的皇帝,可惜,他没有祖宗那样的能力。让这样一个孩子去承担挽救整个家族和国家的命运,是不现实的。然而,内忧外患却不能改变传统的继承制度,改变不了那些死抱着祖宗家法思想不放的人的思想。

宣统帝像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在光绪皇帝临死前一天,慈禧太后也行将不起,由于光绪皇帝无后,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军机大臣认为内忧外患之际,当立年长之人。慈禧太后听后勃然大怒,最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监国。大臣将此事告知光绪皇帝后,由于溥仪是自己的亲侄子,又让自己的亲弟弟监国,光绪皇帝十分满意。接着,光绪、慈禧在两天中相继死去。半个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就这样溥仪登上了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的宝座。

载湉的父亲醇亲王奕譞有七个儿子,载沣是他的第五子。载沣的嫡福晋瓜尔佳氏是慈禧亲自指定的,是其心腹大臣荣禄之女,同时,也是慈禧的养女。荣禄,满洲正白旗人。他先被赏为主事,后升为户部管银库员外郎,因为贪污罪,差点被肃顺处斩。侥幸逃生后,他花银买了个直隶候祉道的官位。咸丰逃难承德时,荣禄是巡防处的“总其事”,这成为他日后发迹的起点。从此他官路顺畅,一帆风顺。同治初,设神机营,荣禄充翼长,后来,又兼任总管内务府大臣。

同治帝驾崩无后,荣禄便向慈禧太后进言,等嗣皇帝光绪有子,可承继同治为嗣,兼承光绪之祧。这样就捋顺了同治、光绪及光绪儿子三者之间难以处理的复杂关系,深得慈禧的欢喜。这样到光绪元年,荣禄兼步军统领,又从左都御史升至工部尚书。光绪二十年,授步军统领,并上疏建议由袁世凯负责统筹操练新军。随后,荣禄授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四年后,荣禄晋大学士,任直隶总督,又为军机大臣。尤其是在戊戌政变中,荣禄更是慈禧的智囊,他从袁世凯处获得机密情报,火速奏报慈禧太后,导致帝党失败。事后,又受懿旨捉拿康有为、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荣禄作为慈禧的心腹留守京城,任办事大臣。慈禧太后回銮后,给荣禄加太子太保、转文华殿大学士。此时,荣禄更是身兼将相权倾朝野。

慈禧爱屋及乌,经常召荣禄之女入宫陪伴。慈禧十分喜爱她,最终认其为养女,并将她指配给载沣,以“敦两家之睦谊”。当时,载沣的庶母,也就是老亲王的世福晋刘佳氏,已经为载沣定了亲。但是,当他们将此事奏告给慈禧太后时,慈禧却一意孤行,坚持为载沣指婚,刘佳氏只有忍痛将其子已磕头之未婚福晋退掉。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载沣与荣禄之女完婚,溥仪就是他们的长子。在处理慈禧与光绪的关系上更是小心谨慎,不要说对太后和皇帝,就是对荣禄与翁同稣,这些太后、皇帝身边的近臣,也都小心相处。然而,无论载沣如何超脱,他的命运注定随着溥仪的入宫而改变,他势必要卷入政治,成为一个写入历史的人物。

溥仪登基后,载沣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临国摄政王,担负起处理朝政的重担。而此时的溥仪还是一个喜欢玩耍的顽童。慈禧这样安排的本意在于,有光绪亲兄弟兼国,有自己的亲侄女裁决“重大事件”,大清王朝江山就会万无一失了,但是,她所选择的这些人缺乏力挽狂澜的能力,一个屁事不懂的小孩加才能平庸的摄政王,在列强虎视、内忧外患中,如何能保住祖宗的基业?在慈禧去世没多久,这个东方古老帝国,终于走到了生命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