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孕产胎教育儿1000问
14889400000559

第559章 怎样给孩子讲故事

首先,要照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孩子进入幼儿期,可多选择一些童话故事,因为童话以儿童幻想为特征,从不同角度向孩子展示奇异美妙的现实生活,告诉他们真善美与假恶丑。孩子3岁以后,物我开始分化,他们开始对人的故事和有关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性故事感兴趣。这类故事,重点应放在讲清“发生了什么”,以拓宽视野,深挖故事主题。

其次,加强针对性。孩子生理、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波动大,给孩子讲故事应敏锐地捕捉孩子的兴奋点,以增强双边同步效应。尤其针对孩子可塑性的特点,发现某些毛病和不足,可选有利于矫治的故事,通过故事形象来启发诱导,达到自我鼓励和克服不足的目的。创设情境,讲故事过程实际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孩子年龄小,社会生活经验贫乏,往往对故事的内涵领悟较困难。因此给孩子讲故事,首先应创设一种故事氛围,以达到借景生情。具体做法可以通过解题作铺垫,告诉孩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要注意哪些情节和人物,等等。这样一个开场白,可以帮助孩子实现注意转移——集中到听故事上来,并意识到这个故事的新奇,做好“听”的心理准备。另外,要力求不断渲染故事环境,促使孩子神往于故事之中。情境渲染的途径很多,比如角色形象创设,讲故事者角色要到位,努力暂时摆脱或掩蔽自己的身分,按故事角色形象的个性及特点来寓情于境。言语情境创设不容忽视,言语是沟通讲者与听者情感的重要媒介,讲故事时的语言生动,表象清晰鲜明、儿童化,可使孩子移情于境,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温馨提示:

强化孩子听记故事,就是要充分发挥“讲”的主动性,调动起孩子“听”的主体意识。例如在讲新故事前要求他先复述前次所讲故事的梗概。这就要求孩子要听新故事,首先必须听好,也要学会自己讲。时间一长,既有利于培养孩子听故事的良好习惯,又有利于主体意识的养成,变被动听为主动参与讲。幼儿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利用孩子讲故事的办法来训练他们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意义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