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南极北极哪里冷
14890300000019

第19章 火山喷发熔岩的平均温度

人们很早就认识火山喷发现象。公元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爆发,将繁华的庞贝古城埋在了火山灰下。1959年夏威夷的基拉韦厄·伊基火山喷发的时候,熔岩像喷泉一样高达500多m。1852年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喷发时,共持续了372天,火山喷出的熔岩超过100万m3.但这还不是最大的。1883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将75km2的海岛差不多完全摧毁,响声传到了数万千米之外,火山灰直升80多km的高空,此后整整一年飘荡不散。

据统计,每年全球约有60座火山喷发。中国也有不少火山,但都处于死寂或休眠状态。为什么会出现火山呢?这还要从地壳的构造谈起。

地壳是包裹整个地球的表皮,它由各种岩石组成,质量约占地球的0.2%。地壳的厚度并不是到处都一样。大陆地壳的厚度一般为35~45km,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地壳厚度可达70~80km。大陆地壳由富含硅和铝的花岗岩和富含硅和镁的玄武岩组成,地表覆盖一层薄薄的风化土壤和沉积岩,密度较小的花岗岩可以在玄武岩上“漂移”。

海底地壳与大陆地壳有明显的差别。海洋地壳厚度很小,某些大洋底部的地壳只有5km厚,主要由玄武岩和辉长岩组成,几乎没有花岗岩,上面覆盖一层厚约400~800m的深海沉积物。

地壳下面就是地幔。科学家根据地震波行进速度的不同,在距地表约1000km深处,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上地幔由固态橄榄石型硅酸盐物质组成,这种物质非常坚硬。现在通常把上地幔这部分与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全球的岩石圈板块组成了地球最外层的构造,地球表层的构造运动主要在岩石圈的范围内进行,目前已知最深的地震就发生在地下700km深的上地幔部分。

由于随深度增加温度升高,大约在离地表1000~1500km深处,温度达到岩石的熔点,地幔物质处于塑性状态,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缓慢变形并在水平方向流动,称为“软流圈”。现代地质学理论认为,岩石圈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之上,可以作大规模的水平向移动,即地球板块运动。板块之间相互分离的地方会形成断裂带,如果某个地方出现了裂缝,熔岩就会喷涌而出,导致火山喷发。

火山的具体形成过程是:上地幔的岩石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熔融,熔岩通过裂缝向上运动,在某一地方受到阻碍而逐渐聚集;随着底部岩浆的不断上涌,受到阻碍的岩浆压力逐渐增大,熔岩中的挥发气体逐渐溶出,当地表覆盖层无法继续阻挡熔岩气体的压力时就会发生爆炸性喷发,温度高达1000℃左右的赤热岩浆随之喷出,围绕着喷口堆积而成隆起的火山。伴随火山喷发,还会出现泥石流、地震、海啸等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