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南极北极哪里冷
14890300000022

第22章 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烧成温度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它们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

早在几十万年前的远古时代,世界各地的先民学会了用火。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人们需要打水和盛放食物的器具。他们发现被火烧后的泥土变得非常结实,而且不漏水,于是便用泥土捏成罐、盘、盆之类,然后用火焙烧,这就是最早的陶器。当时没有专门的窑炉,烧制温度只有700℃左右。

后来人们逐渐学会选择黏土为材料,采用陶轮、模塑等方法加工成碗、杯、瓶、瓮等造型较复杂的器皿,并建造了专门的烧制窑炉,在800~900℃的高温下焙烧成形。由于黏土中含有的元素成分不同,因此有灰陶、红陶、白陶、黑陶等种类。爱美的人们还在陶坯上用颜料绘制纹饰,烧成后形成彩绘,这就是彩陶。一些地方还创制了表面施釉的陶器,称为釉陶。著名的秦代兵马俑和唐代的唐三彩都属于釉陶。直至今天,一些地方出产的紫砂壶、琉璃及陶塑等仍深受人们的喜爱。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独有发明,它是人们在烧制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摸索出来的。瓷器与陶器的区别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土或高岭土,烧成温度在1200℃以上,坯体完全烧结呈玻璃化,表层具有高温烧制的釉面。

瓷器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由于原料中含有铁,当时瓷器大多为青色。魏晋以后,制瓷工艺有了很大提高。到了唐代,形成了北方邢窑白瓷和南方越窑青瓷两大窑系,此外还有雪花釉、纹胎釉和釉下彩瓷及贴画装饰等品种。部分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皇室和上层贵族喜爱的珍品。

宋代是制瓷业空前发展的时期,瓷窑遍及南北各地,除青、白两大瓷系外,还出现了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等,质薄色润,光洁精美。元代又出现了用钴料或铜红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作画,然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中一次烧成的著名青花瓷与釉里红瓷器。明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都有很大发展,在釉下青花的瓷器上添加红、绿、黄、紫等釉上彩,即著名的“斗彩”和“五彩”瓷器。清代又出现了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再入炉中低温二次烧成的“粉彩”和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珐琅彩”瓷器。

中国制瓷技术在10世纪最早传播到朝鲜和日本,11世纪传到波斯和阿拉伯,15世纪传到意大利及欧洲其他国家。到了近代,西欧一些国家也能生产高质量的瓷器,并发明了骨灰瓷等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