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南极北极哪里冷
14890300000031

第31章 聚合酶链式反应中DNA变性温度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可看作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在1983年由美国科学家穆利斯发明,随后PCR技术在生物科研和临床应用中得以广泛应用,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技术。穆利斯因此获得了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

DNA的半保留复制是生物进化和传代的重要途径。双链DNA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可以变性解链成单链,在D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参与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成同样的两分子拷贝。在实验中发现,DNA在高温时也可以发生变性解链,当温度降低后又可以复性成为双链。因此,通过温度变化控制DNA的变性和复性,并设计引物做启动子,加入DNA聚合酶、dNTP就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但是,DNA聚合酶在高温时会失去活性,因此,每次循环都得加入新的DNA聚合酶,不仅操作繁琐,而且成本高昂,制约了PCR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发现耐热DNA聚合同酶-Taq酶对于PCR的应用有里程碑的意义,该酶可以耐受90℃的高温而不失去活性,不需要每个循环加酶,使PCR技术变得非常简捷,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成本,PCR技术得以大量应用,并逐步应用于临床。

标准的聚合酶链式反应过程分为三步:

(1)DNA变性(90~96℃):DNA双螺旋结构的生物功能在于复制与转录,加热或在碱性条件下可以使DNA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形成单链DNA,称之为DNA变性。解除条件后,变形的单链DNA可以重新结合起来,再形成双链,称之为DNA复性,又叫退火。DNA双链离解一半时温度称为解链温度(Tm)。不同DNA的解链温度不同,取决于DNA中G-C与A-T的含量的区别。G-C间有3个氢键,A-T间有2个氢键,因此G-C比例大的DNA片段解链温度高,一般,G-C含量每增加1%,PCR变性温度增加0.4℃。Tm范围通常一般在85-95℃之间,PCR变性温度选择90~94℃,变性时间为30秒到2分钟;

(2)退火(25~65℃):系统温度降低,引物与DNA模板结合,形成局部双链;

(3)延伸(70~75℃):在Taq酶(在72℃左右最佳的活性)的作用下,以dNTP为原料,从引物的5′端一3′端延伸,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链。每一循环经过变性、退火和延伸,DNA含量既增加一倍。

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现在有些PCR因为扩增区很短,即使Taq酶活性不是最佳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复制完成,因此可以改为两步法,即退火和延伸同时在60~65℃间进行,以减少一次升降温过程,提高了反应速度。PCR反应扩增出了高的拷贝数后,就要对扩增结果进行检测。荧光素(溴化乙锭,EB)染色凝胶电泳是最常用的检测手段。电泳法检测特异性是不太高的,因此引物两聚体等非特异性的杂交体很容易引起误判。但因为其简捷易行,成为了主流检测方法。近年来以荧光探针为代表的检测方法,有逐渐取代电泳法的趋势。

PCR反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对标本的纯度要求低,不需要分离病毒或细菌及培养细胞,DNA粗制品及RNA均可作为扩增模板。可直接用于临床标本如血液、体腔液、洗漱液、毛发、细胞、活组织等DNA扩增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