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南极北极哪里冷
14890300000032

第32章 夏季沙漠地区常见温差

沙漠地区温差大,平均年温差可达30~50℃,日温差更大,夏天午间地面温度可达60℃以上,若在沙滩里埋一个鸡蛋,不久便烫熟了。夜间的温度又降到10℃以下。由于昼夜温差大,达到60℃,因此,有利于植物贮存糖分,所以沙漠绿洲中的瓜果都特别甜。这还只是指空气温度而言,变化更为剧烈的是沙子表面的温度。在炎热的夏天,干燥的沙子在中午强烈的日光照射之下,其温度可以达到70℃。当夜色降临的时候,沙漠表面沙子的温度便开始下降,甚至可以降到10℃以下,仅一天之内的温度变化,就已经超过70℃了。

沙漠中,虽然气温和地表温度变化剧烈,但地下的温度却比较稳定。比如,同样是在夏天,当表面的沙子一天之内温差的变化达70℃时,在地下40cm深处的温度变化只有5℃左右,而平均只是在25℃左右。在寒冷的冬天,地下的温度也比气温和地表温度高得多。有人曾经测量过,当沙子温度高达66℃时,地面以下46cm的洞内,温度仅为16℃。动物如果能够躲进这个洞穴之中,那将是多么凉爽啊!而且在洞穴内,湿度也比较高,这有助于动物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和散失。

白天,在沙漠的上空,位置越高的地方空气温度就越低。如果沙子表面的温度为75℃时,离地1米高处的空气温度约为50℃,2m高处的空气温度约为40℃。可见骆驼的长腿在炎热的沙漠中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沙漠地区风沙大、风力强。最大风力可达10~12级。强大的风力卷起大量浮沙,形成凶猛的风沙流,不断吹蚀地面,使地貌发生急剧变化。值得人们警惕的是,有些沙漠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为造成的。如美国1908-1938年间由于滥伐森林,大片草原被破坏,结果使大片绿地变成了沙漠。前苏联在1954-1963年的垦荒运动中,使中亚草原遭到严重破坏,非但没有得到耕地,却带来了沙漠灾害。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阿拉伯语撒哈拉意即“大荒漠”。它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14°线(250mm等雨量线)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km,南北宽约1600km,面积约960万km2,约占非洲总面积的32%。撒哈拉沙漠给人类带来很大危害,它吞没农田、村庄,埋没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据史书记载,我国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就是被沙漠吞没的。现在,人类正在千方百计地防沙治沙,如植树造林、植草固沙、设置沙障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面积较大的沙漠也称为“沙海”,沙海由复杂而有规则的大小沙丘排列而成,形态复杂多样,有高大的固定沙丘,有较低的流动沙丘,还有大面积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偏南靠近草原地带和大西洋沿岸地带。

沙漠在沙漠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沙漠里一年只刮一场风,从春一直刮到冬!”这也许有些夸张,但是凡到过沙漠里的人,都会对风沙留下深刻的印象。那里的风不仅大,而且持续时间长,五六级以上的风十分频繁,一刮就是好几天。风起沙扬,天昏地暗,数米之外不见人影。在有些地区,这样的风沙日每年能有100天以上。这种恶劣天气,无疑会影响动物的活动。另外,由于风的作用使得沙子不停地流动,这样,地表和浅层的沙土就非常的松软,从而给动物建造洞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动物也难以在沙漠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