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你一生的修养
14891700000001

第1章 修养决定人生高度

现在,“修养”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很时髦也很有攻击力的名词。有无修养成了评判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一句“真没修养”的效果甚至如同“耍流氓”一样具有杀伤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们对自身修养的重视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那么,修养到底是指什么?修养又从何而来?

修养是人们在思想、政治、道德、学术方面的勤奋学习和自觉锻炼,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取得的能力、思想品质、学术见解,还包括一个人在待人处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风度、仪表、言行、举止等方面的特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换句话说,修养就是在自我认识、自我要求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充实、自我提高的活动及其结果。简单地说,修养是对心灵的耕耘,性情的陶冶,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而修养一词在英语中的对应词正是“culture”。英语中的“culture”一词来自拉丁语“colore” ,意为“耕耘”,因为文化修养和种庄稼一样,必须经过辛勤的耕耘,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

有修养的人遇事绝不会迁怒于别人。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人工作不顺心,精神不愉快,或遇到与他人斗气等烦心事时,常常会将心中的无明火发泄到别人身上,无端伤害与之素不相干的亲人和朋友。殊不知,动不动就怒火中烧,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发怒之际,迁怒于人,更不足取。这样做,有时也许能使自己落得一时痛快,但这种痛快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况且,迁怒于人,也并非是消怒、息怒的良策,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旧怒未消,又添新愁,造成恶性循环。特别是迁怒于同事,如果同事对此能够谅解,问题还不大,若是对方心胸不够宽广,就会惹出更大的乱子来。这方面的教训在生活中也并非没有。

爱迁怒于人的人,根源在于既不能自爱,也不懂爱人。人一踏进社会的门槛,忧患往往与之俱来,谁也不能事事称心如意。因此,应该心胸豁达一些,纵然有点不如意之事,也要学会自我宽慰;另外,一个人应时时想到别人,虽然心中有些不快,也应化怒容为笑颜。改掉迁怒于人的坏习惯,说难也不难,这就要加强自我修养,学会尊重别人。

修养决定着人生的高度,因为它有着很强的包容性。雨果说:“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所说的人,正是指那些富有博爱之心的人。“博爱”是一种情操,更是一种修养。只有具有博爱之心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生活才会充满欢乐、充满阳光。

修养表现在正直。做人需要正直,做事需要正派,堂堂正正、公公正正,是立身之本、是处世之基。“人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身正心安魂梦稳。”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襟怀广。”襟怀坦荡,光明磊落,这样才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敬。己不正,何以正人?正直的人不谋私,不贪利,不文过饰非,不偷奸耍滑,不阿谀奉承,不溜须拍马,不阳奉阴违。有修养的人则平等待人,公正处事,而不是心术不正,故弄玄虚,口是心非,用心计,耍手腕,当面一套,被后一套等,这一点是有相通之处的。

总之,修养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它表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修养是一种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习惯;修养是一种有容乃大的胸怀;修养是一种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修养是一种虚怀若谷的作风;修养时刻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修养是一项做人原则

“尊重别人,尊重自己,愉快生活”这是个人修养的三个基本原则。什么时候都应当尊重别人,不管对方的地位是高还是低。切记不要有不礼貌之举,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什么时候都应当尊重自己,每天要静静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别让滚滚红尘把自己吞没,别让虚浮名利把自己的双眼迷住。什么时候都应当愉快地生活,生命的日子是过一天少一天,哪有多余的时间去烦恼。

一个有修养的人,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色,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不会受到外界酒色财气的诱惑。在诱惑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就不会失去自我的本性,落入别人的圈套而受制于人。人生中总会有许多难以意料的变故发生,能够在各种变故中坚持自己的原则,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好操守,就显得更难能可贵。

瞿秋白的人生虽然只有短暂的36个春秋,但在这36个春秋里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展现了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从1917年到1935年的18年里,他一方面投身于革命,一方面不断地积累和完善自己,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拥有了比物质因素更高的追求。被捕入狱后,他用自己伟岸的人格力量去感化监狱的官兵,面对他旧日黄埔学生宋希廉的劝降时,他断然拒绝:“什么都可以改变,但我的做人原则是坚定不移的,无法改变的。”瞿秋白用生命诠释了自己的做人原则,用大无畏的精神坚守了自己的节操。生命诚可贵,但从瞿秋白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节,让我们感到坚守做人原则的精神和修养更为崇高。

许多人正是缺少这些原则,使自己立场不坚定,意志不坚强,在酒色财气面前不能坚守自己的做人操守,更不用说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做人原则了。这样的人在失去自我的同时,也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永远让自己的心灵保持一种无垢的状态,自己的生命就会变得更加灿烂,自己的人生也会更加充实。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金钱和利益,我们还有许多更为可贵的追求。比如高尚的情操、善良的品性、执著的精神、友善的处世之道,都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也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原则。

毛泽东一生保持了旺盛的斗志,终于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保持了一生的节俭美德,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一致尊敬;齐白石先生保持了每天作画的敬业精神,成就了一代国画大师的美名……凡是伟大的成功者,都有自己处世原则和品德修养。

美国前总统林肯说:“我的成功来自于不停地失败。屡战屡败让我屡败屡战,保持坚强的斗志,终于清除了全部的失败而获得了成功。” 在人生追寻的道路上坚守自己的做人原则,不停滞,不改变,直至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这便是一种最好的修养。有了这种修养,成功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