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你一生的修养
14891700000012

第12章 谦虚是一种美德

谦虚指不自满,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而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但是,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谦虚是一种美德,是进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我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也曾经告诫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会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人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

成功学家卡耐基说:“真正谦逊,是人类一种最好的品性,因为他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在这广大的世间的复杂的社会里,他的能力和头脑,实在太简单太渺小了,不够去解决人世间的一切问题。”老舍曾经说过:“骄傲自满是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往往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但是,在现代社会,有不少人并不看重谦虚的美德。他们性格中骄傲的成分占了上风,喜欢到处炫耀自己的能耐、功德,甚至抢别人的功劳。显然,这样的人如果是领导,他的德就不足以服人心;如果是普通百姓,他也会因为自己恶劣的品行而遭人唾弃。

所以,古往今来,但凡能成就一番大业的人,都具有谦虚的品德。清朝皇帝康熙,被后人尊称为“千古一帝”,虽然贵为天子,但他谦逊的一面却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在康熙执政期间,他多次拒上尊号,不图虚荣之名。

康熙,八岁登基,十岁丧母,在其祖母孝庄太后的教导下长大成人。康熙三十六年,噶尔丹叛乱被平,更加稳定了大清的西北疆土。礼部奏请给皇帝上尊号,康熙断然拒绝。但是,和硕显亲王丹臻等又接着上疏称:“皇上圣德神功,超越千古。臣下私意,请崇加尊号,以光大盛典,来蒙批准。我们回忆十多年来,皇上永清四海,亲致太平,下台湾,歼灭察哈尔,定鄂(俄)罗斯,收喀尔喀,从古未经服属之疆土,悉隶版图。其顽固不化者,只有厄鲁特的噶尔丹,在朔漠以外游荡又被消灭。其同族的青海台吉,皆刻期来朝。又向来臣服于厄鲁特的哈密请回族人民,也都忠心耿耿,效命王朝。治化的隆重,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昔年三逆荡平,群臣请崇上尊号,皇帝不允许。及收服喀尔喀,又经上请,也没有批准。当时廷臣再三要求,曾有谕旨,因噶尔丹尚未消灭。故命令将原奏收贮在内阁之中。现在噶尔丹已经消灭,群臣生在昌明之时,高兴看到盛事,联合上请,实在是出自内心,敬请皇上体会大家的好意,特批允行,臣下们高兴已极,天下臣民们都会兴高采烈。”

康熙接奏后说,所奏已完全明白,令仍照以前谕旨办。大学士们又请上尊号,再三陈奏,恳求给康熙加封尊号。对此,康熙还是断然谢绝。他说:“朕览史书,帝王的事业,贵在始终如一,不以徽号为贵。远的不说,就是明代也没有接受尊号的,后人并不批评他们。朕自当皇帝以来,从来不考虑自己,只为天下的生民们着想,夙夜焦劳,唯恐一时意乱情迷,不能保持晚节。何况噶尔丹的灭亡,那呈上天的保佑,祖宗的赐福,众将士的勤劳。朕有什么功劳可言?朕的尊号不能加,也不要再上奏陈请了。”

就这样,康熙彻底拒绝了加封尊号的请求。一代帝王尚且如此谦虚,我们就更应该明白谦虚的重要性了。我们要时刻记住,无论想取得什么样的成功,谦虚都是必要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来保持自己的谦虚。

第一,态度要谦卑。有些人一旦获得了荣耀,往往容易忘乎所以,并从此自我膨胀。这种心情固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旁人就要遭殃了,他们要忍受你的嚣张,却又不敢出声,因为你正是春风得意。可是慢慢地,有些人会在工作上有意无意地让你为难,让你碰钉子。因此,无论获得了怎样的荣耀,都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第二,与人分享。即使是口头上的感谢也算是与他人分享,而且你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和你一起分享,反正说几句话对你也没什么损失。当然,别人倒并不是非要分你一杯羹,但你主动与人分享,这会让别人觉得受到了尊重。如果你的荣耀是由众人协力完成的,你就更不应该忘记这一点,你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与他人分享。

第三,真诚地感谢他人。要感谢同仁的协助,尤其要感谢上司,感谢他的提拔、指导,不要认为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即使他们的协助有限,你的感谢也很有必要。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上台领奖时,他们首先要讲的话就是:“我很高兴!但我要感谢……”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感谢虽然缺乏“实质”意义,但听到的人心里都会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