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你一生的修养
14891700000013

第13章 孝是最好的品质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也是良好修养的一种最佳体现。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韩诗外传》卷九,这声叹息是皋鱼在父母死后有感而发的。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故很少留在家乡侍奉父母。岂料父母相继去世,皋鱼才惊觉从此不能再尽孝道,深悔当初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侍亲,现在已追悔莫及了!皋鱼以“树欲静而风不止”来比喻他痛失双亲的无奈。树木不喜随风摆动太多,否则便枝歪叶落,无奈劲风始终不肯停息,而树木便不断被吹得摇头摆脑。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

父母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感谢的,因为他们是我们咿呀学语的拐杖,是漂泊天涯游子的归巢,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引路人。有句老话叫做:“百善孝为先”。大意是,如果你想做个好人,那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孝敬父母、尊重父母。

1962年,陈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到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他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身兼要务,仍然不忘家中的老母亲,而且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他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很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中,看出了他对母亲深厚的爱。他的这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的儿女学习、效仿。

人们常说,父母恩最难报。愿我们每一个人能以当年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那样,耐心、温柔地对待渐渐老去的父母,体谅他们,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哪怕只是为父母换洗衣服,为父母喂饭送汤,为父母搽搽风湿油,按摩按摩酸痛的腰背。哪怕只是握着父母的手,搀扶着他们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就像当年他们搀扶着蹒跚学步的我们。好好地爱父母,让我们的父母幸福、快乐地度过余生吧,而一定不要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另外,“孝”还应建立在“敬心”之上,孝顺父母要真心实意,如果只有物质奉养而无精神慰藉,也不能称得上是“孝”。一般地说,父母进入中年老龄以后,体力和精力都不及从前了。所以,做子女的要多关心体贴父母,尽可能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自己料理好个人生活,不让父母操心,减轻父母的负担。同时,当子女的,还应该经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嘘寒问暖。当父母生病时,更需要细心照料。父母遇到不称心的事,要热心地为他们分忧解愁。父母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后,理应得到子女更多的照顾。既要在物质上给予充分的帮助,更要在精神上关心、体贴老人。

作为为人之本,孝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始终,而理解与宽容则是尽孝的一贯精神。一个不能理解父母,只是固执己见的人是难以真正对父母尽孝的。因为他和父母生活在两个相互隔绝的心灵世界中,这是很尴尬、很悲哀的一件事。而要想真正理解父母还在于善于接受父母的意见,实现他们的心愿。因为,孝的根本就在于愉悦父母,而我们在父母身心愉悦的过程中,自己也获得了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心灵的满足。所以孔子讲“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所谓孝的意义亦由此得以体现出来。

作为子女,记住老人的生日是对父爱、母爱的一种回报,是尊老敬老的具体表现。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构成了“孝”的内涵,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而精神赡养有时比物质赡养更重要,为老人过一个热热闹闹的生日则是这两者相互结合的生动体现。

生日,是一个人的生命痕迹,是人生的阶段性印记。祝贺生日这一形式,体现着人性关怀的色彩。少年儿童的生日是成长的欣喜,犹如破土而出的幼苗生机勃勃;青年人的生日是激情的迸发,犹如美丽的花朵绽放着青春和浪漫;中年人的生日是拼搏的颂歌,犹如莽莽的森林般深沉和厚重;而老人的生日是生活的恋歌,犹如辉煌的落日,在眩目的金色中浸润着淡泊宁静和依依不舍的忧愁。老年人已进入人生的“丧失期”,过一年就少一年,因而为他们过生日就显得弥足珍贵。于是,我们更有理由记住老人的生日,因为这意味着记住了自己的责任、爱心和孝心,更记住了人类文明的真谛。

的确,记住父母的生日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可是,众所周知,所有的父母都能够记住子女的年龄生日,可是,是否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记住父母的年龄呢?就算能够勉强记住父母的年龄,又有多少人能够记得住父母的生日呢?

某调查机构对100名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进行了一个对家庭成员生日、年龄记忆的测试,调查结果显示,100人中有57人不知道父母生日,74人不知父母的具体年龄。可是,当问及孩子和爱人的生日及年龄时,几乎全都能迅速、准确地回答出来。

记住孩子和爱人的生日无可厚非,亦是亲情使然。然而,多达57%的人忘记了父母的生日,这是应该引起年轻人深思的。

其实,父母生了我们,养了我们,他们的要求并不高。或许只是需要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好吗?”一起坐下来吃一顿家常便饭,陪母亲逛逛街,唠唠家常,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他们就无比满足了。而不是像中央电视台那则公益广告《都忙都忙》中的老人那样,做了一桌子饭菜等儿女们回来,儿女们一个个有事又不回家吃饭,老人只能在一间空旷的大房间里,对着电视机怅然若失。

总之,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孝敬父母,永远都不应该成为落后于时代的思想,成为不符合现实的古董,而应该成为我们永远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准则。“孝”是营造和谐家庭、亲融社会关系、贴身法宝。只有我们与父母的关系融洽了,只有我们的家庭关系和睦了,我们的整个社会才能够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