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你一生的修养
14891700000005

第5章 修养是生命盛开的鲜花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上,心灵当似高山不动,不能如流水不安。居住在闹市,在嘈杂的环境之中,不必关闭门窗,任它潮起潮落,风来浪涌,我自悠然如局外之人,没有什么能破坏心中的凝重。身在红尘中,而心早已出世,在白云之上,又何必“入山惟恐不深”呢?关键在于你的心有没有真正的静下来,有没有经受外界“糖衣炮弹”诱惑的能力。

成败、荣辱、福祸、得失,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挫折、苦难,是否能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是否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需要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气度。如果你感到痛苦,证明你的心还不曾麻木。其实,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在逆境中磨练你的意志,不必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风物长宜放眼量”,去追寻长久的精神底蕴。忍受孤独,在彷徨失意中修养自己的心灵,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如同蚌之含砂,在痛苦中孕育着璀璨的明珠。

人生的烦恼来自于非分的欲望,种种诱惑使你的心灵蒙尘。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既不抱怨贫贱又不仇视富贵。面对世俗,不随波逐流;面对权贵,如雪峰坚守自己的高洁。这是勇敢,也是骨气,一切都出自本心。

心灵是智慧之根,要用知识去浇灌。胸中贮书万卷,不必人前卖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让知识真正成为心灵的一部分,成为内在涵养,成为包藏宇宙,吞吐天地的大气魄。只有这样,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才能有指挥若定的挥挥洒洒。如范仲淹“胸中自有十万甲兵”,如诸葛亮悠然抚琴退强兵。

马谡失街亭后,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蜀国处于危急关头。困守孤城的诸葛亮,身边已无强兵猛将,只有一些老弱残兵及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当司马懿率虎狼之师蜂拥而至,兵临城下,诸葛亮却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演绎出了响彻历史的“空城计”。当时,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焚香抚琴,让军士撤去城头旗帜,打开大门。司马昭建议应该攻进城去,司马懿却说:“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于是下令退兵。等司马懿觉察过来,赶回城中,早已不见诸葛亮的踪影。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全在于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诸葛亮在以往历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可谓神机妙算,百战百胜,生性多疑的司马懿,吃了诸葛亮不少亏,畏之如虎。又见诸葛亮命人大开城门,端坐城头,鹤氅纶巾,仙风道骨,焚香抚琴,笑容可掬,固然仓惶失色,忙令撤退,才使得诸葛亮化险为夷,逃过此劫。强兵压境,或全力拒之,或一走了之,这是常见的思维策略。可是,诸葛亮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新情况,认为这两种方法都不可行,无论哪种方法,都只能兵败被擒。于是,他打破常规,既不走,也不拒,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高台端坐,抚琴自乐,以一座空城吓退了司马大军。这固然也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便不会有强兵压境的镇定自若。心灵的镇定自若意味着一种经历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以及对于事物规律不同寻常的掌控。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艳阳高照,无论是沧桑巨变还是命运逆转,一切都没有关系。这样的人生永远安静、沉着,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是心灵修养的重要一课。

个人修养的培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用一生去琢磨,要用一生去学习和体会,要用一生去感悟和领会,要怀着一颗平常心。这样,在漫漫的人生旅程中,即使是平庸的日子、平常的生活、平凡的人生,只要细细品味,也能品味出那隽永、醇厚的滋味来!

修养是生命盛开的鲜花,是灵魂成熟的果实。人性往往因为毫无节制的狂热而骚动不安,往往因为不能控制的悲伤而浮沉波动,往往因为焦虑和怀疑而饱受摧残。只有具备深厚涵养的人,才能够控制和引导自己的思想,才能够应对心灵所经历的风风雨雨。